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职工业余教育
第八节 职工业余教育
1950年冬,当时的三个农场都开展了冬学活动,一是扫盲二是学习政治和生产技术。1964
年各农场开始以扫盲为主的职工业余文化教育。由局和场工会配l一2人专职的文化教员负责这
项工作。各生产队选出兼职的文化教员给职工上课。以生产队为单位编班上课,有扫盲班,初
小班和初中班。
本着“农闲多学,农忙少学“的原则,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1—2小时,讲课教师按各教年
级的不同,每小时分别给两角到四角的补助费,每月由生产队工会主席填报,由场工会从职工
业余教育经费中支付,
各场还利用冬闲时间办机务工人培训班,学习技术,提高文化。学习时间一两个月不等。
1964年10月,为了表彰先进,推广经验,九三农垦局召开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和业余文化学
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大西江农场被评为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先进集体。
“文革”期间,职工业余教育中断。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教育战线是重灾区,
从学校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有其名而无其实,实际文化程度不及“文革”前的六年文化程度,
而这批青年又都是农场的工人,为了迅速提高他们的文化业务技术水平, 1981年全总工会、共
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凡是1968
年至1978年期间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一律参加“双补”(补习文化,学习技术),补习合格重
新发给毕业证书。
1982年,局和各场都成立了职工教育办公室(简称“职教办”),局教育处有一名副处长分
管职教工作,场设职教办主任一人(科级)和一名干事。场教育科和职教办,多数是合属办公,
也有的场如尖山农场、大西江农场分设的。
以连队为单位,场直以各部门为单位设班,利用晚间学习一至二小时,兼职教师按所教年
级的不同,每讲授一课时发给八角或九角钱的补助费。红五月、荣军农场采取办离职培训班的
办法,每期学四个月或五个月,每期办一两个班.集中到场部学习。结业时考试合格发给毕业证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