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队伍

第七节 队伍



  

  1986年,九三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 308人。1987 年以来,实行全面的专业技术职称改
革,通过考试、考核、套改和评定技术职称,至90年代中期全局卫生工作人员1 589 人,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1 342人。在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中:主任医师11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0.8%;
副主任(医、药、技)师18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3.9%; 初级卫生技术人员1 144人,占
总数的85.3%;具有大、中专学历的392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数的30%。

  全局卫生机构通过深化改革,各医疗卫生单位减员增效。到2002年底,全局卫生工作人员
1 1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84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4人,中级技术职称306 人,初级技术
职称664人;具有大、中专学历的1 037人,占卫生工作人员总数的83.4%。 卫生技术人员分布
在局中心医院250人,农场职工医院422人;农场卫生科、防保、计划生育等59人;基层卫生所
253人。

  为了适应垦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保障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局卫生技术人员通过医疗卫
生实践和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以及各类医学学术会议经验交流等,其基础理论、
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所提高。

  一、专业教育

  1984年,成立九三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到1986年学校已初具规模,成为垦区培养医务
后备人才的基地。为了加速九三垦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学
历层次,经总局卫生局、职教办批准,自1988~1997年先后与吉林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联
合办学,设九三函授站或九三分校,设医师、高护、药剂、检验等专业,主要招收在职的卫生
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学业后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学校颁发结业证书,垦区内承认大专学历,并
享受相应待遇。10年间共招收学员1 329人,其中吉林医学院1 127 人,齐齐哈尔医学院202人。

  经初步调查,九三卫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学员)已有70余人充实场级医院,成为基层医院的
骨干力量;有14人充实到分局级医院,8人担任院(科)级领导职务;还有10名调往省内外县、
市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实践证明,九三卫生职工中专,为垦区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鉴于垦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中专层次培训工作已经完成,1998年3 月省卫生厅,省教委下发了
垦区卫生职工中专终止招生的文件,九三卫生职工中专学校随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同时,九三中心医院还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学习深造。一是鼓励参加成人中专自学成才考试,
取得中专学历(护理人员);二是参加成人大专自学考试继续深造取得大专学历;三是鼓励参加
大专函授学习班,取得大专学历;四是选派可造之才脱产进修取得相应学历。

  二、岗位培训

  针对卫生技术人员新旧交替和流动,往往出现技术力量不足的现状,管局卫生局及中心医
院于1989年3月制定了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 为迅速提高在职人员的技术业务能力发挥了重
要作用。

  从1989年起,按照“全员培训,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量力而行,形式多样,
专业对口,讲究实效”的原则。确定了以院内专业教育为主,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岗位职务
培训上来的总体规划。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加以落实。

  1、科主任、护士长的培训

  为了提高医院中层管理水平,1988、1989年管局举办了两期科主任、护士长学习班,参加
人员30多人次,卫生局和各医院适应全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1994~2000年多次组织各科
主任、护士长等赴外地医院参观学习;1997年组织科主任到红兴隆、宝泉岭、牡丹江等管局医
院参观学习;1998年组织护士长到大庆石油总医院参观学习;1999年组织科主任参加垦区医院
配套改革与科学管理研讨班;2000年12月中心医院组织机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
科主任共计18人,历时5天、行程4 000余里,赴鸡西市矿务局总医院和鸡西市人民医院考察学
习,通过学习、考察及培训对医院的建设及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管理能力的提高均起到了促
进作用。

  同时,通过科主任、护士长的竞岗聘任,进一步检验和巩固了岗位培训成果。1994年以来,
医院对科主任、护士长实行每年一轮的聘任制。通过平时工作业绩考核,个人演讲,年末述职
报告等多种形式来确定中层领导人选。从而促进了科主任、护士长们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2、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

  1986年以来,九三局卫生主管部门、各医院根据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每个医护
人员提出的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素质的新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坚持开展对在岗人员的继
续教育。

  一是按照省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各医院内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业务学习。每月由主
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专科骨干讲课,学习新技术和基础知识。同时也举办外语补习班和微机
学习班,对于在岗人员掌握应用新技术、新设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请大专院校或外地知名专家、教授讲学。1990年聘请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医院由内科、
外科、妇产科、 口腔科教授组成的讲学团来九三局各医院,讲授传播新技术和疗法。 1991年
请嫩江农管局医院副主任医师讲授多普勒、频谱的应用和脑血管的分类和治疗。1992年利用九
三卫校举办的齐齐哈尔医学院脱产大专班,由齐齐哈尔医学院教授每天晚上6时~8时给中心医
院医务人员讲课二周,分别讲授了《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治疗》、《抗生素临床应用及新进
展》、《休克》、《心电》等。1996年请哈医大王德文教授讲授《脑血管疾病新进展》。1997
年请总局医院钟保敬讲授《颈椎病的雾化疗法》。1998年请第四军区大学王文献教授讲授《CT
的临床应用》。使医院医护人员既学到医疗卫生新知识,又开阔了医疗科研的眼界。

  三是组织、参加医务人员继续教育。1999年副高职7人到总局参加40 学时继续教育培训。
2000年临床、医技科室中级人员参加了管局人事局举办的医学基础、治疗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
2001~2002年中心医院举办了局直地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班2期,共120余人参加
学习。

  三、进修深造

  1992年以来,各医院加大了医务人员的进修培训。1992年仅管局中心医院就派出14名进修
人员,分别赴哈尔滨、北京、上海、齐齐哈尔等市的知名医院或大专医学院校学习深造。学期
多为1年以上。1993年中心医院制定并实行了关于对进修人员的政策措施 。包括在进修之前签
订合同,进修回来必须开展新技术医疗项目,5 年之内不得调转等,避免了业务骨干的外流,
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

  1994年中心医院按照“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规划,相继派出业务骨干
进行专科项目学习深造,如内科蔡艺习脑血管病的治疗,回来后开展了颅内血肿碎吸术、侧脑
室引流术等医疗项目;使中心医院与哈医大联合成立了脑血管治疗中心。外科潘伟新学习颈椎
病、腰间盘病、脊柱椎病的治疗,回来后开展了雾化疗法、腰原酶溶核术、腰间盘环切碎吸术、
股骨粗隆骨经皮穿孔骨水泥硬膜外固定等新技术治疗项目,中心医院并成立了脊柱治疗中心。
徐志强到北京康复医院进修,回来后开展康复治疗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医务骨干进修深造,
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并能开展各项医疗新技术项目,给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技术比赛

  九三局各医院还利用技术比赛,来促进医护人员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每年的“5.12”护
士节各医院均开展技术操作比赛。并选择适当时机举办医护人员急救演习。自1999年起,中心
院医护人员按照省卫生厅关于“三基三严训练”的指示,开展1年2次的三基训练考试;按二级
甲等医院要求,考试不达标者降一级工资;考试作弊人员降职称,并降一级工资。由于从严训
练、从严治考,全院三基训练考试合格率达99%。

   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7-16


  
  五、推进医学研究和推广医疗新技术

  从70年代开始,各医院对科研工作就比较重视,广大医务人员为了振兴九三垦区的卫生事
业和提高医疗水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实践和探索。80年代以来,广大医务人员接受和应用国
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学术研究。有的著书立说,有的撰写论文,
有的大胆尝试新的技术项目, 有的积极承担科研课题。 由于广大医护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创
新,每年在分局科委都有课题立项。尤其是90年代以来,医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些科研课
题也被列为重点课题,并在农垦总局立项。医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果。其中,
2002年由曾庆友支持的博尔泰力治疗肾综合症出血热临床实验研究已获省级技术推广三等奖;
骨外科已有两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九三局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表(1986~2002年)
表7-17



   主要疾病死亡90率统计表
(1986-2002年)
表7-18



传染病发病死亡率统计表
(1986-2002年)
表7-19



续表7-19



   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统计表
  (1986~2002年)
表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