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援外和出国考察

第二节 援外和出国考察




焦德祥同志担任中国援越建校农机专家

1964年焦德祥同志从二龙山农场调出,至1965年,担任了中国援助越南民主共和国农业中
等技术学校建设的中国农机专家。
当时我国为了援助越南民主共和国农垦事业的发展,支持胡志明主席关于发展越南建设事
业的规划,应越南民主共和国农场部双方签订的协议,由我国负责帮助建设八场(国营农场)、
一校(中等技术学校,主要是农机专业)。焦德祥同志负责对越南这所首创的农机中专学校的教
师、学员、规划、建设的指导工作。由于他积极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这一工作任务。

焦德祥同志担任中国援建坦桑尼亚农具厂专家组组长



焦德祥同志在桑给巴尔孤儿院 参观时同小朋友们合影

1970年至1972年,原红五月农场副场长焦德祥,担任了中国援建坦桑尼亚共和国桑给巴尔
黄和同莫泣尼农具厂专家组组长。
这项援建项目,是周恩来总理1969年访问亚非时。向坦桑尼亚共和国赠送了二十台东方红
拖拉机,并签署了这一援建项目。
当时坦桑尼亚共和国没有拖拉机,这个农具厂主要任务是拖拉机大修,从土地堪测(选址)、
基建、人员培训都由中国负责,成套设备由中国供给。焦德祥同志与中国援建专家、工作人员
一起,克服了许多困难,发扬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胜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实现周总理打开
中非交往大门,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增填了光辉的一页。
1979年至1985年,管理局有15人次,参加国家组织的技术考察团和农垦部组织的实习考察
团到西德、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六个国家考察,还有的是派往外国专家如:

赵锡纯等同志赴联邦德国考察甜菜生产

1979年10月4日至25日,农垦部组织的中国甜菜考察团赴联邦德国对甜菜生产进行考察。考
察组由七人组成,组长是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副局长朱文喜、副组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
所所长冯玉林,成员有:九三农管局副局长赵锡纯,九三农管局科研所副所长毕于文、荣军农
场农艺师史其哲,新疆石河子总场技术员刘光宇,外文出版社德文组翻译戴世峰。在联邦德国
共21天,参观了戈根廷市,考察了两个甜菜种子公司,两个甜菜研究所,三个甜菜机械制造厂,
两个经营甜菜化学除草剂的农药公司,一个糖厂设计建筑公司,一个糖厂。除此,还访问了一
家农民办的畜牧场和一个工人家庭。通过这些对甜菜生产全过程及有关行业进行全面考察了解。
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有的单位还邀请著名学者、教授及甜菜方面的专家给做报告
和专业座谈。主要收获是:

1、甜菜生产现代化水平较高:全国甜菜播种面积只有四十万垧左右,总产糖量最高达二
百七十三万九千吨,平均每垧产糖六点六吨。甜菜垧产四十五吨左右。这个水平大约是目前九
三垦区的三至四倍。其除了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外,主要是生产过程实现了现代化,特
点是:(1)普遍使用遗传芽种,为甜菜机械化创造了前程;(2)甜菜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配套系
列化:(3)甜菜施肥量高,科学化,促进了高产;(4)甜菜灭草化学化,除草药剂全面使用,不
仅能防治病虫害,也完全控制了田间杂草,(5)交售、运输实现了现代化。

2、劳动生产率高。一个农民办的家庭畜牧场只一个人,种40垧地,养了130头肉牛,还喂
了400头育肥猪,这个场的主人介绍平时只他一人劳动,太忙的时候才请他爱人来帮一下忙,每
年销售额竟达六十万马克,相当于人民币50万元。

3、联邦德国人民住房宽绰,生活富裕。我们访问的一家工人家庭,男主人是一家汽车制
造厂油漆工人,女主人是刚毕业的学法律的大学生。这个家庭只两口人,住了七十多平方米的
房子,具说在西德这是一般的水平。我们的戴翻译要另一个城市给他朋友的母亲打个电话,主
人拿起电话,不到两分钟就要通了。

戈根廷市是大学域,全市十二万人口,其中大学生两万五千人,全国的甜菜研究中心——
现代化的甜菜研究所就在这里,一切研究数据在电子计算控制中心贮存。还参观了KWS种子公司,
它设在北部一个美丽的小城市——爱因贝克,这是访问的重点,他们搞的甜菜遗传单芽种,不用
人工间苗,实现了耕作机械化。我们九三垦区科研所已经引进实验。

刘万勤同志在扎伊尔甘蔗农场任专家组副组长

1980年5月2日至1982年7月2日,荣军农场副场长刘万勤同志,被国家派驻扎伊尔共和国援
外工程工作。




1980年10月扎伊尔共和国总统蒙薄托和其夫人视察工地的情景(第二排右起第三人是刘万
勤)
刘万勤同志在扎伊尔上扎伊尔省罗托基拉制糖联合企业甘蔗农场,任专家组副组长,负责
机务工作。这是我国的一项援外工程,整个农场的开荒、建设都由中国负责,尤其是机务工作
在这个国家是项新的业务,需要进行培训、教练等一系列工作,又加上语言的困难,非洲天气
的炎热,困难很多。刘万勤司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的本色和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
出色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受 到了外交部的好评。

吴中有同志参加赴英国农业考察团

1980年10月3日一11月3日农业部、农垦部组成18人考察英国的农业生产现状及农业科研进
展情况,参观了英格兰及苏格兰两地区。

1、农业生产现状

英国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个体所有制,生产形势是单户经营,统称为家庭农场,家庭主人即
是农场主。经营土地面积,大的为4.500亩,主要作物为麦类、甜菜及马苓薯等。亩产量麦类为
600—l,000斤;甜菜4,000--6,000斤;马苓薯2,000—3,000斤。
所有的家庭农场都饲养畜牧业,粮食生产除用于口粮外,其余部分均作饲料用,将多余的
粮食转化为畜牧业商品出售,而不出售原粮。
畜牧业生产以饲养黑白花奶牛为主,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全国平均为5吨。养羊业以毛肉兼用
品种为主。养禽业很发达,并有继续扩大发展之势。养鸡品种有罗斯蛋鸡及肉鸡,白鸭、白鸭
等亦均有大群饲养。再次是养猪业,品种有长白及中约克夏等。
粮食生产可以满足国内口粮用,畜牧饲料稍有进口。畜牧奶制品及肉均有适量出口。
英国很重视发展农业科学的研究,大学招生时,考试成绩最好的首先编入农科专业,农科
毕业生分配工作时,工资高于其他专业一级。农业科研部门规模设备宏大,投资亦多。

2、参观工业方面

参观工业单位有北海石油开发公司。英国原属石油进口国,自从北海石油开发以来,成了
石油输出国,对农源开发有了主动权,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还参观了农机修造单位。
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商业竞争激烈,商品经济发达。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约占全民的130%。
全国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每天工作八小时,工作紧张认真,讲求工效。
3、社会一般所见
英国人讲求文明礼貌,外出时注意衣着外观整齐,男人多穿西装革履,女人除少女及老妇,
均为烫发、西装、高跟鞋,路上行人见面彬彬有礼,社会秩序较好。
商店有个体经营及超级商场,超级商场的商品高档齐全,均是无人售货,门口付款。皮革
制品、高级衣料、高档儿童玩具等价格昂贵,化学塑料制品最便宜。
在全国劳动人民中,农民收入最高。平均月收入合人民币约1,500元左右,一般社会职员
及工人收入较低,平均月收入约千元,但、食、衣、住费用消耗大。

张斌荣同志赴加拿大家庭农场学习

大西江农场农艺师张斌荣同志于1981年5月4日至11月,参加了农垦部组织的赴加拿大家庭
农场学习。实习前十一名同志受到了萨斯卡切温省总理、副总理的会见,又在应用专科学校和
大学里听取了有关教授的讲课,参观了四所国家农业科技研究站、加工厂、农机制造厂、林业
站等。
实习的农场是旱作谷物场,与我国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气温相似。无霜期107天,干旱多风。
他们主要经验是科学种田,搞好抗旱、保墒,实行勉耕,不翻地,推广适应当地的优良品种。
实习时间正好参加了一个农业生产全过程,对学习他们的经验,改进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



图为在加拿大莫斯角市家庭农场主人和夫人等留影,前排左起第二人为张斌同志

张治国同志赴加拿大生产学习

荣军农场张治国同志于1981年受农垦部的统一安排,一行十一人(内有大西江农场的张斌
荣同志)去加拿大萨斯卡切温省的农民家里(也叫农场主)参加生产实习六个月时间。
实习地方处在北纬五十二度,无霜期一百一十天以内,冬季寒冷,春季多干旱,以种植小
麦为主,近似九三垦区自然特点,学到了一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这个农场距离SasKuoon市六十公里,是兄弟三人合伙经营,耕地五千英亩(相当我国二千公
顷)。拥有大马力拖拉机四台(最大330马力),康拜因两台,割晒机三台、运粮卡车三台、上班
用小汽车三台等。
实习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作业。他们工作十分讲效率,从不浪费人力和时间。春播时
哥三,一人送种,两人播种;洒药时,一人送水,两人撤药;收获时,一人运粮,两人收粮。
所用的机械也只适合于一人使用。在那里,大学教授也种地,当农民,生产讲科学,经济效益
高。

于文同志参加《中国农垦赴日除草剂考察组》

于文同志(现任荣军农场场长)于1982年,代表九三垦区参加了《中国农垦赴日除草剂考察
组》,一行6人,于7月5日到15日,在日本东京、静冈等地区,作了为期十天的考察和参观。
日本农业用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5%,其中耕地面积546万公顷,仅占11.9%,全国平均
每人只有耕地七分,是世界上地少的国家之一。由于他们注重了现代科学技术,实行除草化学
化等措施,单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日本大量使用除草剂有三个好处:一是消灭杂草,提高了
产量;二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三是减轻了劳动强度。他们在旱作(玉米等作物)使用的除草剂
主要有西马律、利谷隆、氟乐灵、地乐酚、对草快、笨敌草等38种。他们十分注意药剂安全评
价,注意药剂的科学研究。



图为考察组在参观除草剂生产工厂。右起第一人是于文同志。

王志敏同志赴日访问参观甜菜生产情况

应日中经济协会邀请由农牧渔业部组织的“中国甜菜高产栽培技术考察团”一行七人于1982
年9月15日至10月4日对日本甜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考察。先后考察了北海道大学农学部、
国立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北海道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的中科里糖厂、道立十胜农业试验场、道
立北见农业试验场、女满别甜菜采种场、北海道糖业株式会社北见制糖所等十二个单位。同时
参观、访问了甜菜推广基点,甜菜农户、甜菜机现场表演等。与各方面的甜菜专家、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和技术交流、所到之处均受到了热情、友好地接待。
日本种植甜菜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种植面积稳定在七万公顷,全部集中在北海道。占北
海道耕地面积的61%。日本有三个糖业公司,辖属八个糖厂。其中日处理为七千吨的糖厂一个,
四千吨的糖厂两个,其余六个糖厂均为日处理两千吨,糖厂加工从十月中旬到翌年三月中旬共
150天左右。全国年产甜菜糖50万吨左右,加上甘蔗糖23一25万吨,总计73一75万吨;糖的年消
费量300万吨左右,人均25公斤,自给率25%左右。日本近二十年来,甜菜单位面积产量翻了一
番。即从1961年一1965年的平均25.7吨到1976— 1980年平均为51.9吨。

日本甜菜高产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归纳为以下几条:

l、发挥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实行区域化种植。日本政府在十五年前就将甜菜
全部集中到适宜种植的北海道种植了,并压缩了大豆和水稻的种植面积,实现了种植区域化。

2、用经济手段调动农民种植甜菜夺取高产的积极性。因为日本农民是私有经济、不受种植
计划的约束。政府为实现某一种意图,全靠用经济办法去吸引、去刺激。用于甜菜方面的主要
政策有甜菜收购最低价格政策;国家资金补贴政策;甜菜渣无偿返还政策等。

3、实行技术改革,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全面推广纸简育苗移栽栽培技术。仅此一项就增产20一30%,这是甜菜栽培技术上的
一次改革。

(2)、品种不断更新、选用丰产型品种。对甜菜品种更新了两次,即由二倍体多粒种改为多
倍体单粒种。

(3)、科学的增施肥料,肥效发挥的好。

(4)、有效地控制了病、虫、杂草危害。日本化学工业发达,经常更换对病虫草有特效的化
学药剂,而且重视防治。

(5)、实现了生产过程机械化。

日本甜菜生产的耕、种、管,收各项作业都实现了机械化。



图为在日本参观甜菜播种机械,右起第四人是王志敏同志。

田长生同志赴日本考察农药

应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的邀请,在农牧渔业部农垦局进出口公司有关领导带领下,一行八人,
于1984年8月26日至9月9日赴日本考察了农药试验开发研究,生产使用及销售情况。先后到了高
岗地区曹达公司生产拿捕净和托布津农药工厂。静冈地区曹达公司棒原农药试验农场,小田原
地区曹达精密化学研究所等单位。还考察了北海道地区札幌北建农业协同联合会、带广地区一
些农户的大豆、玉米、甜菜等作物。还同石原、日绵、三菱公司等单位有关人员见了面,洽谈
了关于农药及其他技术合作问题,互相介绍了情况,增进了解,为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条件。

一、日本农药开发研究、试验、生产及发展情况

日本政府对农药开发事业非常重视,农药的发展速度也很快,1950年日本全国仅有农药三
十个品种,一百二十个剂型,产值为二十亿日元,到1970年农药种类达四百一十种,剂型多达
五千多个,总产值八百二十亿日元。考察住友,曹达二个农药研究所,看到每研究成功一种新
型农药要从二万个供试品种中筛选,需要八至十三年时间,耗费达三十至五十亿日元。

通过考察,日本农药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开发研究、试验及生产体系完整、配套。例如日本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建于1925年,
拥有资金732.2亿日元,职工11,000人,主要出口产品有杀螟松,胺菊酯,速灭杀丁,1978年
该公司农药销售增加到327亿日元。总公司下设五个制造所,共十个工厂,二个研究所等。

(二)采用先进技术、适用先进科研成果,加快农药更新速度。

日本科研单位采用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例:曹达公司生产拿捕净车间,厂房长百余米,
宽近四十米四层楼房,只有七人在操作,全部自动控制。
宝琢科研所副所长宫本博士介绍:该所正用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高效、底毒农药的新途
径。曹达公司精密化学研究所也正在修建规模较大生物工程研究室。加快了农药研究速度,加
快农药品种更新,如水稻除草剂,杀草用推广二年后发现对水稻幼苗生长有影响,很快决定淘
汰,现已研究出一种新的稻田农药,巴斯达克正在我国南方投入试验,不久便可大面积应用。
(三)生产农药严格质量,保证信誉,并向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早在1948年就制定了农药管理法,1970年又进行了修改。对每种新的农药都进行严格的动
物急性、亚急性、慢性、琦形等多方试验,再经卫生部门全面审察,送交农业资料审议会审议,
确定使用安全期,使用广告等,最后才签发许可证。
1960年和1979年相比,日本剧毒农药生产由17.6%下降到0.2%,毒性农药由32.1%下降到
16%左右。

(四)抓住世界农药的需求信息,确定研究课题:

日本农药60%远销国外。因此,他们密切注意世界农药动向,在科研方面,十分注意搜集
世界各地农药科研、生产情况,曹达公司精密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不到一分钟便可在电视
荧光屏上显示出所要求的资料,三分钟便可以和美国有关单位通话、查找资料、然后输入电子
计算机贮存起来。他们还派人到各地进行学术交流,确定新的研究课题,提高新农药的生命力
和竞争能力。

二、日本农业发展情况

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国家,通过北海道农业区的考察,总的印像是:单产高,管理精细,
效益显著。

单产高:目前日本水稻一般亩产800一1000斤,甜菜一般亩产可达2.5—3.0吨。在十胜地
区考察一块甜菜地,面积有l0公顷左右,行距为60厘米,保苗达8万株左右,该地五月一日前
后全部采用纸筒移苗。亩施有机肥达10吨,化肥为300公斤(每公顷)产量总计可达60吨左右。
神泽克一博士介绍:在提高作业水平消灭病虫害情况下,品种改良、移栽比率、施肥水平,是
决定甜菜产量高低的“三大因素”。

管理精细:所见一些田块均无杂草。一些正在收获饭豆地先用“井字形”木方垫起再堆放
饭豆植株、上面用塑料布盖好、用绳捆好、正在收的大葱用塑料一包,捆好、装上汽车,运往
销售地方。

效益显著:考察一个农户、全家七口人,二个劳动力、耕地24公顷土地、每年收入可达17
万元(人民币)、扣除一切费用,纯收益可达 6万元左右。




郑维新等同志考察日本水资源

1985年9月24日,以管局总会计师郑维新为团(组)长的九三农管局赴日本水资源考察团(组)
一行三人(其中有尚利源、刘今唏)。对日本水资源开发情况进行了为期十八天的考察,先后到
达东京、横滨、名古屋、上野、长野、骑玉、松山等县市。考察于10月10日圆满结束返回九三
农管局。就日本打深水井新技术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