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自然灾害

第五节 自然灾害



  场区受地理环境和地形影响,气候变化复杂,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
自建场31年来,每年都遭受程度不同的各种自然灾害。
  一、涝 灾
  涝灾是危害我场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建场31年中,发生涝灾有 18年,累计受灾
面积65.95万亩。其中最严重的1969年涝灾面积15.2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4%,其中绝产面积
2.92万亩。再是1985年,涝灾面积11.40万亩,占实播面积的71.27%。
  二、霜 冻
  场区霜灾的早、晚期差异很大。早霜最早年份是1976年8月28日;晚霜最早结束在5月13日,
最晚结束在6月12日,相差30天。1961、1964、1965、1968年都在6月份结束。累计受灾面积
25.15万亩。
  三、旱 灾
  多发在春季麦播期。1982年发生夏旱,自6月4日至17日连续14天滴雨未下,正值大田播种
时期,延误了农时,造成了减产。建场31年来仅有6年发生旱灾,累计成灾面积1.6万亩,损失
甚微。
  四、风 灾
  场区地热高,常年多雨,大风多集中在春播结束的5月份,风日频繁,持续时间较长。有
时风力大,将岗地晚播尚未发芽的麦籽裸露地表,覆盖土全部刮跑,严重时连同麦籽刮跑;有
时将早播出土的麦苗刮的根须露出地面,叶茎枯黄(当地称为“吊死鬼”)影响生育,造成减产。
累计风灾面积6.72万亩。
  五、暴 雨
  一般始于6月,终于9月。凡发生暴雨时都同时有大风。如:1975年6月 20日发生大暴雨,
日降雨量102.6毫米,风速达7级以上,造成禾苗倒伏,低洼地内涝。
  六、冰 雹
  冰雹是农业生产毁灭性的灾害。其特点是地域性强,受地形影响较大,在山地、岗地,特
别迎风岗地多于平原,常出现“雹打一条线”,多出现于6月份。历年场区雹灾发生在一、三、
六、五、七生产队,从西北到东南这条线上。灾后大豆、玉米轻者砸坏叶茎或部分生长点,
严重地区全部砸毁。31年来成灾面积达14.55万亩。
  七、虫 灾
  多发生在旱灾年份。累计受灾面积24.22万亩。较严重的1960年,虫灾面积6.02万亩,占
播种面积的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