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艰苦创业,开荒建场 1949年,全国还没有解放,解放战争仍在继续进行,节节胜利。全国面临的形势是一边作
战,解放全国,一边建设,恢复生产。土地改革,剿匪斗争,支援前线等各项工作十分繁重。
为了增加生产,减少国家困难,东北行政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先后决定,建立一批国营农场。为
此:
在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派农业部秘书丰年同志,从当时的马三家子(在沈阳东陵)农
场带领一部分同志到嫩江县鹤山车站西南部,就着日本开拓团扔下的破房框子,开始了鹤山农
场的建场工作。
先遣队伍只有九人,场址离鹤山火车站十华里。大地上三尺深的白茫茫大雪,寒风刺骨,
就地扎寨,架起了一顶单帐蓬,就有落脚之地了。3月3日,九个人举行了建场典礼,对空鸣枪
三声,以示宣告农场成立。三月下旬,在沈阳铁工厂培训的第一批拖拉机学员四十人赶到,紧
张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冷,加上没有生产工具,没有生活设施,没有生产
经验,干什么都靠着一股坚韧不跋的革命意志,睡觉时就穿着棉衣,虱子多了用火烤。没有水
吃就吃雪水,雪化没了,就吃日本人扔下的破土井水,这水味臭有色,后来才发现井里有两具
死尸和几支破轮,也无可耐何地继续吃这井水直到打成新井。吃饭也困难,有时玉米面窝头没
做成就冻在手上了。这些没有吓倒开拓者,这些年轻人终于战胜了艰难的开端,投入了开垦
“北大荒”的战斗。
建场当年,国家调给21台拖拉机,3台康拜因,1台汽车,自己采树盖起了2,178平方米房
舍,开春荒9,045亩,当年播种,开秋荒22,620亩。
1949年7月,在双山车站东南4公里处(现管局驻地加工厂院内),就着日本开拓团扔下的三
座黑铁皮瓦盖大仓房为基地,开始由李晓南、孙宜等领导筹建“八一五”农场。八月下旬由通
北农场厂麦收工作队和鹤山农场抽调部分人,组成55人的建场工作队,配有纳齐拖拉机6台,
正式开始建场,当年开秋荒8,205亩。
1949年10月,黑龙江省荣军管理处根据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的部署,经省政府决定,在嫩
江县伊拉哈车站东北部的马家窝棚(即现在管局所在地)建立伊拉哈荣军农场。当时由原黑龙江
省镇赉县东屏荣军农场的政委郝光浓任场长,带领场大部分荣军迂来建场,又从齐齐哈尔荣校、
讷河荣校调配一批荣军来此一起建场。郝光浓同志开始带二十八人作为先遣队到达伊拉哈,安
排货物接收、人员调转,落实筹建计划。
10月份王方盛同志回镇赉带70余人从“西满”的东屏来到“北满”的伊拉哈,刚10月中旬,
伊拉哈的茫茫草原,已经冰封雪复。纷纷扬扬的大雪弥漫着大地,“北大荒”呈现出一派隆冬
的景象。伊拉哈东南十几里处的漫岗上曾住过日伪开拓团,他们出于侵略掠夺的目的,梦想开
发这块肥沃的土地,但是,经过几年时间,没有开成这么大面积的荒原,日寇就战败投降了,
方园百余里内仍然是荒无人烟的处女地。开拓团的房屋变成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开垦起来的
土地又荒芜了。每当日落风起时,便狼群呼嚎,狐兔追逐,草木纵深无人敢至。周围的村民常
用“北风声凄凄,群狼载路啼,乌云遮红日,百里行人稀”,来描述这里凄凉的骇人景象。
建场的战士们从伊拉哈踩着没膝的积雪徒步十几里,来到日伪 开拓团八中队遗址(观荣
军农场十一队址),清除地上的积雪,在破房框子边把借来的帐蓬支起来,在地上铺上干草,打
开行李,就安下了家。水井堵死了,战士们就融化冰雪;靠近沟塘的就破冰汲水。晚上,帐蓬
里象冰窖一样寒气逼人,可是又无法生火,人们只好穿着棉衣戴着棉帽子睡觉。深夜里,风雪
呼啸着掀翻了帐蓬,这突如奇来的风雪,灌得人喘不过气来,大家一跃而起同风雪搏斗,重新
拉起帐蓬。早晨,被头、帽沿,就连眉毛上也挂满了白霜,踏上鞋却抬不起脚,这才知道那鞋
也冻在地上了。后来,大家想出个办法,把两人的行李铺在一起,两人“合作”睡进一个被窝
互相体温取暖。可是,气候变得一天比一天冷,空中整日飘着小清雪,接连几天不见太阳,许
多战士冻伤了手脚。
严寒,零下40度的严寒象无情的猛兽,向着身残体弱的荣军们步步逼近,面对大自然的挑
战,久经革命战争烈火锤炼的英雄战士,并未屈服,相反却回以顽强的示威性的劳动,他们从
伊拉哈办事处抢运建材;在泥水不合的寒天里造窖烧砖;并从齐市请来建筑队抢建房屋。仅用
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l,000平方米的新式砖瓦房。基本解决了三分场(现荣军农场场部)和四
分场(现荣军农场第十一队)的防寒居住问题。但是,预定的一分场、二分场和五分场建场点上
仍然是帐蓬和草蓬。11月,东屏农场的荣军都来到伊拉哈,不仅人们受着严寒的威胁,连马匹
牲畜也无圈棚。如何保障数百匹役马安全越冬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农场为此组织了百部马车
运输队,霍振文带领84台马车到克山、拜泉一带搞运输,庄洪斌组织50台四马车到明水、安达
一带搞运输。又组织一部分马车赴查哈阳拉水稻,这样不仅保住了马匹还增加了收入。
12月20日,举行伊拉哈荣军农场落成典礼大会。黑龙江省军事部,镇赉、嫩江县委、县政
府等机关团体,送了十一面锦旗,省委、省政府写来两封贺信。省荣军管理处彭科长、嫩江县
张副县长、嫩江县三区的领导和各村村长、老乡代表、嫩江中学的师生们,都赶来参加大会。
大会凑乐后,首先宣读了省委、省政府的致贺信,张副县长讲了话,郝光农场长作了报告,号
召大家响应毛主席关于军队参加生产的指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搞好生产,从战斗的先锋
变成生产的主力。会后举行联欢会,嫩江中学师生们演出了话剧和秧歌舞,荣军们也演出了话
剧《谁劳动谁得》。
1950年1月,这是“北大荒”最寒冷的季节,盖房需要木料、备耕修制农具也需要木材,各
分场选拔了一批体质较好的荣军,组成一支47人的采伐队,汪立国任队长。23日,汪立国率领
采伐队,冒着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进入哈巴山和小兴安岭替林业部门伐木。山里积雪齐腰深,
放树前先用铁锹挖开积雪,再使用手锯、大斧把树木放倒,装上马车运到山下楞场。为了提前
完成采伐任务,战士们都揣着干粮进采场,饿了就从怀里掏干粮,坐在树墩上啃几口充饥,渴
了抓把雪解渴。汪立国的左臂在解放战争中,负伤致残,经六次手术碎骨和弹片仍末取净,伤
口三天二日发炎红肿,仍然和战士们一起坚持劳动,同志们流着眼泪劝他休息,他却说:“共
产党员起码的条件是克服困难,为了建设咱们的农场,大家都这么干我能休息吗?”很多战士
棉手套磨漏了,大斧震得手直淌血。但是,谁都不作声,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尽快把木材运回
农场去。
经过。两个月的连续奋战,共为林业部门采伐了400立方米木材,取得200立方米的劳动
报酬。
有了木材,各分场立即着手制材建房,修制农具。一分场庄洪斌肝脏上还留着敌人的弹片,
不顾伤痛的折磨,忍疼领着17名同志盖房。天寒地冻泥水不合,但是,他们仍在一天里抢建起
两座“马架子”房。
1950年春耕前,荣军们已建起19座“马架子”和1,200平方米的新式砖房。荣誉军人们以
忘我的劳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终于战胜了严寒,完成了备耕工作,为开荒生产奠定了基
础。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农场初步实现了机械化。农机具主要来源两个方面:
一部分由政府经东北行政委员会荣军工作委员会调拨;一部分由农场筹资自购,其次,农场从
外单位借入部分机具以补充不足。春季开荒时,全场只有十台进口拖拉机,其中5台是东北荣军
工作委员会给调来的。到1950年底,农场又先后借入4台,但有2台不能使用。“北满”的春季
较短,开荒和播种要同时进行,拖拉机不仅开荒还负责耙地,任务十分繁重,机务人员技术水
平低,使机械磨损和损坏现象十分严重,机械力量和机务技术水平,在省国营农场中均处于劣
势。但是农场畜力占有相当的优势地位。1949年秋、农场从内蒙购进105匹生马;东北荣军工
作委员会拨入南下作战部队退役战马500匹,荣军们对马匹的使用甚有经验。加以调来的大批
马拉新式农具、畜力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不违农时,荣军赶着套上战马的新式农具,
播种、收割、打场,二分场还用马拉犁在老头山(现荣军农场东南部)开垦了36垧土地。各分场
也大量投入马拉犁开荒。有的分场还人拉犁开了一些荒地。
农场的拖拉机由总场统一调度组成拖拉机队、唐锦才任拖拉机队队长。生产属半机械化向
机械化过渡阶段。
1950年鹤山和“八一五”农场都投入了一边播种、一边开荒、一边基建的紧张战斗。1951
年1月15日,根据上级指示,为了集中力量,加强统一领导,减少损失浪费,逐步达到生产有
利,两场合并,名为“鹤山八一五农场”。是年播种面积增加到122025亩、房 屋建筑面积增
加到3,644平方米。场下设四个作业区(同分场),每个作业区下设2—3个小队。另设有—个机
耕队。场部设有秘书、会计两室,作业、人事、基建、供应四个科。拖拉机增加到58台,康拜
因51台,各种农机具651台(部)。在生产上实行了合理密植、深耕,播前除草,镇压等一系列
的科学方法、并实行农业、畜牧、机务技师负责制,经营管理走上了企业化,在生产中广泛开
展爱国丰产运动,纳齐—113号机车组日播小麦1,005亩,94号机车日播大豆1,380亩,质量
好于去年。职工生活有了改善,帐蓬被逐步取消,而且建成了卫生所,小学校。1952年3月解
放三团团长向俊选奉命带领三百名被解放军人充实“鹤山八一五农场”,改名为“国营九三机
械农场”。
建场初期缺乏生产经验,1950年鹤山农场在开荒中为了完成任务,而忽视了质量,西江作
业站开伏荒深度十五至十八公分,百分之七十地块没有用小铧切刀,垡片成条,75,000多亩
开荒地只好弃耕。有两个作业站(生产队)也因缺水,选址不当而搬迁。但也总结了许多经验,
概括起来就是:加强党的领导,是创建农场的根本保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充分调动人
们的积极性;遵重自然规律,发挥机械效能,不违农时,发扬艰苦备斗精神,才能做到经营有
利;经常总结工作,随时检查指导,才能少走弯路,加速进程;全面发展,综合经营,是今后
建设农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