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繁育改良

第三节 繁育改良




一、与有关单位协作在九三垦区育成了东北细毛羊。

这项繁育改良的开展对我局绵羊生产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收入,对养羊业起着推动作用。东
北细毛羊育成大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1、杂交改良阶段(1955——1958年),主要用引进品种高加索、阿斯卡尼、新疆细毛羊对
本地母羊杂交改良。

2、横交固定阶段(1959——1967年),经过鉴定属于一级羊者,进行横交固定,稳定遗传
性能,对其它二、三、四级羊统一引入斯达夫种公羊进行选配,到1967年经国家农业畜牧总局
和科研院校有关单位验收,基本上完成了东北细毛羊的三大指标,每只羊平均毛长7.0公分,
毛量4.5公斤,体重50公斤。

3、自然选配提高阶段(1968——1972年),主要选择优秀种公羊和母羊进行选配,在加强
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到1972年绵羊的三大指标是:平均每只个体羊的毛长8.19公分,毛量5.5
公斤,体重52.2公斤。通过以上三个阶段,二十多年的工作,使羊的毛长提高63.8%;毛量提
高266.6%;体重提高58.2%。

二、与有关单位协作在九三垦区育成了黑龙江挽马,提高了马匹质量,支援了农业生产和
运输工作。九三垦区建场初期,本地马占绝大多数,这些马是体小、力差、外貌粗造,体质结
构欠佳,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和运输需要,通过参加黑龙江马的育种工作,三十多年来,取得的
成绩是显著的。早在1953年高峰马场就开始马匹改良工作,引入了良种种公马——阿尔登、欧
洛夫等,改良本地马,经过多年选种选配、杂交改良、横交固定等有关育种措施,育成了我垦
区的黑龙江挽马,体重比本地马提高12.8%;体长提高12.2%;胸围提高10.8%;管围提高19.8%。
黑龙江挽马特点是:适应性强,不挑草料,易恋脉,繁殖率高,发病率低,耐力强,这种马育
成对我垦区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今天品种马仍然起到机械所起不到的运输作用。
1965年调出134匹,供给部队做军马。

三、引入优良品种牛改良本地牛工作

九三垦区于1965年在跃进农场三队开始了这项工作,从1965到1977年先后有11个农场开展
了这项工作。各农场先后引入西门达尔、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等品种种公牛进行杂交改良。
利用纯种公牛改良本地黄牛无论采取那种组合形式,改良效果都很显著,改良犊初生重比未改
良提高30一50%。体高增加15一18%,用西门达尔公牛改良本地牛一、二、三代的成年牛体高增
长9—11%,体重增长60一80%,通过试验证明,黄牛改良较好的杂交组合是:本×西杂F2和本×
F2的两个杂交组合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