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群众体育
第六章 体育
第一节 群众体育
1986年以来,九三局体育事业由比较单一的组织活动形式,向社会化、普及化、生活化方
向发展。全局体育运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企事单位围绕生产建设、经济发展和本职工作,
并结合各时期的工作重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17年来,九三
局以主要精力抓体育工作基础建设,促进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首先抓了组织建设。1986年按照总局要求,从管局到各农场(处)级单位,先后成立了体育
运动委员会,由本单位领导担任主任;并随着组织机构的调整,对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成员,及
时地进行几次调整;保证了职工体育组织领导的连续性。1997年分局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
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职工健身活动领导小组。使职工体育工作由过去主要靠工会一家抓,
变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教育、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工会具体运作的组织领导模式。
其次随着垦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职工生活节奏加快,职工文体活动情趣也发生了相应变
化。已不再满足那些竞技角逐为主要内容的运动项目,而更加注重那些便于参与、形式活泼、
休闲娱乐的活动项目。分局把体育工作的重点及时调整到活跃职工生活,增强群众体质上来,
突出了体育活动群众性、参与性、趣味性和地方性,制订并落实了九三垦区体育工作“十五”
计划。
第三采取多元投资方法,增加和完善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筹资机制。分局采取了向行政
要点、工会投点,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的方式,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90年代后期
以来,每年分局行政拨给九三垦区工会体育活动经费10万元,每年下拨文化宫、体育场的维护、
设施更新的投资近5万元。各场处级企业每年体育活动经费投入达70 万元。通过实行多元投入
机制,分局已建成体育馆3个,标准篮球场225个,乒乓球室498个(设置乒乓球台1 500个),排
球场、足球场210个,门球场30个。
第四抓积极分子的培养和体育干部的培训。1989年举办了全局篮球裁判员学习班,对部分
裁判员进行了考核、评审和晋级。经管局体委批准,晋级为三级裁判员的有山河农场的王征寒,
行管处的姜文全,乳粉厂的任军, 荣军农场的齐树成, 油脂厂的刘建民、刘瑞道;晋为二级
裁判员的有糖厂的孙江,红五月农场的谭友,荣军农场的庞国志,七星泡农场的关建强,山河
农场的马洪志。曾聘请哈师大体育系副教授张淑芬讲授篮球新规则;聘请国家高级裁判给全局
裁判员讲课;在分局进行比赛时,先后聘请省内有大赛执裁经验丰富的28名执裁,为九三间接
地带出了一批好的裁判员。 全局2002年有国家二级裁判26人,国家三级裁判120人。分局注意
加强基层积极分子培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为垦区体育注入新的活力。几年来在九三职业高中
办了3个篮球班、2个乒乓球班,共培养毕业生120人,为各企业业余运动队输入队员30 余人;
同时还从体育学校引进毕业生20余人,为垦区开展全民体育活动充实了力量,使九三垦区体育
竞技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荣获总局篮球男子团体第三名,乒乓球1995年荣获男子团体第三名
的好成绩。
第五采取抓大带小的方法,促进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发展。分局以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带动
基层“五个小”活动,即小型田径赛、乒乓球赛、健身操赛、秧歌赛、广场休闲健身活动。每
年参与田径运动的人数2 800 多人,篮球赛2 600 多人,乒乓球赛900 多人,参加秧歌活动的
3 500多人,参加健身操、太极拳健身活动的人1 000多人。
第六体育搭台,唱经济戏。90年代后期,有些企业为了宣传产品,树立企业形象,主动赞
助举办体育比赛。如“鹤王杯”篮球赛,“兴林怀”乒乓球赛,“丰收怀”拔河赛等等。既宣
传了企业产品和扩大了企业知名度,也推进了职工体育的发展。
17年来,九三局持续深入的开展职工群众体育活动,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赞誉,先后被国
家体委授予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宣传周活动先进单位;被全国总工会评为职工体
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总工会评为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农垦工会评为全民健身工作先
进单位、职工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