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女工与儿童少年工作

第三节 女工与儿童少年工作




一、妇女联合会

1958年,农场下放县领导,成立了妇联合会。第兰任妇联副主任是吕化芳,一直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展,妇联组织被撤销。这期间,因为成立了九三乡,曾在乡改府内设立妇联,
主任由张庆兰担任,后期则单独建立妇联组织。妇联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妇女的合法权利。
组织妇女积极参加垦区各项生产建设。保护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兵团撤销后,又恢复了妇联组
织,1980年因企业女职工和家属受工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所以不需要再设立妇联组织,以后
被撤销。

二、女工工作

1980年管理局恢复工会组织,下设女工部,具体负责女职工和家属的管理教育,督促检查
党对女工工作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女工开展有益的工作活动及儿童少年工作等。
管理局和各农场民主选举产生了五至七人组成的女工工作委员会。
女工工作委员会,发动女工和家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尤其
是夏锄、秋收等生产大忙季节,发挥了积极作用。从1980年3月份,抓了女职工的孕期、产期、
哺乳期、经期保护工作,在鹤山农场召开了劳动保护现场会,参观了该场的职工医院,六队、
十七队女工卫生室,各场参观的86人很受教育,各级领导注意照顾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分配适
当的工作。特别是1982年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五
讲四美”“五好家庭”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五好家庭。如尖山农场十二队女工张桂
珍一家被评力出席全国的“五好家庭”。这一年涌现出—批出席省农场总局和省的“三八”红
旗手;出席省农场总局和省的“五好家庭”。

三、少年儿童工作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儿童保育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953年九三荣军农场开始成立了托儿
所,第一任所长是张庆兰,第二任所长是胡玉芳。以后各农场和生产队也都在夏锄、秋收大忙
阶段办起了农忙托儿所。兵团时期各团、营、连的儿童基本上是常年入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后,党和政府对儿童保教工作更加重视,中共中央相继下发了(1979)73号和(1981)19号文件,
号召全党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少年儿童,把抚育、培养、教育少年儿童做为大事来抓。管理
局党委感到这项工作搞好了,不仅能保证生产建设发展,减轻职工负担,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
的贯彻落实,而且对开发儿童智力,为四化培养人才打下基础。




1979年成立了管理局儿童少年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管局工会女工部负责日常工作)。
管理局现有托儿所234处,总建筑面积14,132平方米,设备投资47,155元,1979年以后,各
级党委对托儿工作开始投资,首先在局直建造一栋二层楼房托儿所,扩大飞’房舍面积,内设
餐厅、医务所、浴室、改善了入托儿童的生活条件。尖山农场于1980年用自筹资金十七万元,
当年建成一幢一千平方米二层楼房的托儿所,设计适用,外形美观,楼上一个一百平方米的活
动阳台,接收了场直300多名儿童入托。鹤山农场于1983年建起一幢八百平方米托儿楼。嫩北
农场制作大型玩具二十多件。
荣军农场花1,296.00元给托儿所做了480套桌椅,又花2,000元买了8台脚踏风琴。为了适
应需要,每年办一次保教人员学习班,输送一批能歌擅舞,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各方面符合幼
儿教师条件的人到泰来等地代培。尖山农场从场直300多名女职工中择优选拔了具有初中以上文
化程度,符合条件的40人保教人员。1982年、1983年还组织了幼儿教学观摩卷观,幼儿教师的
工作水平有较大提高。对儿童伙食有了改善,嫩江农场保育员自己动手种七分地,丰富了食品
种类,降低了伙食成本。各场还组织了幼儿:文艺汇演和幼儿运动会,幼儿野游等活动,使幼
儿在德、智、体育方面都有发展。大西江农场在全场美术、书法展览中还开展了幼儿画专档。
1982、1983两年,各单位职工个人捐款1,465.00元,为儿童献礼金额达9,1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