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耕地土壤 垦区土壤是处全国著称的黑土地带,耕地土壤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主要是开发较晚,耕
作历史较短,一般耕地在二十至三十年,局部小面积的开垦也只有三、五年的历史,因此一般
特性保持较多。主要耕地土壤为黑土、棕色森林土、草甸土和沼泽土等。
各类型土壤分述如下:
(一)黑土
(1)、分布地区和剖面特征
黑土是在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为“五花苹甸”;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沉积
黄粘土,在丘陵漫岗缓坡上形成的一类土壤。黑土的形成是腐殖质积累与水份潜积过重的共同
结果。黑土根据成因和黑土层厚薄又续分为薄层黑土、中层黑土、厚层黑土、草甸黑土、砾石
黑土。黑土是本垦区主要的农业土壤,各场均有大面积分布。共有黑土土地二百三十一万一千
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三点五。其剖面特征如下:
黑土剖面特征可分为三层,既:黑土层、黄黑土心土层、黄土底土层。
黑土层:又可分为两个土层,既耕作层和腐殖层。耕作层:一般在二十二至二十五厘米,
该土壤颜色为浅灰色,重壤土,团粒——团块状结构,作物根系较多,在耕层下有较坚实的犁
底层。腐殖质层:暗灰色,团粒——团块状结构,疏松多孔,根系多,向下过度不明显。
黄黑土心土层:该层颜色不均,上部黑土多,往下则黄土多,核粒状结构,质地为粘土,
结构体表面具有棱角和胶膜,过度不明显。
黄土底土层:主要是黄粘土,以棕黄色为主,粘重紧实,有明显的棱角,结构表面有二氧
化砂粉末以及灰色、黄色的斑块和条纹,剖面中并有黑色铁镱结核。黑土层并多田鼠洞穴。据
1958年的一次调查,地面鼠洞穴每亩土地有三十三个。
(2)、理化性和农业性状
黑土土体深厚,一般为三十至六十厘米,个别岗坡地下部可大于六十厘米,坡度较大的地
方则不足三十厘米,有机质含量丰富,一般在百分之三至七左右,片各场在百分之三至八左右,
多数在百分之三至五左右,一米以内底上有机质含量亦达百分之一左右。潜在肥力高,植物营
养丰富。黑土耕层全氮量达百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三五左右。全磷量达百分之零点一五以上。全
钾量达百分之一点三七左右。水解氮在三至七毫克比一百克土。速效磷缺乏在一至二毫克比—
百毫克以下。土壤酸碱度在六点一至六点五,土壤反应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见附表1、2)。
表1 九三垦区黑土养份含量调查表
表2
黑土水解酸在百克土比二至四毫克,代换量都比较高,代换性阳离子以
镁分布上部略高,下部低,盐基饱和度比较大,一般在百分之八十六至九十二左右。黑土的比
重一般为二点五至二点六左右,表层略低。土壤容重耕层较小在零点九至一左右。心土层较大
在一点二至一点三左右。总孔隙度耕层较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往下逐渐减少。黑土的最大吸
温量一般为百分之十二至十三。土壤调萎湿度都较大,一般为百分之十七至十八。田间持水量
表层较大可达百分之四十,一般在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饱和持水量大,下层则逐渐下降。黑
土质地比较粘重,均匀一致,大部分为重壤土到粘土,但土层下部以粘土为主,黑土透水性能
极弱,心土层几乎不透水,这种特性助长水份在土壤上层的停滞。黑土具有优越的基础肥力,
一般能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其肥力特点是即发小苗又发老苗,后劲大,长劲足,结构良好,
保水保肥力强,适于种植各种作物。黑土盛产小麦和大豆。该土也有它的特点,主要是地处坡
地,易招风蚀和水蚀,黑土则退化为薄黑土、黄黑土,甚至发展为破皮黄,而岗中洼地和缓坡
地,接受坡上冲下黑土成为黑油土。黑土另一个特点是底土粘重,不透水,易冷浆,春季土湿
低温,微生物活动能力弱,抑制了潜在肥力释放和发挥。
(二)棕色森林土
(1)、分布地区和剖面特征
棕色森林土,群众称之为黄沙土,垦区共有四十万零二千多亩,占总耕地面极的百分之十
三点八。根据地形、质地又分为山地棕壤,其面积为一万六千八百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
之零点六;棕壤面积为二十九万五千六百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九点八;沙岗棕壤面积
为三万八千二百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点三;草甸棕壤面积为六万二千多亩,占总耕
地面积的百分之二点一。垦前以柞树为主的阔叶林,地形为丘陵边沿和残丘的缓坡,主要分布
各场的岗顶岗上坡地,一般坡度在三至五度,群众称为火岗地,成田土质为冲积沉积沙土,其
剖面特征如下:
黑土层:黑土层薄,一般在二十至三十厘米,薄的地方仅有十至十五厘米,耕作层为浅灰
色,壤土多植物根系,团粒状结构。
心土层:为黄棕色沙土,夹有不同数量的石砾,多铁子与锈斑。
底土层:为棕黄色松散的粗沙或沙石层,综合上述该土黑土层薄,整个土壤剖面层次不明
显,全剖面颜色发棕,含有沙砾,质地较粗。
(2)理化性质和农业性状
棕壤土壤分表层较高,往下急剧减少,如有机质含量表层可达百分之三至四,耕层以下显
著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全氮量表层在百分之零点一六至零点二左右,心土层则不到百分之零
点一,全磷量表层为百分之零点一五左右,心土层则为百分之零点零二至零点零八,土壤里微
酸性反映见下表:
棕壤土壤含量表
(续表) 棕壤土壤含量表
棕壤土质比较轻,根据机械分析结果表明,大于零点零一毫米的物理性沙砾占百分之五十
五至五十七左右,大于零点零二毫米的粗沙在土层上部占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下部占百分之
五十至六十左右。该土地势高燥,土性暖热潮,养分转化快,土温高,春季小苗旺盛,发小苗
不发老苗,作物上的快,透水性好,往往雨后即可作业,抗涝不抗旱。
(3)、利用措施
棕壤黑土层薄,肥力差,缺少氮磷。这种土壤开垦头几年收成好“现得利”,但过数年之
后,只用不养则肥力下降,耕翻时地表逐渐露出黄沙,成为“拉腿田”低产土壤,对棕壤应采
取用养结合,以养为主的各种有效措施培肥土壤。需要增施有机肥,从而保持和提高耕地的土
壤肥力。翻地时针对土层薄厚,要注意耕深,不要把底层黄沙土翻上来,采取上翻下松,逐年
加深耕层热化土壤。棕壤类土壤一般分布在岭脊并出现陡坡,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要加强水土
保持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实行等高耕作。本区棕壤尚有大部分荒地,要尽量少垦保护好次
生林地,对于土层薄,坡底大,肥力差的要留作林地用地。
(三)、草甸黑土
草甸黑土地形部位多于坡脚低地或岗中洼的位置,既分布在排水较差的地方,排水好的地
方为黑土,最低处为沼泽土,两者之间为草甸黑土。垦区共有此类土耕地十四万六千多亩,占
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点一。该土主要受地下水位较高和季节性冻层的影响,因此土壤有明显
的水层作用,有一定时期的积水。草甸黑土各场均有局部分布,群众称之水岗地,在土壤剖面
上常显出潜育现象,有锈斑和铁子。该土黑土层可达五十至七十厘米厚,有机质含氮量丰富,
表层含量达百分之四以上,全氮量达百分之零点二八以上,全磷量达百分之零点一七以上,土
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草甸黑土保水保肥力强,土壤疏松,耕性良好,怕涝不怕旱,在雨水
较少的年份,是高产丰收的一种土壤。容易出现局部过湿,影响机械作业造成陷车打悮观象。
在利用上应该注意适时抢种抢收和增施磷肥。
(四)砾石黑土
分布在坡地上的较高处和偏坡上,系发育在片面砂砾灰壤土的母质上。垦区共有此类面积
五万三千八百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点八。主要零星分布在北片各场。它的主要特点
是黑土层厚薄不一,通体夹有大小不同的石砾。肥力状况与黑上相似,在利用这种土壤时要注
意清除表层过多石砾,逐年加深耕作层和注意水土保持。
(五)、草甸土
(1)、分布地区和剖面特征
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坡底等地势低洼平坦地段,共有面积十三万九千九百多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点七四,草甸土类群众称之甸子地。因成因条件又续分为暗色草甸、
潜育草甸土、沙性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在各场都有零星分布,其剖面特征如下:
黑土层一般在三十厘米以上,暗棕灰色,团粒结构,重壤土,根系多、疏松。心土层一般
在四十至五十厘米到七十至八十厘米不等,可见到沙质母质。潜育草甸土分布地形比草甸土低
洼,有明显的潜育特征,并表层具有多重铁锈呈灰锈色。白浆化草甸土只是在北片场有零星分
布,面积有一千四百四十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零点零四,该土剖面有明显的白浆化现
象,土壤质地粘重,雨季形成上层滞水,与黑土呈复区存在。
(2)、理化性质和农业现状
草甸土黑土层较厚,一般均在三十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丰富,耕层含量在百分之四至五
以上,向下逐渐减少,除速效养份较低外,其他养份较丰富,详见下表:
草甸土养份含量表
草甸上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一至二米,群众认为这种土壤性凉,返缓迟,霜冻早,庄稼
上得晚,宜种植生长期短,较耐湿的作物,有水源条件的可种植水稻。
(3)、利用措施
草甸土是潜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但由于地势低洼,土壤冷浆,质地粘重等限制肥力因素的
发挥,应需建立系统排灌水网,掺炉灰渣,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温的重要措施。
(六)、沼泽土
沼泽土,群众称其为洼甸土、筏子土。主要分布在沟谷水线,季节性或长年积水,利用率
仅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多数为荒地。生长塔头、芦苇、菖蒲等喜湿性植物,成土母质为
冲积坡积物。本区沼泽土可续分为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
这类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水流的停积或因地下水位较高,土层经常受水的侵溃以至
造成地表积水,土壤水份过多,通气不良,降低温度,土壤冷浆而影响土壤营养状况。表层含
腐殖质较高,土壤呈微酸性,土质粘重,腐殖质层下为潜育层,处于嫌气状态呈还原作用,而
使土壤中氧化铁变成亚铁化合物,呈浅灰带绿或灰兰色,有大量铁锈斑,这是沼泽土主要特征。
草甸沼泽土自然肥力高,可作天然割草地、放牧地和肥料挖掘场,大面积的开垦利用必须
先经过系统的排除表面水,降低地下水和清除塔头等改良措施。
(七)、泛滥地土壤
主要分布在河旁近处,群众称之为河滩地,成土母质为冲积沙土,有时会受河水泛滥的影
响,土壤水份大、冷浆。该土利用时应注意防洪筑堤,治理河流,挖排水沟,建排水站,采取
深耕晒垄散墒措施,加速土壤热化,目前利用率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五,其余尚未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