第一节 概况
第三章 卫生 医疗
第一节 概况
九三垦区的卫生医疗工作,从建场初期到1986年已逐步发展形成医疗卫生机构比较健全、
设备较为完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卫生医疗体系。
1986年以来,管局卫生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农场医院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科院合
一。即把农场卫生科、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办及所属的基层卫生所合为一体
统一管理。全局11个农场全部实行了科长兼院长领导体制,并实行(院、所、站)长负责制,使
医院从事业管理型向经营型过渡。在医院内部推行了科室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引入了竞争机
制、风险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使医院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其次部分
医院把劳保医疗经费、医院人头费、管理费统筹在一起,实行预算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
的管理办法。解决了医院职工依赖农场补贴,心安理得地捧着“铁饭碗”吃“大锅饭”,造成
补多、亏多、浪费多的问题,扭转了医院越办越穷越混乱的局面。1993年在垦区经济体制改革
的推动下,“医疗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同年3 月根据卫生部《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及
管局《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方案》的精神,结合九三垦区的实际情况,管局在全局卫生工作
会议上出台《深化九三管局卫生改革的若干意见》。
一是完善医院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上采取“五定”(定制、 定编、定岗、定员、定
责);“三岗”(上岗、试岗、待岗);“两制”(干部聘任制、后勤工人合同制); 按照条件公
开、公开竞争、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实行“双考”(考试、考核)。
二是在工资分配制度上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的分配方法。各单位
又根据职工的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和实际贡献,制定内部分配方法,按贡献大小拉
开分配档次。
三是对医院领导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继续推行院长负责制及科院合一体制,明确院长的
法人代表地位,坚持院长的职、责、权、利四者相统一的原则。
四是积极开拓医疗市场,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成立有各自专科特色
的治疗中心,积极创办卫生产业,“以副补主”。经过一年的实施和运作,各医院取得了良好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4年8 月, 在总局的卫生工作会议上, 卫生局长高作森作了题为
《深化卫生改革、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经验介绍,受到了总局
领导及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1998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认真贯彻卫生系统“减人增效、下岗分流”的总体要求,
在人事制度上继续推行“五定”、“三岗”、“两制”、“双考"。 分局对各医院单位重新核
定床位和编制,增加了减人增效、转岗分流的力度。为确保此项改革措施顺利落实,卫生局领
导及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单位协助农场制定卫生改革方案,建立各项考试、考核制度。各医疗单
位核定人员编制后,进行考试、考核,实行尾数下岗。全局卫生系统分流人员180 人。其中卫
生技术人员162人,行政工勤人员18人,大部分下岗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再就业。
近几年来,全局卫生系统在积极开拓医疗市场、扩大功能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果。鹤山农
场职工医院与周边30多个村屯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农村患者,占领医疗市
场,年创收80余万元;嫩北农场职工医院发挥地域、技术与设备的优势,1998年收治农村病人
380人。仅此一项创收40余万元;分局中心医院在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加强内涵建设同
时,兴办第三产业。该医院开办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厂已通过省级质量认证,并正式投入生产,
年产值可达300万元。通过深化卫生改革,分局14个科级以上医疗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
到2002年底,局、场两级医院拥有固定资产约6 650万元,其中,局中心医院4 500万元,
11个农场合计为2 150万元。2002 年局场给职工医院事业费拨款563 万元,其它卫生事业费投
入(包括农场卫生科、计划生育、疾病控制等项经费)300万元,全局卫生经费总投入863万元。
局、场两级医院业务收入3 786万元,总业务支出2 205.6万元。
1986年以来,九三局不断加强医院基础建设,为职工群众创造了舒适的治疗环境。1986年
全局12所医院总建筑面积约30 844.5平方米,在农场职工医院中,只有尖山医院拥有唯一的1
幢三层楼房,建筑面积3 760平方米。随着垦区经济建设日飞速发展, 全局卫生事业的基础建
设得到加强。使各医院医疗专科设置日益齐全、医疗设备更加先进,在不断增加软件建设的同
时,又建起了新型、现代的医院门诊、住院部大楼。
1986年以来,各农场相继修建或改建了职工医院。1989年以后,大西江、嫩江、山河、嫩
北、跃进、建边等农场职工医院建起了造型优美、布局合理的楼房。至1995年全局医院建筑面
积43 373平方米。1998年七星泡农场投资527万元,建成4 020平方米的门诊部、住院部为一体
的四层医院大楼。2002年局中心医院建了设备齐全、布局合理,建筑面积6 000 多平方米的住
院部楼房。至2002 年,全局医院新建楼房总面积为14 454 平方米,局、场两级医院建筑面积
69 397平方米,比“八五”期间医院建筑面积增加60%。
1986年以来,随着局、场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分局、农场和
生产队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1986年全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达283个,局、场12 所职工
医院设置住院床位760张。截至2002年底,全局共有医疗、预防、保健机构246个。其中分局中
心医院(含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农场职工医院12所,基层卫生所221 个,局、场
两级医院编制床位650张。平均每万人口拥有病床40.6张。局中心医院床位使用率60.9%,农
场职工医院平均床位使用率38.8%。
九三局卫生系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重点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一
是坚持对广大卫生人员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
观和道德观。深入开展全员职业道德建设,坚持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实行医德医风一票否
决;二是在全局卫生系统开展了创“三好”保健康活动。树立嫩北职工医院为医德医风建设的
先进典型,在全局医院普遍推广,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文明用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认真实施向社会公开承诺制度,做到“三无一优” (无红包、无吃请、无假药,全程优质
服务),促进卫生系统行风进一步好转,广大群众对医院满意率达95%。截止到1998年底,分局
医疗卫生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各类先进典型和劳动模范,14个科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全部跨入分
局级以上精神文明单位或标兵单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