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十六章 畜牧业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1、畜牧业的发展

九三垦区创建三十六年来,各种家畜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马到1983年末存栏4,818
匹,比建场初期1951年的174匹增加26.68倍,猪存栏51,451头,比建场初期23头增加2,236
倍,奶牛现存栏2,327头,比建场第二年10头增加231倍,黄牛现存栏4,379头,比建场初期63
头,增加68.5倍,绵羊存栏25,583只比建场初期增加2,324倍。
1985年在兴办家庭农场中,办起了四十户各种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户,调动了发展畜牧业
生产的积极性。到年末,产值达421.9万元,比1984年增长81.9%;奶牛4,059头,增长38.8%;
禽225,461只,增长57.1%。尖山农场五队,各项畜牧业都比1984年增长一倍以上。

2、畜牧业增减情况及其主要原因

九三垦区畜牧业由建场初期1951年的8g3头猪单位饲养量,到1977年畜群饲养量发展到最
高峰,达24.6万头猪单位,三十二年平均每年饲养量达13.4万头,平均每年递增率为16%。养
马年递增率为10.9%,猪为23.4%,黄牛为13.0%,奶牛23.6%,鹿21.8%。在统计期间内,呈正
增长的年份23年,占统计年份的7l.9%超过递增率16%的有七年。其中:1954至1957年,四年增
长3.5倍。绝对增长值最高峰为1977年家畜存栏达24.6万头猪单位。在三十三年养畜的年代里,
出现呈负增长的有九年,占28.1%。特别是1979年到1983年达五年,平均每年家畜存栏下降为
27,032头猪单位,平均每年下降为8.9%。详见表一。
奶牛生产,1952年购入10头,三十五年来发展到1,434头,现在存栏比建场初期增加143.4
倍,年递增率为23.6%,呈正增长的年份有十八年,占56.3%,超过递增率的有八年,占25.0%,
绝对增长值最高峰是1970年达1,763头,从五十年代的1954到七十年代的1970年共17年,除1959
年和1965年外,其它15年均有发展,从1971到1983年,呈正增长只有三年,出现负增长的有十
年,其原因是:(1)1976年九三局成立,并入的是劳改农场,分出去的独立三团,即原牧场拨出,
因红色草原牧场奶牛存栏比重大;(2)实行三种(国家、集体、个人)经济一齐上,特别是个体养
牛户增长,公养部份奶牛卖给个人是奶牛减少另一个原因;(3)近十年中对非育种群奶牛淘汰数
量较大,如跃进农场1983年仅两个队淘汰竟达50余头。
黄牛生产,建场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农耕动力,六十年代后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养畜积肥,
黄牛生产在三十一年中有16年呈增长,占51.6%,特别是1955年到1968年14年中,黄牛年年有
增长,尤其1668年存栏达最高峰为14,071头。黄牛出现呈负增长从1971年到1983年,这13年
间1977年出现呈增长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与上一年机构变更关系很大,因山河等四个农场当
时黄牛比重较大。黄牛近十几年来下降主要原因是:(1)肉牛销路不畅通,受限制。(2)公养黄
牛厂由于生产队管理费、畜舍折旧费,还有其它费用等造成养黄牛成本高,反之黄牛内销卖肉
赔钱。(3)由于化肥的增加,有机肥大量减少,对养牛积肥不重视了。(4)由于饲养管理条件
差,有些基本条件还保证不了,如:草、饲、水、舍,造成黄牛大批死亡和瘦弱,繁殖力又低,
公养黄牛赔钱,数量下降。
养羊生产,建场初期由几百只发展到现在万余只,—是建场初期的40倍,三十一年中呈正
增长的年份为24年,占77.4%,到1970年绵羊生产发展到最高峰,达2.7万余只,可是1981至
1983年比1978到1980对比则平均每年下降1,456只,下降主要原因:公养羊各项费用摊销大。
(2)由于进口羊毛、细毛羊产的60支以上的细毛,也买粗毛价格,加之商业压等压价,产值下
降。(3)有一部份生产队养羊不能按科学办法饲养,采取杂交乱配,造成产仔率、成活率低,
从经济上造成亏损。(4)近几年由于化肥增加,养羊积肥也不搞了。(5)近年由于开荒面积增
大,部份草原变成了熟地,至使养羊数量下降。
养猪生产,建场初期主要是解决肉食自给和职工家属养猪的猪肉的供应,虽农场扩大,耕
地面积增加,人口相对也加大,养猪生产也相应的发展起来了。但是三十三年中呈正增长有二
十二年,占66.6%,发展高峰年份是1977年存栏猪达93,810头,从1957了到1979年二十三年
中由于“猪为六畜之首”,“大养特养其猪”,“养猪积肥”,特别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开
展千垧地,积万吨肥,上交千头猪运动,使养猪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由五十年代猪占畜牧比
例25%,增到七十年代的38%。从1979年到1983近五年中,由于粮猪比价不合理,加之生产水
平下降,饲养管理粗放等原因,使养猪生产急聚下降,养猪生产占畜牧比重仅17--18%,又回
到五十年代后期的养猪水平。
养马生产,建场初期,由于使役的需要,马匹占相当大的比重,五十年代占50%以上,高者
达80一90%,以后由于机械的增加,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场自身役马需要量下降,由于市场
马匹价格较高,所以马匹仍然占25—40%的比例,进入七十年代,马匹饲养量大大减少,进入
八十年代,由于“压马增牛”口号的提出至使养马急速下降。马匹出现正增长速度有十八年,
占54.5%,马匹发展最高年份是的1976年,达11636匹,从1977到1983年,比1970到1976年这
两个七年相比,前七年比后七年平均每年下降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