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臧立杰

第九编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记

臧立杰



 

  臧立杰(1967~1989),籍贯辽宁省金县,1967年8月12 日出生于嫩江农场八分场 (现第
十四生产队),初中文化。1987年6月在嫩江农场三分场五队(现第十五生产队)参加工作,1987
年11月13日应征入伍,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81173部队81分队,上等兵军衔。

  藏立杰在校学习期间,勤奋刻苦,积极上进。毕业后参加工作才4 个月,就给大家留下了
好印象,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有一次在场院装车,车下4 个人装,
车上就他一个人摆,他二话没说,出色地完成了劳动任务。住单身宿舍时,总是主动承担全舍
的各项工作,如担水、打扫卫生等,还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志、职工、家属种甜
菜、土豆,义务打扫场院等,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国家征兵时,他毅然放弃了工作,应征入
伍。在农场召开的新兵入伍座谈会上发言说:“我到部队后,一定好好干,决不辜负党委、各
级领导和家乡父老对我的希望,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关怀。”藏立
杰入伍后,在紧张的新兵训练中,表现十分刻苦。在一次单兵战术训练时,他正在快速跃进,
班长下达卧倒的口令,他毫不犹豫,迅速卧倒,由于惯性大,身体在地上滑出3 米多远,左边
的胳膊、臂部和腿都抢破了皮,鲜血直流。班长让他休息一会儿,他说什么也不肯。一天下来,
晚间上床睡觉都很费劲,脱衬衣时, 衬衣和皮肤破口处的血都粘连在一起, 脱也脱不下来。
由于他成绩突出,曾两次代表全团新兵参加师里考核,均获优秀,并两次获得营嘉奖,被团里
树为“优秀新兵标兵”,编入所在部队的尖子连队红七连,步兵第113师345团7 连2排2班。在
部队里,藏立杰努力使自己尽快实现由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除了积极参加连队组织的政
治教育课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毛泽东著作选读》(战士本)、《辩证唯物主义》、《伟
大的军队,光荣的战士》等书籍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文件汇编,积累了三大本资料,
写下了近6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1988年3月17日,团里举办了“话家乡风貌,谈改革成
果”演讲会,他第一个报名参加,用三中全会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的事实,紧密联系自
己的体会,做了《改革使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官兵的热烈掌声。入伍仅
一年多时间,藏立杰先后六次见义勇为,尽力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88年,他在
大庆市喇嘛甸执行军农生产任务时,主动协助地方搞好治安保卫工作。夜间连队组织巡逻队,
他积极参加,经常“蹲坑”,抓坏人每次都走在前面,一干就是大半夜。在短短的5 个月时间,
他和地方治安人员一起抓获了4名小偷和两伙赌徒,缴获赃款赃资达4 400多元。同年9月5日,
天气突然变化,眼看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农场晒好的商品粮需要马上装袋入库,连里要求一排
派15个人在1小时之内装完300袋,共计54万斤小麦,劳动时,立杰专挑“打撮子”的累活,
一干就是半小时,谁也替换不下来,仅45分钟,全班就提前完成了任务,战友们都称他为“拼
命三郎”、“四排的半拉天”。由于住处偏僻,治安秩序较乱,一些外出的群众如下班的工人
经常在夜间不敢回家,立杰曾10余次亲自护送10多名群众安全到家。12月14日,他请假去大庆
市,在喇嘛甸通往让湖路的9 路公共汽车上,发现身边一名行窃分子正在掏一位姑娘的腰包,
他猛地一把抓住小偷的手腕,和群众一起把小偷扭送到派出所。姑娘非常感谢,当即拿出30元
钱送给他,他笑着说:“我是军人,保护群众安全就是我的职责,钱,我不能收”。1988年,
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9年元旦前一个晚上,大庆石油学校的女学生甘宝霞
到他舅舅家串门,在喇嘛甸下车后,由于天色已晚,加上刮风下雪,找不到舅舅家,便求助于
部队门卫。立杰看到后,主动和另外一名战士承担了护送任务,顶着风雪在喇嘛甸镇找了一个
多小时,终于帮助他找到了舅舅家。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小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又
特意在大庆市广播电台群众点播节目里点了一首《献给亲人解放军》的歌曲。在短短的一年多
的时间里,他还为战友洗衣服、被子、床单390多件,替战友站哨20 多次,资助经济困难的战
友3人次、40元;节假日到炊事班帮厨100多次;5 次照顾有病的战友。战士们都说:“他待我
们像亲兄弟一样”。1989年3 月在担任巡逻任务时,班长李文彪家因父母离婚,妹妹出走,家
中无人,连队给他请好10天假,让他回去处理一下。正当连队愁人员紧张时,立杰就主动对指
导员说“班长家有事,白天的哨由我来站”。指导员问他:“你晚上巡逻半宿,白天再站哨能
行吗?”立杰笑了笑说:“没事”。就这样,他没白没黑地坚持了10天。战士徐启德患病,连
续几天都起不了床,立杰每天帮他取药、端水、洗衣服,临牺牲那天,出发前他还问徐启德:
“ 吃没吃药,要不行就不要挺着了。”第一章人物传记

  1989年5月,部队进京执行戒严任务前,藏立杰找连长和指导员说:“到那后, 一定把最
艰巨的任务交给我。请连里放心,我绝不会给咱‘红军连’丢脸,争取扛回一面红旗,和咱连
在‘军博’挂的3面锦旗汇合,再照上张彩照”。5月21日,部队进入集结地域,立杰抓住休息
时间,积极学习中央首长的讲话,学习北京市政府和戒严部队指挥部发表的有关文电、通告,
并把团里组织学习的5个专题的主要内容都详细地摘记下来。 指导员张玉峰在检查每个人的学
习记录时,发现他有这么一段话:“农民贡献的是汗水和粮食,工人贡献的是辛劳和产品,科
学贡献的是知识和智慧,军人贡献的是热血和生命。在这场斗争中,我要用青春和热血来填写
我人生的履历表。”待命期间团里组织分煤,他主动上前,让战友把200 多斤重的煤袋给他抬
到背上,鼓足劲,一袋一袋背回炊事班,一口气背了1 200 斤,煤面子从领口往下淌,也不在
乎。当部队从集结地域往北京行进时,连队考虑要留下一个责任心强、素质较好的同志留守,
立杰担心把自己留下,马上到连部找到连长、指导员,递交了一份请战书,明知道有危险,也
恳切地要求到前面去。连长、指导员见他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在行军途中部队遭到暴徒和
不明真相群众的围堵,汽车被暴徒破坏,不能行驶。团里徒步行军,并要求七连二排隐蔽地将
弹药按背包打好。背弹药既沉重又危险,随时都有被坏人抢走的可能。连长担心二排出事,命
一排挑几个战士去接应。立杰第一个报名,跟随连长跑到弹药车前,背上就走,一直冒雨走了
5公里,才到达指定位置,而他自己的行李却被暴徒烧毁了。

  1989年6月7日早9时零5分,集团军政治部摄像组的同志到北大窑录制暴徒焚烧军车现场的
罪证,要七连派战士跟车警戒。

  当时只让一、三班去,没有二班的任务。他坚决要去,没等别人把衣服穿好,他已把枪拿
在手中了。连长一看没办法,只好同意他去。他第一个登上车,站在车右前角最危险的位置。
当汽车刚行至建国门立交桥时,突然发现左侧外交公寓楼内发出两发红色信号,之后,在五六
楼内立即有四五个窗口的枪一齐开火,紧接着右侧华侨公寓三四层楼内也从不同方向朝录像车
射击,两侧公寓至少打了400多发子弹。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为了保护战友,保护录像机,
立杰当机立断,一面喊录像人员蹲下,一面被迫奋起还击。当枪中的30发子弹打了6 个点射11
发时,从他右侧射来的一发子弹打中了他的头部,他仍还击一枪后,便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年仅
21岁的生命。时值上午10时15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九三垦区的铮铮硬汉,仍身靠护
栏,身体挺立,紧抱冲锋枪,双目怒视歹徒。

  1989年6月26日下午4时,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他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
正式党员、革命烈士。同年7月27日, 臧立杰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共和国卫士”荣誉称号。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为中央军委命名的14位“共和国卫士”塑造了放大的半身胸像。1990年3月5
日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臧立杰烈士的半身胸像被存放于国家军事博物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