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1990年深化改革方案
附录
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1990年深化改革方案
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1990年深化改革方案
根据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和总
局关于“两兴两稳,一良化”的战略方针和“在改革上要稳中求深”的要求,特制定我局1990
年深化改革方案。
为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1990年要继续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6)8 号文件
精神,继续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定、完善、提高”六字方针,继续执行总局、管
局有关文件规定。在稳定的基础上深化、完善、提高如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稳定、完善、提高”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多种承包责任制形式。
管局自办家庭农场以来所建立的小独户代耕型家庭农场,小独户自耕型家庭农场,大独户
家庭农场,联户农场,股份合作农场和大机群承包及其他承包形式,都是符合中共中央8 号文
件的。因此,在体制上不能随意变动,要坚持双层经营体制不变,现有的多种承包责任制不变。
在深化改革中,主要是调整好大农场与小农场的利益关系。
1、加快家庭农场和其他承包组织的生产费用和生活费用由 “两借”变“两自”的程度。
总的目标是:1990年生活费100%自理,生产费60%自理;1991年“两费”80%自理,1992年“两
费”100%自理,要达到上述目标:第一、正确处理纯收益分配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纯收益
中减去定额工资总额后,剩余部分实行“五、一、一、三”比例分配使用(即50%为生产发展基
金,10%为储备基金,10%为保险基金,30%为职工再分配基金)。第二、加强对垫支生产费用的
管理;(1)收缴垫支款要纳入生产队长的目标管理;(2)实行有偿垫付资金:即按银行流动资金
贷款利率计息;欠交部分应交滞纳金;(3)无资金偿还能力的用产品、实物偿还。 第三,转让
款要按合同规定期限的数额上交,不按期上交者,同样收缴滞纳金。第四、“小农场”在实行
纯收益分配的同时,实行工效挂钩,浮动升级装入档案工资,以促进效益的提高。
2、继续抓好对亏损大户的整顿:亏损挂账2万元以上的视为亏损挂账大户,要分别情况,
采取不同措施:对于土地条件差,易受自然灾害而亏损挂账大户,要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帮助规
划、治理,实行科技扶贫;对于经营者素质差,管理跟不上而亏损挂账大户,要加强培训,提
高其素质;对于规模过大,自身力量经营不过来,粗放经营而损公肥私,私卖粮食,中饱私囊,
实盈假亏的挂账大户,要坚决把承包的土地、机械收回到生产队另行招标承包,其挂账金额要
用其自有资产顶交挂账款,顶交不足的,令其作出还款计划,限期还完。
3、继续加强农机管理。要按局发[1989]28 号文件《加强农机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
抓好农机的“用、管、修”。要加强三库一场管理,收取农机管理标准化基金,提取大修基金,
机械转让款专款专用,实行农机管理责任制等项规定,加快农机的更新,大农场要搞好计划和
引导,要引导购买符合更新换代要求的新机具。
4、继续抓好经营和职工的培训,对家庭农场场长和其他经营者, 加强其技术素质和经营
管理素质的培训,培训合格者颁发证书,对技术工人也要定期培训,颁发操作证。
5、继续加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正确处理大农场与“小农场” 的统分关系,进一
步发挥大农场的作用和功能。
6、要加强产品管理:产品(特别是粮豆)要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计划外粮豆也必须经粮
食部门收购销售,但价格一定要执行双轨制,合同外产品要执行议价。
要正确处理大农场与“小农场”的利益关系,为调整产品调价后的利益分配,对“小农场”
的定额上交利费指标,可作适当调整:可以把定额上交利费由货币上交改为产品上交,也可以
把粮食涨价与成本增加部分差额按比例分成。关于费用的收缴,要在加强管理、节约开支的前
提下在《定项限额》下既不能多收,又不能少收合理确定调整。
8、为了正确调整由于占有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 的多少不同而产生的分配不公的问题,
对大独户要进行理顺,其办法是:对超过平均占有土地水平的要提高上交利费标准;对由于粗
放经营,减少投入(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而降低经营效益的,按减少部分的一定比例交纳土
地补偿费;自身经营不过来的要调减土地数量,在组织形式上也可实行劳力入股分红,走合作
经营的道路。具体办法由农场根据不同情况自行确定。
9、坚持适度的规模经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不是归大堆,适度规模的基本标志, 一是有
利于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体现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好;二是有利于发挥机械作
用,体现单位机械投入创造的产值高、利润高;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体
现土地(资源)生产率高,单位面积创造的利润高,要坚决消灭小户种“花花田”的现象。
10、坚持以公有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方针不变,积极鼓励,扶持发展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对于改变产业结构,实现种植业规模经营,增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路子,提高职工
收入水平,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率,加速“两自”的实现都起着积极作用,一定要予以鼓励、扶
持。
11、搞好“小农场”和其他各种承包形式引入股份制的试验和推广,并引入竞争机制、风
险机制、自我约束机制的试验与推广。
12、继续加强对承包合同的管理,要把合同的签订、鉴证、兑现、变更、解除等达到规范
化,要建立合同档案,永久保存,违约或发生争议时,要按程序经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继续完善总结农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一、文献
对实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五个农场,要继续执行总局黑垦发[1989]2 号文件的规定。
继续搞好内部配套改革,包括经营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工交制度等,
要搞好调查总结。
为了正确处理场长与副职、中层管理干部和职工的分配关系,调动场长和职工“两个积极
性”,对于场长的个人收入作适当调整:即场长的年收入“可高于本单位核算内职工年平均基
本工资的1~3倍”。
管局对农场和局、场独立企业,可实行工效挂钩办法。按省黑体改职发[1989]27号文件
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具体按照总局黑垦局发[1988]116 号文件《关于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
益挂钩的实施意见(试行)》执行。
坚决把我局吃菜难的问题纳入场长承包指标。20万亩地以上的农场建立2~3个蔬菜生产基
地,20万亩地以下的农场建立1~2个。作到冬天经常吃上“四菜”(韭菜、芹菜、菠菜、蒜苗)。
三、强化生产队功能
继续实行生产队的三种形式:(1)除试点外,生产队都要实行队长任期目标责任制;(2)少
数生产队扩大自主权的试点;(3)个别生产队的队长承包试点不再扩大。 要对生产队具有的领
导管理、服务、协调、开发等基本功能作一次全面地检查、总结、评比。
生产队要特别注重对本队范围内的总体的规划与实施,紧紧抓住队办工业、养殖业庭院经
济等多种经营的发展,安置好劳力,从总体上全面发展,实现规模经营。不能仅仅注重种植业
这一块上,要向新的领域发展。对农业这一块,着力抓好“六项制度”和推行新的技术措施。
生产队要按照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达到1/3的职工从事种植业,1/3的职工从事
工业,1/3的职工从事养殖业等副业,实行“八养”、“三种”。
生产队要对“两个文明建设”实行双百分考核,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与生产队班子挂钩考核,
达不到最低标准的,不能受奖和当先进个人。
四、深化工商运建服企业改革,要正确贯彻《企业法》,继续贯彻执行总局黑垦局发[1989]
4号文件,完善配套改革措施,加强企业管理。
1、积极推行“两个优化组合”。
干部要实行优化组合:经营者的产生,仍然要通过真正的竞争机制来选择;各级管理人员
的产生,实行层层择优选聘,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依据德、勤、能、绩,决定升降、奖罚。
工人实行劳动优化组合:企业根据编制定员、劳动定额标准,在条件公开、机会均等的原
则下,实行按工作量定岗,以岗定人员,双向选择,自愿组合,择优上岗,并签订岗位合同。
劳动优化组合要在动态中不断优化。管局劳资处要拿出劳动优化、安置富余人员的方案,并选
择试点加以推广。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 要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工资总额与
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浮动的办法,对工资总额实行系数控制。内部分配,按不同岗位、工种实行
计件工资、定额工资、效益工资、结构工资、岗位工资等形式。新增工资,打入当年成本,计
算盈亏。可用新增工资额给职工升级,浮动2~3年后固定。下浮工资额,最多不超过核定基础
工资额的20%,下浮工资额填补企业盈亏, 职工收入的增长速度要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
要低于效益增长的速度。各企业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系数的确定,由劳资处会同有关部门合理
确定。工资挂钩方案由劳资处根据总局黑垦局发[1988]116 号文件,结合我局具体情况拿出
具体实施方案和补充规定,于1990年1月1日正式执行。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不再提取奖励基
金。
厂长、经理的承包收入要从工资挂钩新增工资额中解决, 经营者的年收入(基础+职务)水
平,根据完成合同指标的不同情况,可高于本单位核算内职工年平均基本工资的1~3倍。惩罚
的额度,最多不超过本人基本工资额(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的50%。
副职、中层管理人员、职工,要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实行百分考核,以考
核成绩决定奖、罚。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不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其收益分配,要根据总局、省财政厅《财会制度补充规定》执行,
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留利部分其分配比例是:50%用于生产发展基金,20%留作储
备基金,15%用于福利基金,15%为奖励基金。其他规定与工资挂钩企业相同。
4、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责、权、 利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试点,推
行“满负荷工作法”,“群体经营工作法”,“自选定额法”,“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的管
理方法。管局由计财处、工业处牵头,劳资处、体改办等部门配合,选定试点厂先行试点加以
推广。
五、发展联合体,组织企业集团
发展联合体,组织企业集团,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建立九三区域经济的思想,制定出区域
经济的规划。积极发展农工商、牧工商联合体,在联合体的基础上,组织企业集团,农场要组
织好农场内的联合体如“奶牛生产-乳品加工-销售”联合体;“种植土豆-淀粉生产-销售”的
一体化等;管局集中抓好五大联合:(1)“乳粉加工-名牌联合-原料联合”联合体;(2)“甜菜
生产-糖品加工-销售”联合体;(3)“大豆生产-豆油豆粕加工”联合体;(4)“养羊-毛纺加工
-销售”联合体;(5)“多种养殖-毛皮加工-销售”联合体。在联合体的基础上发展企业集团,
1990年要对我局七个乳品厂组成乳品业企业集团:以局直乳品厂部优奶粉为龙头,通过技术的、
人才的联合,促进其他六厂产品质量的提高,形成“各独立厂-名牌联合-统一销售”的企业集
团。
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科技兴农”
根据省政府关于“科技兴省”和总局提出的“科技兴农”的精神,我局1990年把“科技兴
农”作为牵动全局的战略方针。要把职高专业培养与职工教育结合起来,实用技术教育与推广
结合起来,常规技术与先进技术结合起来,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结合起来,全面搞好科技改革,
实现“科技兴农”。具体按科技处提出的“科技兴农”的方案执行。
七、加强对深化改革的领导
1990年,是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一定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局、场主管领导主抓全
面改革,各条战线要建立、健全分管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负责制。
要加强改革综合机构体改办的力量,特别在当前形势下,更要充实加强,配备得力干部,
从事体改工作。
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通力协作,互相配合,为深化体制改革,振兴九三经济作出贡献。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