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工副业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九三垦区的工业随着农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自给性生产到商品性生产不断发展起来,主
要分三个发展阶段:
(一)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半自给生产规模。
自1949年建场到1962年,主要有面粉、豆油、
红砖、白酒等小作坊式半自给性生产项目。工业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5%。以下,年总产值由
35万元发展到503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4.8%。
(二)初具规模的自给自足性的农产品加工业。
一九六八年——九八五年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
(1984、1985年不含七星、嫩江、嫩北、山河农场;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续表)
自1963到1969年,从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发展到具有相当规模的面粉、豆油加工和农机大
修及砖瓦生产。年工:年总产值达到1,200万元,比1962年增加114倍,平均每年递增13.2%,
从业,人员达到4,378人,是1962年的5.2倍。
(三)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性工业企业。
自1970年先后建起了乳粉、造纸、制糖、毛纺、印刷、机械、制造。面粉加工和白酒等中
小型工业企业达89个,到1983年工业总产值达6,163.5万元,比1969年增加5倍,平均每年递
增124%,工人由4,378人增长到8,3人,比1969年增加83.7%,平均每年递增4.4%;劳动生产
率由1969年的2,350元发展到7,664元,提高2.3倍,平均每年递增8.8%。商品产值率达到47.2%,
工业经营利润由亏损额最高1,0.4万元,发展到1983年盈利26.76万元。1984和1985年又是经
营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