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群团组织第一节 工会 一、工会组织变化情况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工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工人群众学习共产主义
的学校。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是搞好国营农场生产建设和各项工作
的有力保障。
1950年9月,分别成立了国营鹤山机械农场和国营八一五机械。农场工会委员会筹备领导
小组。1951两场合并为国营鹤山八一五机械农场,三月由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了第一次基层
工会委员会。工会主席杨宪章、副主席马成林,委员四人。1952年更名为国营九三机械农场后,
同年三月,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次基层工会委员会,工会主席韩景春、委员四人。1953
年与伊拉哈荣军农场合并后,三月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农业水利工会国营九三荣军机
械农场委员会第三次基层工作委员会,工会主席陈永悦,委员五人。1954年选举产生了第四次
基层工会委员会,工会主席仍为陈永悦,委员六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工会组织被撤销。
成立九三地区国营农场办事处后,又恢复了工会组织,为黑龙江省总工会九三地区工作委员会,
工会主任陈永悦。1962年10月成立黑龙江省农垦厅大,三农垦局,仍为第四次基层工会委员会,
工会负责人郭松秀,委员三人,1964年郭松秀被任命为工会副主席,1965年省委派王英武同志
任九三农垦局工会主席,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工会组织被陷为“福利工会”、而停止
活动,后期组建黑龙龙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工会组织被取消。1980年1月12日召开了九
三国营农场管理局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组织又承担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二、 工运概况
1950年到1951年3月,是基层工会筹建阶段,主要是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积极
发展会员。1951年4月,按着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体的工会工作方针,主要开展了生产红
旗劳动竞赛:进行业余文化学习,开展扫除文盲工作:开展“三、五反”运动,实行劳动保护,
第一次发给全场职工每人—套工作服,实行劳动保险。围绕生产,结合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
的劳动竞赛,对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
特别是在麦收阶段,连续降雨六十四天,麦收和秋收困难极大,机械不能作业,粮食损失
严重,许多人对办好农场失去信心。工会就千方百计的组织群众互相竞赛,实行三日一检查,
十日—评比,先进的就奖励,终于战胜了困难,收回来大批粮食,群众把这一年叫作“难忘的
1951年”。在竞赛中开展了向“毛主席报捷号”、“大无畏英雄号”、“红旗号”、“先进红
旗单位”、个人立功等多种荣誉评比办法,涌现出张玉坤“向毛主席报捷号”、武文德“大无
畏英雄号”、红旗麦场、红旗食堂、红旗菜园等先进集体和三百多名立功者。以后每年都召开
—次表彰奖励大会,总结和推广一批先进经验。工会组织还十分注意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孤儿
寡妇、受灾害的损失、因病需要治疗的职工家属等,给以经济上补助与照顾。经请示省工会、
总局工会,先后两次拨款一万六千七百元进行救济。对职工生活福利抓典型,总结经验,解决
实际问题。先后补助生活困难的职工7,984人、金额达256,392元。职工反映医院服务质量差,
工会派工作组帮助整顿,并请示省工会拨款一万五千多元购买了X光器械,方便了职工医疗。
三、职工代表大会制
早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之前,就实行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多次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抗
没能坚持下来,1983年10月,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致词中
指出:“恢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980年管理局党委下发了(1980)年28号文件,决定在垦区推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
制度。管理局工会在嫩江农场进行了试点,到1982年有60.47%。和66.1%的场科级单位,建立了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民主权利,体现了职工当家做主人的地位,一
些生产、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递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嫩江、七星泡农场对职工代表提案做
到了项项落实。如七星泡农场把737条提案、归纳整理后,集中力量解决了“四难”,办了两件
好事,即吃水难、护理病人难、乘车难、住房难,场内增加了交通车,新建20栋家属房。两件
好事是:派两名大夫去外地进修,解决重患医疗问题;给七、九两个生产队安自来水和土暖气。
鹤山农场按着职工代表提案,办了十件好事,深受职工和家属们的欢迎。管局工会制订了职工
代表大会条例,被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之后,在垦区试行。
(图为1954年度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