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供给制

第一节 供给制



实行供给制,是沿袭部队指战员的办法,按人员等级供给生活必须品和津贴,实行伙食包
干。这种办法主要是由于伊拉哈荣军农场,在建场时由原荣军农场的荣誉军人集体迁移,加上
齐齐哈尔、讷河等荣校的学员集体调转来场,保留了原来的供给制分配方法而延续了两年。自
1949年至1952年初,伊拉哈荣军农场的全体工作人员,保留着部队的等级制,分团、营、连、
排、班、战士六个等级,只是按照生产和工作上的分工不同,确定了场长、股长、分场长、分
队长、小队长、工人等职务。按照上述等级,伙食标准、津贴多少、物资种类各有不同,但体
现了平等原则,没有太大的差别。如当时的分场场长以上干部,伙食上吃中、小灶,而开拓时
连房舍都没有,开荒时临时搭帐蓬,吃的都是一锅饭菜,住的都是同一帐蓬,没有什么区别。
房舍建设起来后,中、小灶的伙食也只是比大灶每餐多一、二个菜,每周多几顿白面而已。津
贴标准最高和最低的相差比为2.5:1,服装是一致的。
实行供给制,保持了我军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人们以忘我的劳动态度,开发
建设“北大荒”,不计较个人得失,想的是国家富强起来,干的是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如1950年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时,许多人把手中积存的钱合盘而出,接着几个月不要津贴
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