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党组织的整顿
第四节 党组织的整顿
1949年至1957年党的组织处于发展建设时期,本着积极、慎重的方针,每年发展一批新党
员,并按工作需要逐步建立健全党.支部、党总支。按中央和省、地、县委指示,从1959年至
1984年有系统地进行组织整顿如下:
1、1958年“整风反右”之后,县委指示从1959年2月至5月,进行“整党整社”运动。全场
通过放手发动群众,进行鸣放写大字报,边整边改,改选支部,建立制度。整顿之后发展新党
员42名。
2、1960年春季,农场党委按照县委三级干部会议的布署,和嫩发(60)第40号文件要求,在
全场进行了一次党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的目的,是揭发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右倾”
思想及“反党”活动,保卫党的总路线,维护党的团结,提高广大党员的阶级觉悟,加深对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认识。运动开始前有79名党员到县开了十七天骨
干整风,重点批判了鹤山分场总支书记张振清的“错误言论”,通过揭发、鸣放、摸底、排队,
确定了16名重点对象,他们的主要言论是:“农场办人民公社,搞共产风损失太大”、“大办
钢铁不切合农场实际”、“深翻地不能多打粮食,劳民伤财”、有的人搞任人为亲的干部政策,
只听喜不听忧。被定为是反党,而加以批判,然后给予处分,其中有5名科级干部,撤销党内
外一切职务的1人,撤销分场场长职务的2人,给严重警告的2人,有11名一般干部给予不同党
籍处分,有9名干部言论不够“线”,但“右倾”思想严重,给“拨白旗” (降职使用)。运动
后发展了61名新党员。
3、1961年按照中共嫩江县委嫩发(61)55号文件的布置,开展了“整风整场”运动,主要
内容是解决党内“五风”问题,重点是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和纯洁干部队伍。通过批判、教
育、重点帮助了两个分场、十个支部、34名党员干部(被县委列为五、六类干部、占820名干部
的4.20%),其中有7名干部戴上了“地富反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的帽子。
4、1966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有系统地进行了整党。通过整党,改善了党群关系和干
群关系,增强了党的团结。最后通过党内整,群众帮,进行组织处理,准予登记的1,246人,
暂缓登记的123人,其中有留党察看的30人;出党的31人,内有自动退党的4人,劝退的9人,不
予登记的9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4人,开除党籍的4人,清除出党的1人。通过整顿,发展新
党员513人,运动前没有党员的空白单位由11个减少到7个,不足三名党员的单位由24个减少到
14个(队级单位)。125个党支部都建立了“三会一课” (每月一次支部大会、党支委会、党小组
会,上一次党课)制度,确定了1,649名非党积极分子,填写“非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加强培
养工作,严格审批手续。
5、1969年至1970年,兵团五师党委按照兵团的具体安排,以毛主席的“五十字建党纲领”
为指针,以“九大”制定的“新党章?为标准,以大批判为动力,以战备为中心,以班子为重
点,开门整党,恢复了党组织生活。1969年1至2月份,师、团党委在四十八团工程连搞了试点,
3月份第一批展开,先后分三批交错进行。整党中指责原农场党组织推行了所谓修正主义路线,
广大党员是“生产党”、“好人党”,对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大加批判,诬蔑是
“黑修养”肃“刘毒”,向党员灌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强调阶级斗争,“斗争
哲学”,进行“吐故纳新”,清除15名党员,开除党籍的20名,劝退出党的39名,发展了1,003
名新党员。
6、 为了取得新时期的整党经验,1983年4月13日,管理局党委派组织部副部长姜永诚等
五名同志到跃进农场,结合企业整顿,进行整党试点,以党章和《准则》为标准,以机关党员
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思想教育为目的,解决不正之风,增强党的战斗力。经过一年多的整顿,
收到明显效果,经地委验收,基本合格。在24名党员中,组织处理9名,占7.3%,其中留党察
看1人,严重警告2人、警告6人。提拔场、科级正副职新生力量25人。各农场也选择一个支部
进行了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