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九三农管局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科研所)所址居于九三垦区中心,全
所土地面积为l.200亩,丘陵,漫岗,中厚黑土占75%,其中林地250亩、耕地768亩、试验地357
亩、土壤肥力较高,结构良好,有机质一般4—6%,全氮o.25%、全磷0.15%,全钾5—6%。较为
丰富,PH为6.2—7.0土壤反应适中。属我省产支、豆、薯、糖等粮食和经济作物重要基地。
九三科研所为企业办所,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向,面向生产,面向群众。为基层服务。
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1976年冬嫩江地区良种场部分技术人员并入科研所,加
强了技术力量,并且从营级晋升到县团级体制,成立了党委,加强了党对科研所工作的领导,
成为九三管局所属的农、林、机、畜综合性科学研究所。
1、组织机构:
所内设有作物育种、耕作栽培、甜菜、园林、畜牧、农机和科技情报等七个研究室,并设
有综合化验室、试制车间、试验队,以及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科技科和财务供销科等。
全所职工197人。其中行政人员19名、工人120名、具有技术职称的62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
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31名、助理工程师11名、技术员15名。按资历分为大学本科毕业生28
人、专科16人、中专24人、其他无学历1人,按专业来分为农学占40%、农机占32%,比重较大。
现在科技人员比六十年代初增加了三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所党委认真贯
彻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对科技人员在政治上关怀和培养教育,近五年来已发展了六名中、
高级科技人员入党,现在科技人员党员约占全所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干部的50%。
为了培养科技力量,多年来以所内农业、园林,农机、化验分析、资料管理等专业方面,
自行培养了一大批初级技术力量,一般基础知识、业务能力都达到或超过中专以上水平。
2、智力开发:
为了适应科研需要、培养技术人才,从1979年—1983年派送到国内外。各地学习外语的48
人次,其中外地学习外语l0人(英语7人,日语2人、俄语1人)派送到联邦德国学习甜菜育种技术
2人,去美国参加实习劳动1人,参加农垦部主办精密仪器学习班2人,江苏农学院生化班1人,
江苏农学院化验、物理2人,数理统计5人,情报资料2人,农业(包括育种)10人,农化分析4人。
另外将练习生l0人都先后送中专大专院校学习农、林、机等专业。自行培养初级技术员29名。
3、学习交流:
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在1978年邀请小麦专家赵洪璋教授,大豆专家王金陵教
授等一行十人来所参观指导,并在管局做了专题报告,1980年有育种专家哈尔滨糖业研究所张
启荣副总工程师和省农科院常跃宗,鄂锡勋研究员来该所进行专题座谈。另外还开展了国际间
学术活动;1979年毕于文同志曾去联邦德国进行了甜菜机械化的考察,1980年9月吴中有同志参
与赴英国进行农牧业考察,1982年王志敏同志去日本进行甜菜技术考察,通过他们带回来的科
技信息,使科技人员扩大研究视野,了解国外技术发展现状,赶超国外先进技术,增强了信心。
4、技术协作:
组织技术协作进行多年,在土壤耕作研究,曾与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进行了多年合
作试验,在甜菜研究方面,国外有甜菜育种研究与联邦德国KWS和斯特鲁勃签订了合作试验协议
书,进行国际间的异地试验。在国内该所主持与六站(宝泉岭、新华、红五月、赵光、八五零、
查哈阳等农场的科研站)进行甜菜有关各项合作研究。在植株方面,与日本曹达公司和联邦德
国拜尔公司、巴斯福公司,都有化学除草剂和防病,重点为小麦黑穗病药剂拌种试验,通过这
些往来,对国内外有关专业研究动态有了相互了解。
5、科研成果:
1984年课题研究,育种方面为小麦、大豆、小黑麦等作物的育种。耕作栽培以小麦、大豆
高产栽培技术,免耕少耕、土壤肥力,施肥技术和化学药剂灭草等研究为主; 甜菜以单粒种
选育,甜菜高产栽培技术,甜菜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畜牧以乳肉兼用黄牛育种,黑白花奶
牛改良,花尾榛鸡孵化养殖,兔的良种选育;园林是农田防护林经济效益,杨树新品种选育,
高寒地蔬菜栽培技术等研究;农机则以甜菜生产过程机械化配套,整地机具以及秸秆还田机械
为主要研究课题。1984年的课题归纳为二十一项,其中育种3项、耕作栽培4项、甜菜4项、园林
3项、畜牧5项、农机2项。建所以来科研成果达64项,其中获得管局以上科研成果奖有32项。原
农垦部1项,省级2项,总局级4项,管局级25项。1978年-1982年科研总投资195万元(其中有95
万元用在甜菜机械和试制车间等固定资产方面),仅从推广的四项成果(大豆新品种九丰一号,
小黑41雄性系杨树新品种,甜菜机制单粒种,甜菜挖掘集条机)所带来的初步经济效益约为六百
五十万元是五年来总投资的6.5倍。就近年推广的大豆品种九丰一号到现在为至,取得的经济效
益就是投资的80倍。
6、新的改革:
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和全国农垦工作会议制订的“改革农垦科技工作”文件后,于1984年
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首先,按四化要求,选配了有革命化的年轻的、具有大专文化程度,而又有实践经验的书
记、所长,各科室领导干部也由七名大专毕业的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担任。其次是实行技术承
包,改善对外技术服务,对跃进农场,尖山农场八个生产队承包小麦、甜菜 19.970亩,保产
量,超额分成,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应用。
附:管理局科协组织、各学术团体、高级科技人员名单、参加上级学术团体会员名单和1980
年奖励的科技成果。
1、管理局科协组织
九三农管局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赵锡纯 黄德银 史其哲 孙嘉令 郑维新 毕于文 任殿洪
王富文 程 韬 袁锡祥 谢民泽 李作祖 赵文福 韩凤桐
杨玉堂 陶万财 田长生
九三农管局科协领导人员
主席:史其哲
副主席:任殿洪 毕于文 王富文 程韬 袁铴祥
秘书长:毕于文(兼)
副秘书长:陶万财
2,管理局各学术团体
九三农管局学术团体情况表
3、管理局高级科技人员名单
九三农管局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名单
4、垦区在全国、全省各有关学术团体的会员名单如下:
国家级:
省级:
(续表)
5、1980年奖励的科研成果项目
1980年1月29日,管局奖励了研究创造和引入试验、总结推广等方面的43项科研成果,其
项目如下:
研究创造
一等奖:
1、选育中熟小麦品种文光、文丰号等:
九三科研所:张锡权、赵学林、张树德、钱美玉、辛永祥、王道君、赵淑文。
2、选育晓熟小麦品种文庆、文胜;
九三科研所:张锡权、赵学林、张树德、钱美玉、赵淑文、王道君、李永祥。
3、选育大豆品种嫩良四号
九三科研所:赵学林、赵发、马占锋、钱美玉。
二等奖:
1、选育玉米品种嫩良二号
九三科研所:陈英辰、李永祥、赵淑文。
2、选育玉米品种山河53。
山河农场科研站:王道钧。
3、大骨节病防治效果研究
嫩北农场改水办:马俊杰。
三等奖:
1、选育大豆品种嫩良五号
九三科研所:赵学林、赵发、马占锋、钱美玉。
2、摊晒起场机研制
荣军农场四连:王森林、张广文、张立根等。
3、铣、镗、磨三用机床研制
跃进农场修造厂:张百言。
引入试验:
一等奖:
1、引试小麦品种“合作六号”
原九三荣军农场试验区:谢民泽、常德山,郭志刚,张焕文。
2、引试大豆品种“黑河三号”
原九三农垦所:郭振环,张焕文、黄德银。
3、引用小麦分段收获作业法
原九三荣军农场农务室:申常纯、孙守礼、杨景波、程秀占、张庆福。
4、大豆出苗前后耙草
原九三荣军农场试验区:谢民泽、申常纯、向俊选、马成林、何忠。
5、 引试杨树品种“小黑14雄性系”
九三科研所:李成根、袁锡祥。
6、引试杨树品种“小黑杨”。
九三科研所:李成根、袁锡祥、邓吉才。
7、单元盘无动力苗间除草机
尖山、跃进农场:孙万敏、程秀占、孙友清。
8、牵引式联合收割机链条传动改三角皮带传动
原九三农垦局机务科及修造厂:朱斌、庄宝轩、周干、姜其生。
9、引入改制东方红54/75装载机
荣军农场修造厂及农机科:张广文、王森林、周围奎;曹荣华等。
10、引入改装牵引式收获机第三清洁室
原旭光农场、九三农垦局机务科:王富文、孪景文、赵文福、朱斌等。
11、东北细毛羊选育
大西江农场:王烈平
12、应用冻精配种提高黄牛三率
嫩江农场二分场:李树连
13、中小型水库设计中,扩大放水洞取消溢洪道
九三局设计室:韩凤桐、吴守先、孙守富、李严已。
l4、输卵管结扎术指压板改制
尖山农场医院:贾洪斌
二奖等:
1、引试大豆品种“黑龙江4l号”
原九三试验站:谢民泽、郭志刚。
2、引试2.4一D防除麦田杂草及新除草剂“2.4—D丁酯
九三科研所、谢民泽、王雪屏、张志连、王加臣、郭志刚、付洪仂、杨玉堂。
3、引用森林苗圃化学除草
九三科研所:李成根、袁锡祥
4、引试落叶松全光育苗
九三科研所:袁锡祥
5、发电机励磁机改制
鹤山农场二十连、嫩江农场修造厂:张春良等。
6、1二一512键簧筛模具研制应用
九三局修造厂:周广慧、杜崇光、高贵新、刘云志、张志远、武小星
7、从鼻疽马中培养健康驹
嫩江农场:王玉太、陈兆春。
8、砌砖烟筒内架的应用
九三局工程队:王敦甫、刘铸作。
9、无模悬砌砖拱壳施工
九三局工程队:王敦甫、刘铸作。
10,白砂糖配制10%转化糖注射液
九三局中心医院药剂科:王新桥。
三等奖:
1、引试小麦品种克刚、克茂、辽春一号
九三科研所:黄德银、张焕文
2、引试小麦品种克红、克强、克进五号、克旱二号
九三科研所:张锡权、李学林、张树德、钱美玉、李永祥等。
3、尼龙扇形喷嘴单体模具研制应用
九三局修造厂:杨洪波、李庆文、鲁维刚、王成录、刘云志、高贵新、张志远、孟宪玉、
周家祥。
4、仔猪三日病防治
嫩江农场:陈兆春、黄兰新。
5、爆破桩基础施工
九三局工程队:王敦甫、刘铸作。
6、气象站设计
嫩江农场基建科:孙现龙、贾继品、关启。
总结推广
一等奖:
1、春小麦成熟鉴定标准及应用
原九三荣军农场试验区:谢民泽、安玉勤。
2、燕麦草生态调查及其防除
鹤山农场:苏文泉、杨长江。
3、因土施肥的应用
荣军农场科研站:史其哲、吴树元、余岳明。
4、远地物控制点放线法 原九三勘测队:刘景龙、邱玉重
5、荣获—九八五年总局首次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6、一九八五年度黑龙江省首次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50号 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研究
三等
省九三农管局袁锡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