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垦前史略

第十篇 杂记篇

第五十九章 垦区史话

第一节 垦前史略



九三垦区开垦前,大部分地方是杂草丛生,沉睡千年的亘古荒原,茫茫原野,人烟稀少,
山林泽川,禽兽栖游,被人们称之为“北大荒”的组成部分之一。
远在1685年,宁古塔将军萨布素率兵击退了入侵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军队。为了加强边防,
在齐齐哈尔、嫩江、瑷辉三城驻守重兵,同时在此三地设立驿站(注一)、官庄(注二),从事屯
垦。生产的粮食用以补助部分军粮。1686年,清朝政府决定在齐齐哈尔、嫩江、瑷辉之间设立
十个驿站,从事由边境地方黑龙江城到盛京(沈阳)的军事邮政工作。每站设领催一名、壮丁二
十六名,并对壮丁规定了“百里为逃,违者杀头”的刑律来限制站丁的行动。因而他们只能在
驿站的周围开垦土地,维持生活。当时的科洛尔站为第五站(现在山河农场场部听在地)、伊拉
哈站为第七站(现伊拉哈乡展望村,鹤山农场第五生产队附近)。所以,在三百年前后,这里已
有人屯垦。
在1903年至1913年,由于封建制度的种种限制,农业生产处于“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
荒而无力可耕”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又实行了移民就垦的政策,许多关内和辽宁、吉林的灾
民和农民被招垦到齐齐哈尔、嫩江一带,垦殖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1913年,由于农业生产的
迅速发展,形成了商品经济,驿站和官庄出现了两极分化。1931年官僚和贵族乘机掠夺农村钱
粮,雇佣被招垦的贫苦移民,开办庄园,抢占荒地,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当时的黑龙江省
(省府驻地在齐齐哈尔市)有个周厅长,在现在管理局—带占荒,一占多年,派人看守,所开土
地寥寥无几,后因无人耕种而弃之。
在民国初期,由于反动军阀的分事割据,兵灾匪祸不断,自然灾害岁岁不绝,农民受苛捐
杂税、高利贷的重重盘剥,破产逃荒,流离失所,荒芜土地,造成农业大衰退。这时官僚、地
主又勾结在一起,以仗权势,开办庄园,建立窝棚。在1932年,省府马官员,委托之亲属马三
经理便在现管理局驻地荣军路以南,九三商场和教师住宅楼一带,建立了马家窝棚,一直到1949
年,垦区开发建设时,此地尚有少数几家农民居住,耕种一小部分零星土地。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1933年至1945年),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魔爪伸到了东北,东北三省先后沦为日寇的殖民地,1933年日寇占领了嫩江县。日本帝国主义
为了实现长期霸占东北三省之目的,大力实行殖民政策。自康德三年(1936年)起,开始大量
建立开拓团,组织十八到二十岁的日本男女青年到东北进行开拓。到康德六年(1939年)在嫩江
县内共设了十一个开拓团,其中有七个在九三垦区之内;柏根开拓团(现在的嫩北农场)、高根
开拓团(现在的嫩北农场)、大椅山(现在的山河农场内)、八州(现在的九三农管局所在地)、圈
泡(现在的嫩北农场五队),另有讷河县的龙河、梁庄开拓团(红五月农场一、三队)共有青年义
勇队294人,其中女性3人。每个开拓团设若干个开拓点。这些开拓团据点有尖山农场的五队、
六队、砖厂、场部,荣军农场的场部、十一队,鹤山农场的场部、跃进农场的十一队,大西江
农场的场部、十一队、九队、嫩江农场的四分场一队,山河农场的西南部一带,嫩北农场的五
队、二十四队等。这些开拓团的任务,一是服军事预备役,二是开垦土地进行耕植,掠夺中国
财富,逐步实现日本化。所以,日寇强令中国农民迁移,合并村屯,占据荒地,并规定开拓团
地方不准中国人进入。
康德四年七月,日本侵略者为确立满洲开拓青年义勇军,在新京(长春)召开会议,决定办
“嫩江训练所”,地点在北安省嫩江县伊拉哈附近。这年9至12月,训练了三百一十九名先遣班
(骨干分子)义勇队。从此开始了义勇队运动,训练的人数中有垦区内义勇队和开拓民情况如下
表:

义勇队训练情况


康德七年十二月末统计

北安省集团义勇队开拓民



(续表)



从上表看出,1941年之前日本开拓团已经植入九三垦区五百七十六户,七百二十四人,还要
随后植入一大批(不包括红五月农场,下同);训练义勇队三千一百零八人,企图把这块富饶的
荒原国土开垦起来,进行长期霸占。但是,从植入到垮台,用了十多年时间,沉睡的荒原仍然
如故,开拓未成,垦殖失败。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才能够有能力、有志气在刚刚解放了的土地上,用自
己勤劳的双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开垦了这肥沃的处女地,把“北
大荒”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使九三垦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注:(1)“驿站”即清初设立的军事邮件传递和护送官差,一般30-40里左右设一站,
每站备快马若干匹,上一站把信件送达后,下一站接竿而起,跃马飞奔片刻不停传至下一站,
以次送达目的地。驿站的耕植事为自给自足,不向朝庭交纳军粮,站丁亦不发饷。
(2)“官庄”是当时组织开垦一种形式,参加官庄的民户大都是由辽沈一带拨来的满族居
民,也有“罪犯”,“战俘”、“难民”等。参加官庄的人又被称为“官庄人”,对这些人不发
给奉饷,其粮食按丁交纳军粮外,余者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