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一、创建时期
垦区初创时期,农业生产主要靠马拉农具来完成,虽有少量农业机械,但也互不配套且型
号繁杂,机型陈旧技术落后,经济性、动力性和可靠性均难以满足农艺要求。自1949年建场,
开始了垦区的农业机械化历史。当年仅开荒15,000亩地,使用的农机具仅是苏联产的纳奇拖
拉机27台,德特一54型1台。1949年冬至1950年春又从沈阳接收美国产的塔亚、福特、法尔毛、
万国等型号的拖拉机10台,后又增加C一80拖拉机1台、乌尔苏斯、哈利斯、卡特必鲁、兰斯等
拖拉机10台,美国十轮卡汽车1台,至此有拖拉机近五十台。所用的农具都是苏联产品,当时
共有五铧犁、24行播种机、比得耙、沙克耙、灭荏耙、V型镇压器等农具100多台件,还有C一
4和C一6联合收割机各l0台。1952年当时拥有的农机设备:拖拉机59台,其中数量较多的是德
特一54拖拉机20台、纳奇拖拉机:20台、C一80拖拉机10台;联合收割机52台,其中C一4自走
式收割机24台、C一6牵引式收割机28台,工具车3台,汽车30辆,油罐19个,大修工具一套。
初创时期的技术力量是很薄弱的,当时技术比较熟练的驾驶员只30人,大部份是来自沈阳的机
务工人,后从齐市招来机务学员l00人,到1953年底共有机务工人423人。当时的生活和工作条
件异常艰苦,但广大农机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了工人阶级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
难,为九三垦区的发展建设立下了历史功勋。
二、发展状大经过
自九三荣军农场组建到1956午,九三垦区已初具规模,耕地发展到345,330亩,拖拉机增
加到62台,各种联合收割机增加到62台,农用汽车已有33辆,各种机引农具334台件。机务工
人481人,机务技术干部13人。
到1966年,耕地发展到1,196.088亩,农业生产队85个,其中机械化生产队35个、机务队
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机务工人近4,000人,从东北农学院,黑龙江省农机校等院校的大、
中专毕业生不断地分配来垦区工作,大大地加强了垦区的技术力量。农机设备有了大幅度的增
加,国家把大批的国产机械投放到九三垦区,在513台农用拖拉机中国产东方红一54拖拉机409
台,占保有量的79.7%,拥有联合收割机376台,其中牵引式125台,国产GT一4.9收割机78台,
占牵引收割机总数的62.4;农用机械总动力47,562马力,每马力担负耕地25.1亩。
1968—1976年兵团五师阶段,有农业生产连队232个,农机设备1,475台,合79,435马力。
其中链轨拖拉机1,075台、东方红一54/75拖拉机1,059台,占链轨拖拉机保有量的98.5%。
从型号看比较少了。胶轮拖拉机的型号虽然繁多,在400台胶轮拖拉机中,尤特兹一45拖拉机100
台,占25%,拥有联合收割机了793台,合44,035马力。其中牵引式563台、自走230台,在自走
式收割机中,民主德国进口的E512收割机已有了23台;农闲汽车560辆,合51,510马力;各种
机引农具7,728台件:机务队伍职工人数增加到7,141人。
到1983年已发展到具有较高机械化程度大型的国营农场群,农用拖拉机已达2,325台,其
中链轨拖拉机1,341台;轮式拖拉机988台:谷物联合收割机1,303台,其中自走式联合收割
机676台:农用汽车683辆;各种机引农具10,075台件。农机工人10,488人,农机管理干部580
人。和创建初期比,拖拉机是建场初期的39.4倍,收割机增加了30倍,农机队伍增加24倍。
近年来,垦区的农机设备不仅数量不断增加,机型不断更新,而且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上也
有了显著的改善。从l972年至1983年来引入具有七十年代技术水平的E512自走式联合收割机427
台,1980年又引入具有八十年代技术水平的E516收割机28台,1984年夏又引入美国产的4450型
大马力胶轮拖拉机19台,1075H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2台和配套的农机具26台件,使机群结构
趋于合理,(附:历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统计表。)
三、改革时期
1985年进入经济全面改革,随着家庭农场的产生,各种农机具实行了转让和承包,有了36
个家庭农场属于麦豆种植业的机械化,其经营方式分为全民所有,联合经营的30个;联户所有,
联合经营的312个;独户所有,联合协作的187个:独户所有,独户经营的209个。通过实践,
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在机务管理,机械化配套生产,农机具修理,农具场使用等方面产生了一
些新的矛盾。冬季整顿、完善时,作了改进,机务管理和服务工作,适应形势需要。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数量统计表(1956一l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