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硒麦场机械化

第三节 硒麦场机械化



晒麦场是粮食的集散地。小麦和大豆等粮食收获后,必须先集中在晒麦场晾晒、出风、清
杂、检斤,然后按先种子、后口粮(包括饲料,一般用次等粮或等外粮),再商品粮的安排,先
储存,后上交国家的办法,进行粮食处理。
五十年代晒麦场主要设备和建设情况是:配有扬场机1—2台、KM一1100精选机l台,大部分
是土麦场,加上简易晒麦棚,土木结构的仓库。当时麦场晾晒主要靠人力,有时配1—2匹马拉
大“桑巴”集堆晾晒。特别是麦收时期,劳动量大,一个生产队,50%。的劳动力要投入麦场,
另外配备有家属劳力还忙不过来,偶尔出现生芽、烧堆(刚收获的麦子温度增高,捣堆不及时,
易霉烂)使粮食受损失。
六十年代,大力修建砖木结构仓库,“三留”粮食大部分入库贮存,各生产队都打了一定
数量的水泥晒麦场,增加扬场机。麦场劳动强度减轻了,粮食损失减少了。七十年代,加强了
麦场机械化建设,全局各晒麦场都有精选机,还有摊晒机、装车机、入囤机等,水泥晒场和砖
瓦结构仓库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
八十年代,又增加了粮食烘干机,一个麦场只有20—30人就可完成15,000亩耕地粮食处理
工作,有的场用风动精选机,精选的粮食质量达到一等粮,全部实现晒麦场机械化。

历年晒麦场机械化建设情况统计表 单位、台、平方米



(续表)


(1985年办家庭农场数字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