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习俗与节日 本地人民来自全国四面八方,风俗习惯各有所异。本节只记述纪念节日和婚葬两个方面。
一、纪念节日
(1)庆祝节日
每年的公历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
童节、“七一”中国共产党诞辰、“八一”建军节、“九三”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三农管
局开发创建纪念日、九月九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以上各种节日均按国务院规定和本单
位实际情况放假或举行庆祝活动。农业生产队每年麦收结束时,还要庆祝一番,习惯集体会餐,
美酒佳肴,共庆丰收大捷。
(2)传统节日
农历除夕,家家户户张贴对联,悬挂红灯,鸣放鞭炮,摆上丰盛酒宴,全家吃团圆饭。半
夜(24时)再次鸣放鞭炮,放焰火,吃饺子,以示辞旧迎新,并通宵达旦,欢乐游戏,看电视,
玩扑克等。初一早饭后,互相拜年。有的机关搞团拜,串亲访友,赠送礼品,一般的要活动十
天半月。
元宵节(正月十五);亦称灯节,吃元宵,挂红灯或摆冰灯,放鞭炮。
清明节,给死者扫墓,以示子女为已故长者致祭,并填土于坟上;机关为烈士扫墓,以示
继承英雄壮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吃粽子,买不到粽子则吃鸡鸭蛋。有的家
庭房檐插艾蒿或做彩葫芦,以示讲卫生和健康长寿。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俗称团圆节、丰收节。白天改善生活,鱼肉丰盛,晚上吃月饼、
西瓜、水果。
二、婚丧习俗
(1)婚嫁
创建初期,荣军们结婚就破除了旧的传统习惯,实行了集体结婚,既文明节约,又简朴欢
乐。方法是单身职王、干部从家乡把女方领来,或女方投奔来此,由领导或战友出面组织,几
对新婚夫妇共同举行婚礼,不搞吃喝和收礼。兵团时期,大批知识青年远离父母,则自由恋爱,
选好佳偶,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实行旅行结婚,婚后回场向同志们赠送喜烟喜糖,并在房门、
窗子上贴红双喜字。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新婚青年曾由工会或团委组织集体婚礼。
以后多为各自家庭操办,车接车送,收礼宴会。也有的个别干部利用职权,为子女结婚大操大
办,接礼几千元,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
建场初期荣军们举行集体婚礼的情景
(2)丧葬
凡职工、干部病逝后,均开追悼会,致悼词,颂扬死者做出的贡献,然后沉默致哀。职工
家中长者逝世,由亲朋好友送花圈,子女臂缠黑布为孝,佩带多日。
死者均实行棺木土葬,由各单位选址于荒山僻岭不能耕种之地为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