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农业生产
第十三章 农业生产
九三农管局从开荒到现在已有三十六个整年垦殖历史。总播种面积已达315万多亩,其中
小麦约占50—55%,大豆约占30—33%,甜菜从七十年代后期才大面积种植,面积只占3%左
右。玉米、谷子等杂粮作物及土豆等虽然栽培时间较长,但随着不同年代形势的变化,其种
植面积波动较大,特别是在七十年代曾被称为三大作物之一的玉米,近几年受经济杠杆及品
种等因素影响,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后起之秀的甜菜却在九三垦区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
1983年,管理局粮豆平均单产267斤,比五十年代增加1.3倍,是历史上粮豆单产的高峰
年。小麦单产最高年份是1978年,平均亩产334斤,大豆单产最高年份是的1983年,平均单产
212斤。1985年全面兴办各种类型家庭农场,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实行科学种田,粮豆平均亩
产251.7斤。尖山农场2,090个大中小型家庭农场,粮豆平均亩产313斤。荣军农场十五队,
共办lO个家庭农场,在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小麦平均亩产409.5斤,比
历史最高水平增加9.5斤,大豆平均亩产268.7斤,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48斤,甜菜平均垧产22.5
吨,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6.5吨。
从建场到现在,生产指挥系统的结构变化较大。1953年以前,即原三个雏型农场中,生产
指挥部门为作业科下设的分场,分别设置一名专业技术干部抓生产技术工作。
1953年,为国营九三荣军机械农场,总场设立农务室,由主任技师和农业技术人员专抓生
产技术,总场下设六个作业区,每区设置农业技术人员一名。
直到1956年垦区内有红五月、大西江、九三荣军、旭光等四个农场分别独立直属省国营农
场管理厅,场设立生产室或作业科等生产职能部门。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总场改为嫩江县九三人民公社,此时设置了农业科、配备了科长
和农、机、林、畜方面的技术人员,下属各分场称为作业区。到1962年改为省农业厅九三地区
办事处,又重设生产科负责生产技术。十个作业区重新变为十个分场。
到1962年10月成立了九三农垦局,设生产科抓农林机畜等业务,各分场独立经营变为农场,
分别设生产室或农务室等相应业务机构。
1968年组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九三地区为兵团五师,各场为团,按部队编制分别
成立生产科和生产股,配备了现役的科长和股长,原有一部分农、机、林、畜技术人员被任
命为参谋。
1976年兵团撤销,成立了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局设生产处(后改为农业处),各场设生产
科或农业科,少数场为农牧科或农林科等生产职能部门。
1982年后,随着农场经营体制的改变,有少数场把生产农机等科室合并为农机公司,其公
司经理及农业机务技术人员统一抓农、机业务。总之,历年来农场生产指挥部门均具体负责大
面积生产上的技术措施和生产计划的制定、检查和落实,以及经验总结和新技术推广等技术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