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饲养管理 建场初期饲养管理粗放,大部份是简易畜舍,各项规章制度也比较简单,随着家畜饲养量
的增加,各种饲养管理规程也走向制度化。1957年开始试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编制的
“畜牧技术操作规程”,在这个试行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经过14--15年的过程,结合我局
实际,于1973年又编制出“畜牧生产管理制度”,到目前为至。饲养管理主要是不平衡,好的
生产队能较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去办,如:嫩江农场的四分场一队养猪班,场直后勤养猪队,
连续四年八个产期平均断乳窝活9头以上。创造我局高产多活先进养猪生产队。尖山农场五队
养猪班连续二年高产多活,创我局标准化养猪先进队,红五月农场七队、二队,鹤山农场十队,
跃进农场八队,山河农场奶牛场、工交奶牛二队等。这些队养畜生产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在饲
养管理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畜舍冬季保温、干燥,夏季防暑不漏雨,光线充足,给家畜饲养创造个好的环境条件。
2、饮水充足,有效好的饮水条件,常年供水充足。
3、饲草、饲料充足,各种料的比例搭配合理。
4、畜群结构合理,主要表现在,公、母比例和青、壮畜比例搭配合理。
5、畜牧工人有一定的养畜技术,能认真的贯彻落实饲养管理规程。
6、对老、弱畜能做到及时淘汰,用经济观点来进行养畜和管畜。
7、对于防检疫工作重视,多年来不发生传染病,没出现大批牲畜死亡的现象。
8、有一名主管领导亲自抓,而且重视畜牧的饲养和管理。
在饲养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粗放的地方,如1979年跃进农场十三、十四队把过去的马舍改成
不能保温又不能养牛的牛舍,对付养牛,结果1983年一年就死亡35头,损失人民币七万多元,
大西江农场十三队养猪班26头母猪产仔平均每头母猪窝活4头左右,配种、产仔、空怀、母猪
流产、仔猪死亡、饲料消耗都无记录,1983和1984年养猪亏损,这是直得吸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