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群众文化

第三节 群众文化



  

  一、发展概况

  自1986年以来,随着垦区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全局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群众
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阵地建设不断
加强。全局到2002年有文化宫、俱乐部13 个,容纳千人以上的6个,总面积1.2 万多平方米;
电影放映点将近300个;图书馆(室)292个,藏书36 万册;建立文化中心和科队文化室501个;
有部分生产队还建立了“双退”职工活动室、青年之家和民兵活动室;全分局形成了局、场、
队三级群众文化工作网。二是文化队伍逐渐扩大。场处单位都配备了文化干部,科队级单位都
有兼职人员负责群众文化工作。三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局除在春节举办秧歌比赛外,并有
花卉展、书法绘画展、艺术摄影展、集邮展等。大西江等农场还举办风筝赛、篝火晚会等各具
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四是文化活动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多年来基本上做
到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局性的文艺汇演、歌手大赛等。 尖山农场、 大西江农场每年按计划举办
“工人之声”音乐会,五展(花卉、书法、绘画、集邮、摄影展)。每逢重大节日全局各层次一
般都有文化活动。各基层单位和生产队在节日期间均举办联欢会、舞会等。本着小型、自愿、
业余的原则,各基层单位坚持常年组织开展文娱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17年来,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造就了一批文艺人才,涌现了一批好的作品。各级
工会和有关部门在培训文艺骨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办培训班、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
对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全局已培养出一大批有朝气、有活力、有干劲的文艺新生力量。创作出
一批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好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诗刊》、《十月》、
《中国农垦》、《中国青年》、《北大荒歌声》、《北大荒文艺》 等刊物发表作品共200多篇。
全局各级组织和文艺工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和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向职工群众普及
文化科学知识,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用
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群众文艺活动

  1986~2002年,全局各农场和局直各单位都先后组建了业余文艺演出队,其成员大多数为
本单位有文艺特长的人员和骨干,文艺队成员在排练、演出时集中,平时从事本职工作。

  1988年1月20日~23日, 九三垦区第六届职工业余文艺汇演在尖山农场文化宫举行。参加
演出的共有14个单位的代表队。节目以反映时代精神和农场职工风貌为主要内容,歌颂了本单
位和垦区深化改革的大好形势;演员们表演了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小品相声等多种形式
的文艺节目。自编自演的节目占60%以上; 此次汇演评选出尖山农场、局机关、嫩江农场、大
西江农场、红五月农场、山河农场等6个优秀演出队。1988年7月在九三垦区工会召开群众文化
工作会议上,尖山农场工会以《在改革中探索群众文化工作的新路子》为题进行了典型发言,
交流了抓好群众文化工作的经验。

  1989年1月九三垦区工会在大西江农场文化宫举办首届歌手大赛,分美声、民族、通俗3种
唱法进行比赛;有七星泡、嫩江、嫩北、山河、大西江、跃进、尖山、荣军、红五月等9 个农
场和油脂厂、商业处、工业处、行政处、局机关等5 个局直单位选送歌手参加比赛,每个单位
参赛歌手2~7人;由垦区工会选调11人组成乐队, 担任伴奏任务。经过评选,3种唱法共有15
名歌手获奖。

  1990年1月15日~20日, 在管局文化宫举办管局第七届职工业余文艺汇演。此次汇演宣传
垦区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歌颂建国41周
年和垦区开发建设41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歌颂垦区改革中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增强了广
大职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坚定信念,促进了垦区的深化改革。参加演
出的共有23个单位,演出的节目立足于自编自演;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健康向上。在这次文艺
汇演中,大西江、红五月、尖山、山河、嫩江等5 个农场和局机关的演出队被评为优秀演出队;
大西江农场的合唱《西江颂》等18个节目被评为优秀节目;嫩北农场的小品《小皇帝》等23个
节目被评为表演奖;山河农场的表演唱《快乐的农机手》等22个节目被评为创作奖。

  1990年9月13日~14日, 管局在尖山农场召开群众文化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传达了
农垦工会文化宫会议精神, 尖山农场工会作了经验介绍。会议期间评选尖山农场等5个场处级
单位、嫩北农场十队等23个科队级单位为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并给予表彰。

  1990年10月30日,在九三局文化宫举办场(厂)歌、行业歌、职业歌、“三歌”比赛。参赛
歌曲充分表达了主旨深刻的企业精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且韵律准确流畅、
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大西江、尖山、红五月、山河等农场和农机厂、工业公司共6 支代表队被
评为优秀演唱队的单位。

  1992年1月20日,管局举办了职工文艺汇演。此次汇演以“社会主义好”为主题, 通过文
艺形式、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在汇演筹备阶段,各级党委做了细致安排,各级工会做了精
心组织,演员们进行了认真刻苦排练;在演出比赛中,各参演单位尽量发挥自身水平,使演出
现场精彩纷呈。参加汇演的单位有鹤山农场、跃进农场、尖山农场、嫩江农场、双山糖厂、局
机关。鹤山农场等7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尖山农场的数来宝《党建颂》等19 个节目获优秀节
目奖。

  1992年6月6日,垦区工会举办了局直地区的“三歌”比赛,参赛的单位有局机关、机械厂、
粮油公司、科研所、局中心医院、双山糖厂、教育局、乳粉厂、油脂化工厂、物资处、供电局、
行管处,经评委会评,教育局、局中心医院、局机关分获第一、二、三名。

  1993年1月15日~16日,在九三分局文化宫举办职工文艺汇演。 参加汇演的单位有嫩江农
场、七星泡农场、尖山农场、尖山职高。11个节目被评为一等奖,5个节目评为二等奖,4个节
目评为三等奖。

  1993年12月25日~26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 周年,管局举办了卡拉OK歌手大奖赛,
比赛设美声、民族、通俗3种唱法,26名歌手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1994年9月26日~27日, 按照管局党委决定,由垦区工会承办卡拉OK歌手大奖赛,以庆祝
建国45周年,讴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歌颂北大荒精神,活跃垦区文化生活为主旨,
设美声、民族、通俗3种唱法,有15个场处级单位的52名歌手参赛。孙立杰等28名歌手获奖。

  1995年1月20日~23日,在管局文化宫举办了第八届职工文艺汇演。 有鹤山、荣军、尖山、
跃进、嫩江、嫩北、建边等7个农场单位参加演出。 所演节目充分反映了垦区各条战线,各个
行业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崭新的精神风貌,讴歌了广大职工热爱垦区、献身农垦的动人事迹
和典型人物。

  1995年6月垦区工会在局文化宫举办了北大荒职工风采演讲比赛。 参赛单位有大西江、山
河、建边、跃进、荣军、尖山、七星泡、鹤山等农场和教育局、双山糖厂、农机厂、物资处、
外贸公司等13个场处级单位,山河农场获一等奖,教育局、尖山农场获二等奖,中心医院,荣
军农场、建边农场获三等奖。

  1995年9月28日~29日,在管局文化宫举办局直地区庆“十一”歌咏比赛,有14 个单位参
加。教育局获第一名,局机关、电业局、建工获第二名。机械厂、科研所、成教中心、局中心
医院、油脂厂获第三名。

  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和纪念党的生日,分局党委决定开展以“迎回归、庆七一、爱祖国、
兴垦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6月30日在文化宫前广场,举办了由局直各单位和南部6场参加的
大型歌咏比赛和秧歌表演,参加单位有6 个农场和双山糖厂、电业局、油脂化工厂、科研所、
农业银行、外贸公司、成教中心等7个局直单位。每个单位有80~100人参演,各演唱4首歌。

  1998年1月15日~16日,垦区工会举办优秀文艺节目汇演。 这次演出坚持现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相结合,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时代精神。有17个单位参加演
出。尖山、嫩江、七星泡、跃进、荣军、建边等农场和电业局、双山糖厂、教育局、局机关等
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1999年9月,为庆祝九三垦区开发建设50 周年,各场处级单位组织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艺术活动。山河工会开展了“爱我山河”系列活动,尖山农场工会开展了“九月之声”系列活
动,七星泡工会组织了“欢腾1999”系列活动,嫩北农场工会组织了“每一季一主题”文化活
动等。都充分展现了九三农垦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2000年,全局各单位在世纪之交,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企业形象塑造工程,以崭
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如鹤王集团以全面引入CI体系为重点,以“激扬人生、升腾鹤王”为理
念,弘扬企业文化主旋律。倡导公心、忠心、爱心、同心,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塑鹤王企业形象。
山河农场工会在职工中开展了“我爱家乡、我为山河添光彩”文化活动。荣军农场开展“荣军
之歌”活动等等。各场处级单位都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文娱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仅局
工会和宣传部就共举办文化广场演出33场。

  2001年为了歌颂建党80年来的丰功伟绩和北大荒精神,举办了“党在我心中”声乐比赛。
各单位推荐了70余名选手,经过5 天的比赛,选出了参加总局举办的“吉蜜河杯”声乐大奖赛
的选手,并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总局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刘玉萍获得通俗组一等奖,薛超获
得民族组一等奖,翟金玲获得美声组一等奖。

  同年,垦区工会与宣传部共同举办了广场文化活动,在演出规划期间每周五晚演出一次,
组织各单位共演出了30场。跃进、尖山、嫩江等农场组织文艺专场到分局演出。各农场工会都
组织了本场的文化广场活动。使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了职工的思想阵地,丰富了职工的
业余文化生活。

  2002 年全局创造性地开展文化广场活动。 九三垦区工会会同宣传部在文化广场活动中打
破常规,改变旧模式,大胆引进市场机制,即由工会组织负责提供舞台、音响等设施,由企事
业单位出资出人演出,由宣传部组织协调,安排演出时间、场次,形成了台上台下共奏改革发
展曲的氛围,收到了工会搭台、企事业唱戏、群众受益的“三赢”效果。

  多年来,全局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参加秧歌队、扇子舞、太极
拳、太极剑活动的人有万余名,九三垦区人越来越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娱乐方式,职工群众精
神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书法 摄影 花卉展

  1987年“十一”,九三垦区工会举办了“九三之光”职工摄影展。展出了职工、家属、学
生的彩色、黑白摄影作品154 幅,作品反映了改革以来垦区的模范人物风采和风土人情等。经
评委和观众共同参评,最后评出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0个鼓励奖。

  1992年国庆节前夕,九三垦区工会在局文化宫举办了“迎‘十一’书法、摄影、花卉展”,
反映垦区职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健康向上精神风貌,以及垦区的风土人情。格调清新、内容健
康、意蕴高雅的各类展品,深深打动了每位观众的心。在这次展评活动期间,共展出书法作品
150余幅、艺术摄影作品26块展板(400余张照片),花卉展品120 余盆(仅局直单位参展)。展后
对书法、摄影、花卉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1995年10月26日~30日,在局文化宫举办了“十一”职工书法、绘画、摄影展。管局领导
胡成真、周春来、朱勉参观展览并在留言等上题词。此次展评,展出书法作品66幅、获特等奖
2幅,一等奖7幅,二等奖6幅,三等奖7幅,鼓励奖9幅;展出绘画作品38幅,获一等奖8幅,二
等奖5幅,三等奖4幅,鼓励奖4幅;展出摄影作品42 幅,获一等奖14幅,二等奖8幅,三等奖4
幅,鼓励奖3幅。

  1999年9月在庆祝垦区开发建设50 周年期间,九三垦区工会和党委宣传部一起在局文化宫
举办了职工、少儿书画作品展。共征集书法作品238件,评选出书法特等奖2 名,一等奖5名,
二等奖9名,三等奖10名;绘画作品52件,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并选送总
局13件作品。同时展出摄影图片展板25块(照片400余件)。

  2002年5月举办了全局职工书画、摄影大赛,共收到作品75件,其中书法作品35 件,绘画
作品15件,摄影作品25件。评选出绘画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书法一等奖1名,
二等奖23名,三等奖35名;摄影一等奖1名,二等奖2 名,三等奖3名。并从获奖作品中选送总
局 21件参赛,有18件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5件。

  同年6月与分局教育局合作,举办了庆“六一”少儿书画展。有57 件作品分获书法、绘画、
剪纸、硬笔书法一、二、三等奖。

  四、演讲比赛活动

  1991年2月25日,九三垦区工会举办了首届“北大荒精神故事演讲会”, 参加演讲的有13
个单位。每个单位选派1 名演讲员,各位演讲员通过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从多侧
面反映了垦区广大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垦区的精神风貌和在“百亿斤商品粮基地”
建设中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以及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抗灾自救的高尚道德情操。
这些情节生动、寓意深刻的北大荒精神故事,起到了激励、示范和引导作用。经评比山河农场
获一等奖,局机关、农机厂获二等奖,局中心医院、油脂化工厂、建边农场、七星泡农场获三
等奖,嫩江农场、行管处、建筑公司、红五月农场、鹤山农场、跃进农场、物资处获优秀奖。

  1996年1月举办九三局“北大荒职工风貌演讲会”,有15 个单位20名选手参加。山河的李
艳馥获一等奖,教育局的段贵江、尖山的谷春玉获二等奖,医院的王丽华、荣军的郭玉、建边
的沈江海获三等奖,尖山的朱丽晶、教育局的蔡蔚、物资处的马艳、糖厂的李海南获优秀奖。

  200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讴歌党8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垦
区51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分局举办了“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有31人从歌颂了国家、垦区
的巨大变化,讲述了北大荒人的先进事迹,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了振兴中华的豪情壮
志。评出一等奖1名:张云龙(尖山农场),二等奖2名:冯晓玲(油脂厂)、李艳杰(嫩江农场),
三等奖3名:朱丽晶(尖山农场)、王丽(鹤山农场)、韩杰(荣军农场),优秀奖4 名:李春丽(医
院)、于春伟(七星泡农场)、尤春艳(山河农场)、姜艳霞(教育局)。

  同年,在总局举办的“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张云龙获得二等奖,韩杰获得三等奖。

  五、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进入90年代以来,垦区电影事业由于受到电视普及的冲击,每况日下,局场文化宫,俱乐
部上座率低得可怜。仅以局直文化宫为例,可容纳1 500 人的观众厅,放一场电影只有30~50
名观众,有时更少。电影流动放映队的放映点也急剧缩减,各放映队虽经多方努力,终究无力
回天,纷纷解散,械器和自有拷贝入库封存,人员下岗分流,俱乐部基本闲置起来,有的改为
职工康乐中心,成为退休职工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有的则改作它用。

  9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影片的租赁方式有所改善,同时也出现了流动租片商贩,
一年中仅放映3~4部新片。

  六、图书馆工作

  至1987年,管局工会图书馆、阅览室已具有相当规模,各农场工会的图书馆也初具规模,
并配有专人管理,普遍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图书馆的管理。尖山农场工会、荣军农
场工会、七星泡农场工会为了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建立了流动图书箱,定期下发到生产队。随
着体制的改革,机构的精减,图书由工会干部兼管,取消了专职管理人员。据2002年底统计,
全局工会系统有图书室292个,流动图书箱138个,藏书381 700 册;全局科教文卫单位的藏书
比较丰富,并发挥了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