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卫生医疗机构

第二节 卫生医疗机构



  
  一、管理机构沿革

  九三管(分)局卫生处(局)是全局医疗卫生的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部门。1984 年2月卫生处
定编5人;1991年5月管局卫生处改为卫生局,计划生育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1992 年1月,核
定卫生局编制6人,属机关行政编;1996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管局机关设立“九部一办”,
机构与人员编制相应减少,卫生局属社会事业部,编制4人;1998 年机关机构改革,至1999年
分局机关按照“九部一办”、社区管理委员会和中介组织设置,卫生局属社区委员会;2001年
3月分局机关进一步改革,卫生局核定编制3人。

  1986年以来,各农场卫生科与场医院一直是科院合一体制,实行科长(兼院长)负责制,从
事业管理改为企业性质。

  2001年按照企业内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将实行多年的科院合一体制变为科院分
开、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农场卫生科、职工医院的各自职能。九三局所属12个农场卫
生科列入社区管理机构,与计划生育合署办公,各农场卫生科主要职能为卫生行政管理,负责
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卫生执法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基层卫生所标准化管理等项工作。

  九三局的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垦区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和管理体制的相应变化,得到长
足发展,到1986年全局形成医疗机构卫生比较健全、技术设备较为完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
医疗卫生体系。拥有各级医疗卫生单位283个,局、场两级职工医院12所,基层卫生所259个;
局、场卫生防疫站12个;卫生职工中专1所;医务人员1 380 人,行政管理、工勤人员311人。
随着垦区卫生事业的发展,1987年管局成立了妇幼保健站,1990年管局所属11个农场都相继成
立了妇幼保健站,由于各企事业单位经济体制变革,医疗机构和医护队伍都有相应的调整,至
2002年底,除局、场两级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保持原有基数外, 基层卫生所缩减为239
个,医护人员精减至1 094人,行政管理、工勤人员编制为240人。

  1986年以来,局、场两级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各医院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内练素质、外塑
形象,创特色、练绝活,促进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普遍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
采取相应的便民措施,提高了多层次、全方位医疗服务的质量。1994年管局中心医院跨入了二
级甲等医院的行列。

  通过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和优化医疗服务,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据2002年统
计,年门诊、急诊量173 294人次,健康体检18 087 人次,平均年住院8 136 人,治疗有效率
6.82%,死亡率1.5%;平均年手术1 625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8.1%。对保障职工群众
身体健康和促进垦区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医疗机构设置

  (一)医院分级管理

  按照1991年省卫生厅关于施行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管局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从1992年开始
启动。经近2年的努力初见成效。1993年10 月省卫生厅医院分级管理评审组,来管局中心医院
进行评审,历时3 天,对中心医院在行政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
院内环境、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审,认定九三局中心医院符合二级医院基本标
准;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限期达标的意见。经全院上下共
同努力,1994年九三局中心医院跨入了“二级甲等”医院的行列。从而使全院医院管理、医疗
质量、服务水平、医德医风等方面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医院管理和医疗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管局卫生局以中心医院分级管理典型经验为示范,扎实抓好各农场医院分级管理工作。具
体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提高领导班子思想认识,组织召开动员会,明确医院分级管理工作的目的、意
义、方法和步骤。

  第二阶段:达标、建设阶段。各医院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考核标准,进行全员的
严格考核,使医院工作达到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全程优质服务。

  第三阶段:自查、自评、申报阶段。1993年5月24 日管局卫生局在鹤山农场职工医院,组
织召开全局医院分级管理工作现场会。按照医院分级管理达标标准,各医院逐项进行自查、自
评,互相交流经验,找出问题与差距,限时整改,按期达标。

  第四阶段:考核、评审阶段。管局成立一级医院评审委员会。分为行政、医疗、护理、医
德、信息、后勤6个专业评审组。从1994年6月30日起,对申报“一级甲等医院”的农场职工医
院进行了评审。11所农场职工医院全部通过了评审验收,并于当年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一级
甲等医院”。

  第五阶段:各医院继续发扬成绩,巩固成果,为接受下一周期的评审验收做好准备工作。

  为适应垦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疗卫生运作机制, 根据管局的实际情况, 按照省卫生厅
《医院机构管理条例》,管局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设置、
分级管理的职能、任务和标准。

  1995年以来,根据医院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局中心医院和农场职工医院的级别和任
务,各自作为分别担负不同的医疗、保健、康复职能的基层医院,同时又是指导、实施初级卫
生保健的基层业务单位,其设置原则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各农场职工医院为一级医院,管局中
心医院为二级医院。设在局直的中心医院是全局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应逐步达到门类齐全,
重点专科突出,具备较高诊疗水平,技术指导能力强的现代规模的中心医院。

  住院床位按每千人口5张床设置,重新核定床编:鹤山医院50张,跃进医院40 张,大西江
医院50张,尖山医院60张,荣军医院50张,红五月医院50张,嫩江医院60张,山河医院60张,
七星泡医院60张,嫩北医院60张,建边医院30张;管局中心医院200张。

  人员编制依据医院分级管理一级医院人员,按每张床位1∶1.1~1∶1.4配备;二级医院
按每张床1∶1.3~1∶1.5配备。各场、局中心医院人员编制按床位数核定如下:鹤山医院50
~70人,跃进医院40~56人,大西江医院50~70人,尖山医院60~84人,荣军医院50~70人,
红五月医院50~70人,山河医院60~84人,嫩江医院60~84人,七星泡医院60~84人,嫩北医
院60~84人,建边医院30~42人;管局中心医院260~300人。

  基层卫生所人员配备按400人口以下配1人,400人口以上配2人,有条件的可适当设置观察
床。

  按照管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全局建立五个专业中心,优先发展专科建设。一是急救中心:
以管局中心医院为核心的急救中心,各农场设急救站(科);二是检验中心:管局中心医院承担
检验中心职能,上接受省检验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对农场医院进行质量控制,承担业务培训、
技术指导、新技术推广等任务;三是传染病防治中心:重点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肝炎、结核
病的防治;四是中心血库:管局设立中心血库,挂靠在局中心医院,承担全局公民无偿献血及
采供血任务,各农场抢救病人所需血液,必须经中心血库统一采集,并保证血液供应;五是精
神康复中心:管局精神康复中心职能由尖山农场职工医院承担,全局精神病人一律到精神康复
中心治疗。在确定各医院优先发展重点专科的同时,局中心医院把外科、心血管内科、传染科
及急救、检验、影像科室等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科室,以上专科(专业)要达到地区先进水平。

  在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对机构重叠、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组织机构、专业结构和服务结
构进行了必要调整,已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专科配套、布局合理、技术适宜的区域卫生服务体
系。

  (二)医疗科室建设

  1、内科系统

  (1)内科

  从80年代中期,内科一些有经验的医生相继调往省内外,内科技术力量明显下降,而新到
岗位年轻医生又缺乏实践经验。鉴于这种情况,中心医院院长于硕华亲自培养、指导医护人员,
从病理到临床进行耐心辅导和系统讲解,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缓解缺乏医务力量的
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80年代到90 年代初,全局医院先后引进B超、中风预报、体外反搏、频普、多普勒等较
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对诊治内科疾病发挥了明显的辅助作用。1990 年3月,中心医院首次采用
电击除颤、配合人工呼吸抢救冠心病、心脏骤停30分钟的患者获得成功。

  从1994年起,管局医院引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新技术: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施行大剂量尿
激酶溶栓术,对抢救急性心梗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下半年对脑出血、下腔出血患者施
行侧脑室引流术、血肿碎吸术及脑囊液置换术,副脑梗塞病人施行颈动脉加压溶栓方法。分局
还依托、联合省内一流医院,进一步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和专业技术建设。1997年中心医院成
立了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并与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协作医院,聘请哈医大神经内科主任王
德生(主任医师)为分局中心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顾问,指导该院内科、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
工作,有效提高了分局中心医院的医疗水平。

  1994年至2000年以来内科先后引进光亮子血疗、血液生物平衡治疗仪,施行了血液平衡疗
法,如血磁疗法、高压氧疗法,为治疗高血脂病、高血压、高粘滞血病、高血糖,改善患者心
肺功能,促进心脏血管病患者的恢复,发挥了较好疗效。2000年内科又开展了康复治疗,经针
灸、按摩、PT、OT康复1 600 人次,使很多骨髓神经损伤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等病人基本或部分
功能恢复,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2001年以来,内科分别开展了以脑神经治疗为主的以神经内科和心血管治疗为主的综合内
科的诊疗业务。

  (2)儿科

  长期以来,儿科医务人员除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外,还能解决儿科的疑难危重病症的诊治
难题。诸如对各种休克病人的抢救、休克合并DIC 的抢救、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的抢救,肾衰
的抢救,电解质紊乱的治疗,脑水肿脑疝的治疗,血液病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鉴别,小儿
发疹性疾病的鉴别,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急性中毒的处理等。并且能从病因、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上鉴别、诊断和治疗。在治疗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败血
症、新生儿脑缺血缺氧综合症、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严重的水电
解质紊乱、酸中毒、顽固性心衰、呼吸衰竭等疾病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1988年收治患儿9 000人次,全年床位使用率100.85%,患儿病死率降低到0.43%。

  1990~1991年,儿科抢救重症患儿42例,无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100%。

  1992~1997年,儿科加强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诊治了儿科的一些疑难病症。

  1998年应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20例。1998年以来,儿科为了预防和治疗本地区
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所致疾病,又开展了毛发微量元素测定,儿科主任、医生等多次到周边农村
卫生所和学校宣传,测定儿童毛发2 000余人次。使众多缺乏微量元素的儿童得到治疗。

  1998~2000年,儿科应用钠铬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些新的治疗措施的应用,
抢救了众多危重患儿,降低了脑病患儿的致残率。

  2000年儿科在治疗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同时,还开展对某些药物的观察,如维生素K3缓解红
霉素副作用的临床应用,收到较好效果。

  (3)传染科

  多年来传染科在诊治各种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出血热的诊治方面,创
造了独到有效的方法。1986年,根据多年治疗出血热重症和难治性休克的体会,总结论述了出
血热休克的治疗原则,提出“先胶后晶”、“先高后平”、“稳压护肾”、“镇静防反”等经
验,参加总局出血热专业经验交流会。1989年,以中心医院传染科副主任曾庆友为科研课题主
持人,首创应用异搏定防治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效果显著。1991年引进“强力宁”,
应用“甲氰咪胍”防治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提高了治愈率,使
死亡率低于国家规定的3%以下。此项科研成果荣获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们经过苦心钻研,
还编著了《流行性出血热危重症治疗》一书,已于1990年出版发行,在省各家医院有广泛影响。
九三中心医院不仅治疗九三的出血热病人,北至漠河、南至讷河县的出血热病人也都慕名来院
治疗。九三中心医院在治疗出血热方面的经验、论文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博得了有关专
家的关注,哈医大教授曾来院同曾庆友和传染科医生共同研究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工作。

  1994~1995年流行性出血热呈流行高峰,嫩江县、讷河市、内蒙一些旗(县)等地出血热患
者纷纷到九三中心医院就诊,2年共收治出血热患者250余人,其中重型、危重型10人。传染科
医护人员克服困难、精心治疗,在有关科室协助下,抢救出血热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肺水
肿的病人90余人次,取得显著的疗效。

  (4)中医科

  1985年6月~1989年3月,中医科在单一内科的基础上,又增设了骨科、痔科服务项目,不
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而且增加了经济收入。1986年是中医科技术、经济全面发展的一年,他
们的事迹分别刊登在《九三报》和《黑河日报》上。当年中医科被评为院级先进科室。1988年
以来,中医科抢救治疗了一些危重病人。为了解除肺癌晚期、患尿潴留病人的病痛,他们甘冒
风险为病人做膀胱穿刺;他们还尽心尽力抢救治疗脑血管意外(脑血栓)病人。

  1994年以来,中医科除治疗胃腔病、肾病、紫癜病等常见病外,重点开展了肝、胆、肾结
石的治疗,研究制定用中药溶石、排石的治疗措施,并引进胆肾结石运经仪,配合排石治疗。
为保证药物配制质量,中医科还装备了中药粉碎机,使药物剂型由汤剂、粉剂改为胶囊。既便
于病人服用,又减少不良刺激。应用消石胶囊、琥珀消石胶囊治疗结石病人,临床效果良好。
1998年以来中医科引进冲击波体外碎石机,对胆管、胆囊、肾、输尿管等部位较大结石,在B
超定位后开展体外碎石。中医科碎石技术已成为中心医院医疗专科特色之一。

  2、外科系统

  (1)外科

  80年代末,普外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较为高难的手术,例如”部分肝叶切除术、门脉高压
断流术、脾切除、脾移植术、全髋人工关节植换术等。这些成功的手术在本地区尚属首次。

  1993年6 月,按照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和外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医院将大外科分为外一科
(侧重腹外、胸外、脑外等疾病的诊治)和外二科(骨外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两个独立科室。

  自1993年6 月将大外科分科后,外一科青年医生多,他们有干劲肯钻研,尽量弥补临床经
验的不足。除诊治本科疾病外,还多次救治因外伤、车祸导致的严重脑外伤、颅底骨折、外伤
性血气胸等重患。1995年进行了心脏修补术、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抽
吸引流术。

  1997年以来进行了半肝切除术、大肝修补术。并引进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技术,该项技术辐
射到周边几个市县,《静脉曲张闭塞术》1996年被

  总局评为医疗新技术推广应用一等奖。同时还成功引进了半脾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膈
肌修补术、结肠造瘘术、胆囊切除术、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胃切除术等,以及硬膜外血肿清除、
颅骨2期原位成型术、腰穿置管持续引流术,在有关专家指导下, 成功进行了脑瘤切除术、中
段食道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食道胃底静脉断离+脾切除术,肝血管瘤切除术等。1998 年在
治疗脑外伤、脑水肿病人时,采用小剂量甘露醇并用高渗盐水疗法,取得较满意效果。

  自1993年6月将大外科分科后,外二科成为以骨外科为主、 泌尿外科为辅的临床科室,除
诊治常见、多发病外,开展了先天性髋关节置换术,在外请专家指导下,施行小儿麻痹矫治术
100余人次,吸引了嫩江、讷河、莫旗、五大连池、黑河等患者来就医。1994~1995 年成功地
抢救了四肢多发性骨折合并脑挫裂伤病人;通过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滑脱致高位截瘫病人及颈
椎骨骨折压迫脊髓病人。1997年成立脊柱外科治疗中心,脊柱外科得到发展。先引进雾化疗法
治疗颈椎病和胶原酶技术治疗颈间盘、腰间盘突出近20例;进行了多节段胸腰间盘突出症合并
椎管狭窄及腰椎管狭窄应用潜式扩大或矫形术等各种脊柱手术80余例;还进行了股骨粗隆骨折
经过穿刺治疗结外固定术、骨髓移植治疗延迟愈合术数例;选择性脊髓造影术,股骨头坏死骨
水泥充填术措施,填补了九三局中心医院的空白;泌尿外科开展了膀胱镜检查肾盂造影、前列
腺切除术、高压水前列腺扩裂术、肾修补术、胃切除术,使用三腔导尿管治疗,结束了泌尿外
科手术单纯下导尿管的历史。2000年进行了腰椎滑脱椎管减压内固定H型植骨术数例。

  (2)妇产科

  多年来,妇产科除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外,还对一些疑难病症及高难手术等开展研究与探
索。促使妇产科医疗水平逐年提高,80年代末期进行了子宫下段剖腹产、腹膜外剖腹产,结束
了古典式剖腹产的历史。1991~1993年妇产科各类手术创历史最高记录。先后做难产手术91例、
剖腹产术94例、子宫全切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6例、宫外孕手术12 例、前庭大腺囊肿手术4
例、宫颈息肉切除术3例,术中术后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还进行了计划分娩利凡诺引产术后
清宫术,大大减少了感染和出血机会。

  1993年以后,引进口服药物及芜花蓓人工流产等技术,有力配合全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1995年以来,全局开展爱婴医院创建和母乳喂养宣教工作,医院全员参加爱婴医院有关知识的
培训。由妇产科主任及医生讲课,学习培训后并组织考试。医院制定母乳喂养十项措施和各项
技术指标产妇回访制度。并向孕产妇宣传孕产期、哺乳期保健知识、咨询服务650 余人次。妇
产科设立了康乐待产室、休息室、母婴同室房间,同时认真开展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的教
育指导,按需哺乳工作收到较好效果。于1998年通过有关部门验收,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爱婴医
院称号。1995年,妇产科引进仿生治疗仪,开展了盆腔炎、卵巢囊肿等疾病的治疗,收到确切
疗效。

  1996年手术治疗一例巨大卵巢囊肿病症,使病人痊愈出院。1997年以来进行子宫全切手术
近20例;此外还进行了卡孕栓药物流产、子宫肿瘤切除术等。1998~2002年进行了横切口剖腹
产手术,切口小、愈合好,患者满意。同时妇产科不断拓展医疗项目,如电烧加0c一干扰素治
疗光镜湿疣;654—2配伍安定促进产程;采用未来前列醇足月引产,既减轻了产妇痛苦,又减
少了新生儿宫内窒息的发生;应用尼尔雌醇配伍利多卡因为绝经后妇女取节育器等。

  (3)五官科

  五官科含眼科、耳鼻喉科。80年代进行了白内障囊内摘出和泪囊鼻腔吻合术抗青光眼等眼
疾治疗。1988年后,五官科在诊治上下功夫:开展了食避镜检查;治疗了虹膜炎、病毒性角膜
炎、角膜溃疡、眼底病等眼科疾病;并能熟练地进行眼压测量,远视、近视、散光、主插片法
操作,球后注射、结膜下注射;还做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如青光眼、虹膜周边切除术、窦
小染切除术、耳轮缺损整形术、耳外伤皮瓣转移缝合术、耳鼓筋膜修补术等手术。1990年做了
泪囊鼻腔吻合术3 例,获得医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多年来在治疗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在
开展青光眼、白内障手术,眼球摘除术、眼球鼻异物取出术、双眼晶体囊摘除术、泪囊异腔吻
合术等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2~2002年眼科开展了验光配眼镜工作,使各种眼
病导致的近视、远视疾患得到及时正确的矫正。1998年在专家指导下,还进行了人工晶体植入。
1996~2002年以来开展了医疗美容工作,应用了去眼袋、切眉、高分子双重睑术、隆鼻术、去
癜痕术、酒窝成形术、扁平疣根治术等16项新技术。

  1995年以来耳鼻喉科成立独立科室,除收治急性扁桃体炎、喉炎、中耳炎、鼻炎和本科各
种外伤病人外,还进行了扁桃体挤切术、扁桃体剥离摘除术、会厌囊肿摘除术、腭咽成形术、
鼻息肉摘除术、耳轮缺损整形术、鼻脊骨折复位术。1997年在鼻窥镜下进行了上颌囊肿切除术。
1998 年以来引进YAG激光治疗机,做声带息肉激光切除术,治疗和根除鼻出血、过敏性鼻炎、
鼻部肥大和狐臭、疣、痣等。

  4、痔科

  1989年,成立痔科,医院派人外出进修学成后,负责在门诊和病房治疗内痔、外痔、混合
痔,并逐步进行痔病各种手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肛漏术,开展直肠镜检查,治疗直肠、
肛门重症疾病。1996年收治外地一名肛漏患者,因其病史长达六七年,患者侧臀部肌肉严重萎
缩,行走困难,已丧失劳动能力,多方寻医,没有效果,而来痔科治疗,经检查确诊病人为肛
瘘,手术切除肛瘘而痊愈出院。1995年又引进痔全息等二针三药系列疗法;并开展了风湿病诊
治工作,引进宁夏秦扬抗风湿研究所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为本地区风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5)麻醉手术科

  1986年以来,麻醉手术科为全院各科室各种手术承担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神经
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麻醉等400余例;参加各种手术近800例。为抢救外、妇科急重患者,为意
外事故伤害人的及时手术,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三、医疗设施

  从1986~2002年,随着局场两级医院的发展建设,医疗卫生环境逐年改善,医疗器械、设
备不断更新。据1991年统计,全局医院各种医疗器械近400台(件),万元以上的有20多台(件),
价值达150 万元,以后又不断引进高、新、尖现代医疗硬件设备。到2002年底,仅中心医院各
种医疗器械具备相当规模,有大小医疗器械400多台(件),仅万元以上的近100余台(件),价值
总额高达2336 万元。新、高、尖医疗设备相继引进,如核磁共振、螺旋CT、影像增强X光机、
彩超、经颅多普勒、心脏频谱、各种腔镜、自动检测、监护仪器、人工肾、碎石机、高压氧舱、
YAG激光、C形臂X线机、 血管造影C臂X线机、悬吊式摄影床、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麻醉机
及远程会诊系统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

   大型医疗设备统计表
表7-13 单位: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