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地资源 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处全国著称的黑土带,土质肥沃,适宜性广。
区内宽谷漫岗,自然排水条件好。土地集中,便于经营管理,除建边、嫩北农场和山河农场的
乐山分场外,其余各场六百二十多万亩土地连片,占全局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四。区内气候
适宜,基本能满足各种作物的生长。为本区建设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农业
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土地资源评价
(1)、土地利用现状:
全局土地总面积为八百三十六万四千六百亩(核五千五百七十六方平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三百一十五万三千亩(占总面积的37.8%)、可垦荒地面积四十万零九百亩,草地(牧业用地)一
百八十二万五千亩、林地三百零六万亩、水面八万九千亩、其他用地(包括基建、道路等)十九
万九千亩、外单位占地(厂、矿和军办农场等)八十一万三千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点七)。
(2)、土地资源分类:
从土地分布上看,地区陡坡,地形坡度在十度以上的面积约一百二十余万亩;丘陵漫岗地,
地形坡度在六至—十度,面积约一百二十余万亩;平缓坡地,地形坡度在一至六度,面积约四
百余万亩;低洼河滩沟谷地带。地形坡度在一度以下,面积约一百余万亩。
综合以上所述,垦区土地资源划分以下三类:
第一类:山区陡坡和瘠薄上壤地带,主要是观有荒山荒地和天然次生林占地约二百二十余
万亩,即宜林地;
第二类:现有耕地三百一十五万多亩,其中约有百分之三的土地,由于多年用养失调,造
成土壤瘠薄,坡形陡,宜退耕还林,其余均属基本农田。
第三类:可垦荒地和放牧地,打饲料草地约一百五十一万多亩。这些土地宜耕、宜牧、宜
林,首先要保证农业需要,可有计划地开垦。
(二)、土地资源区划
(1)、土地资源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以及对发展农林、牧业的适
宜性和限制性。影响土地资源质量的因素很多,地形、土壤、植被、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都
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地质量。然而在评价中,依据土壤、地形、气候、主要条件将垦区土地分为
五个等级:
一等地:黑土层厚大于四十厘米,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小于三度的坡岗地,有二百六十六
万三千亩,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
二等地:黑土层小于四十厘米,大于二十五厘米的薄层黑土以及表层里黑土大于三十厘米
的棕色森林土和排水较好的草甸土,岗地平均坡度在三至五度。这类土地有一百四十四万九千
亩,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七点三。
三等地:黑土层小于二十五厘米的黑上和黑土层大于二十厘米小于三十厘米的棕色森林土,
以及草甸土,地形起伏,坡度在五至十度.这类土地有五十八万多亩,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
七。
四等地:含块石黑土,黑土层小于二十厘米的棕色森林土,排水条件差的草甸及沼泽土,
这类土地有四十一万六千多亩,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五。
五等地:现有次生林地及坡度大于十度的荒山秃岭,黑土层小于十厘米,河滩上的洪泛地
等。这类土地有二百八十九万四千多亩,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
(2)、土地资源分区:
垦区土地资源按适用价值,可分为三大区:
第一区:南部以农为主,农林牧结合区。
本区包括跃进、鹤山的西南部,大西江、荣军、红五月和尖山农场的西部,总土地面积为
二百二十三万九千亩,耕地一百一十六万亩。土地多以一、二类为主,是垦区开发较早地区。
本区以农业为主,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第二区:中部以农为主,农林牧结合,适应优先发展畜牧业。
本区包括山河、嫩江、七星泡农场,及跃进农场东北部,尖山农场东部和嫩北农场的部分
地区。土地面积为三百八十三万亩,耕地一百五十三万七千亩。土壤以一、二类为主,也有较
多的三类土地。本区在以农业为主的前提下,适当优先发展畜牧业。
笫三区:北部的以农为主,农林牧结合,适当突出林业区。
本区地形起伏不平,多低山区,土壤等级多二、三等,也有部分一、四等。本区包括建边、
嫩北农场的部分地区以及山河农场的乐山分场。本区土地总面积二百二十九万九千亩,耕地三
十二万四千亩。该区在以农业为土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土地资源分区特征如下表:
按上述原则,农林牧用地具体划分标准是:
农用地:地势平坦,坡度在六度以下,黑土层不小于三十厘米。土壤为黑土,棕色森林土
和排水条件好的草甸土。
林用地:荒山秃岭,坡度在十度以上的低山丘陵,现有天然次生林。黑土层小于十五厘米
的现有耕地和不易放牧的草地。土壤为棕色森林土,薄层黑土。
牧业用地:黑土层小于二十厘米的陡坡地,坡度在十度以下,宽谷中部的河滩地及宜牧平
原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