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粮油管理

第二节 粮油管理



历年来粮食管理十分严格,多产不多吃,出现了事故追究责任,三年自然灾害时吃代食品,
每人每月18斤粮,至到1962年局长张庆海下令,才恢复定量标准。根据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
(80)农总(粮)字第176号文件精神,结合管理局实际情况,制订了《国营农场粮食管理制度》。
这个文件是执行粮食政策,实行征购、销售、调拨、库存“四统一”的管理制度,规定了粮食
上交、内调、仓储检验、粮油加工,留用、供应、晒麦场资材管理、统计报表等具体细则。
九三垦区在粮食管理上,多年来坚持了先国家,后自己,多交粮,交好粮的原则,新粮上
场前,检修好汽车,整修好道路和桥梁、备足麻袋、与粮库协商好交收手续,并成立有主要领
导干部和业务部门参加的交粮指挥部。新粮上场后,积极组织交运,而且严格质量标准,基本
上杜绝了等外粮,上交粮做到了随收、随晒、随检斤、随上交,除灾年外,一等粮占90%以上,
商品率历年平均在50%以上,发挥了国家商品粮基地的作用。在交粮工作中最困难的问题是交
粮难,尤其是丰收年,大批粮食积压在麦场,交不出去。在1953年至1958年的六年中,实行就
地交粮,由粮食部门派人到各场收购,凡达到质量标准,完成装袋检斤任务的,就可交给粮食
部门,然后就地保管,分批外运,减少了麦场压力。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上级一年
下达一次上交粮任务,要千方百计提前完成交粮任务。1970年当上交小麦运力不足时,兵团曾
组织人担、肩扛、自行车托、马车送的会战办法,向粮库送交新粮,其中54团一天往40多里地
的西城粮库送交31,84吨。1980年打破贯例,实行沿线交粮,农场离那个粮库近就可向那个粮
库交送。1979年国家实行粮食加价,计划内征购部分提高20%,超计划征购部分,加价50%,给
农场增加了经济收入。1982年总局组织建三江、宝泉岑、红兴隆、牡丹江局的398台康拜因和
400台汽车支援我局麦收和交粮,其他年份嫩江地区、黑河地区、齐齐哈尔、哈尔滨市等地,也
派出大批汽车支援交粮。
粮食保管上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保管方针,全面做好防虫、防霉;防鼠工作,
防止各种事故发生,入库的粮食建立保管档案,实行种子、口粮、饲料、商品粮分库储存,而
且按不同季节,定点定时进行检查,冬季每五日检查一次,夏季每日检查一次,春秋每二日检
查一次,以王米、高梁、小麦、小杂粮达14.5%的水分为标准方可储存。每个粮囤都挂牌,标明
品种,类别、入库时间、数量、水分、杂质、温度等情况,防止混杂。
调运工作主要是指内部调粮,供给非农业单位口粮和工业用粮,本着上级下达的指标,列
入上交任务,并按国家规定标准,以质论价,检斤过秤,做到无令不开票,无票不出库。种子
按实际面积核实消耗,剩余部分全部返库(拌农药的单-独保管)。1979年垦区曾支援建三江垦区
大豆种子200多吨,日夜兼程送到现场。
粮油加工工作,自建场以来,实行集中储存口粮(小麦),集中加工的办法,红五月、尖山、
铁锋、前峰、荣军、鹤山、大西江、高峰等场,按计划住管局运小麦和大豆,然后月往回运白
面和豆油,豆饼,各场节省了一整套的米面加工设备和人力,而管局加工厂又发挥了设备的利
用率,所加工的成品又比各单位自行加工成本低,1979年计算,光此一项农场去了加工费、运
费外,等于节约50万元支出,此办法一直到1982年,有的场以解决劳动力按排和副产品利用为
由,陆续搞起了自己加工口粮和豆油。
在粮食管理上,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对违反政策、投机捣把的现象严励打击。而且
每年由管理局组织各场粮食科长、粮食管理所主任及部分麦场主任,进行两次大检查,总结推
广先进经验。如资材管理、粮票交旧领新、麦场围墙化、麦场承包制等经验,在垦区已全面推
广。

历年粮豆播种面积、产量、上交、商品率(一)
单位:亩、斤、吨



历年粮豆播种面积、产量、上交、商品率(一)
单位:亩、斤、吨



历年小麦、大豆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上交一览表(二)
单位:亩、斤、吨



历年小麦、大豆播种面积、单产、上交一览表(二)
单位:亩、斤、吨



1984、1985年不含七星泡、嫩江、山河、嫩北农场的。

二、历年小麦、大豆上交粮食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