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分析
第一节 地形分析
本区地形主要可分为岗地、坡地、洼地和沟壑。岗洼之间高差一般可达三十至五十米,坡
长一般为八百至一千五百米,坡度通常为二至四度,少数陡坡可达十度以上,岗顶平坦开阔,
纵横在数公里上下。因此,岗地或坡地多被开垦成农田,两岗之间的沟壑、洼地则成为天然的
洩水道和聚水区。按农业区的划分,依据各地形特点,分为南部宽谷平岗温凉区;中部波伏平
岗冷凉区;北部寒冷丘陵漫岗区。
(1)、南部宽谷平岗温凉区:
本地区位于垦区南部,包括红五月、荣军、大西江、鹤山、跃进农场的一、二、十五三个
生产队、尖山农场的一至十五生产队。海拔高度在二百至二百五十米。本区现有耕地一百一十
六万三千多亩,占全局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八点九。人口八万九千多人,平均每人占有耕地
二十三亩,是垦区内人多地少的地区,也是农业耕地集中地区。地形特点是海拔低,岗坡平缓,
加之气温高于其它地区,实现了林网化。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2)、中部波伏平岗冷凉区:
本区位于垦区中部,是宽谷平岗区向小兴安岭南坡过渡地区,呈坡状起伏。包括嫩北、嫩
江、山河(乐山分场除外)、七星泡、跃进农场的三至七及十二队、尖山农场的十六至二十五生
产队。是地多人少的地区,全区总面积二百四十六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一百五十七万七千亩,
占本地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一点九七,占整个垦区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二点二。人口为
六万八千九百多人,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二十六亩。地形特点是波状起伏地有规律,岗大坡势缓
慢,加之天然次生林复被率大,达九十六万三千多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一,对发展农业
生产十分有利,是麦、豆生产的良好之地。
(3)、北部寒冷漫岗区:
本地区处于小兴安岭西南坡,包括建边农场、山河农场乐山分场,目前有耕地十八万多亩,
人口一万多人,每人平均占土地二十四亩。本区地形特点是山地、丘陵、河谷走向变幻多样。
自然资源占优势,荒地多,尚可开垦二十至三十万亩耕地,是小麦的主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