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机具

第二节 农机具



建场初期,因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阶段,国家无有拖拉机制造业,所使用的拖拉
机主要靠进口,如阿特滋、斯特滋(52马力)、兰卡(45马力)、卡大皮拉(45马力)、纳齐等苏联、
美国、日本、德国制造的一些三、四十年代的拖拉机,设备陈旧,耗油量大,效率不高。农具
则大部分是苏联产的,一少部分是日本、美国产的仿制品,还有一部分是国产畜力机械,如马
拉摇臂收割机,马拉10行播种机、马拉双轮单铧犁等。在当时的三个农场中,鹤山、八一五农
场机械力量为最强,伊拉哈荣军农场为最弱,(见1950年11月9日荣军农场现有农机具统计表)。







1954年大部分拖拉机、康拜因更换为苏联五十年代产品。当时全场共有五十九个混合台拖
拉机,共2,133马力,折合一百四十三个标准台,每标准台负担耕地面积九十九点八公顷。这
些拖拉机中有C一80—10台,德特—54—20台,纳齐—20台、斯特滋—3台、福特—5台、万国
—1台;共有康拜因六十二台,其中C—6—28台、C一4—34台。
1957年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拖拉机数量也随着增加,但进口的拖拉机、康拜因都是东德
和匈亚利的产品,如新增加的一百六十台拖拉机中,有KS—07—七十八台、KS—30—四十四台,
这种机械很不适应黑龙江黑土与寒冷条件使用,一般的只用三、四年就报废了。康拜因主要是
ACD—330和ACD—400两种。从1960年开始则陆续使用国产东方红—54型和东方红—75型拖拉机,
还有鞍山产的红旗—100型大马力拖拉机,农具也基本上都是仿造改进的周产品。1962年和1963
年两年,新增加东方红拖拉机一百四十八台(混合台),更新了一些其它型号的拖拉机。
1974年开始进口的E—512和1981年进口的E—516型康拜因,构造科学,性能良好,很受欢
迎,到1983年统计共有这两种类型的康拜因三百九十五台,加上国产的东风、丰收等型号康拜
因共一千三百五十六个混合台,其中自走式的六百九十六台,牵引式的六百六十台。各种类型
的拖拉机二千四百三十台,加上各种机引农具、收获机具、畜牧机具、排灌机具、植保机具等
两万多台(件),提高了田间和非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有力的保证了生产需要。
1984年,又进口E—512和E—516共二十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