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场赖以生存和生产经营之本。保护现有耕地,开发荒原扩大耕地面积是农场发
展的唯一途径。场区除部分草原可开发外,主要是两河谷地经过开发、治理改造,可成为良好
耕地,到本世纪末可开发扩大耕地5万多亩,由现有耕地18万亩增加到24万亩。
二、水利资源
通肯、扎音两河径流场区236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水量2400万吨。 1958 年曾进行引
通工程引灌水田1.6 万亩,于1961年以后已荒废。1979年经总局批准并投资开发修筑通肯河引
通灌区工程,现主干渠及部分骨干工程已基本完成,尚未达到使用状态,因资金匮乏下马停建。
待资金缓解,逐步边建边利用,计划1990年即可灌溉水田2 000 亩,本世纪末可全部竣工,工
程总效益可自流灌溉5.08万亩(其中水田3 900 亩)。同时利用场内水线沟渠有利地形和现有
水库,形成渠库相连,可扩大水田灌溉面积2 万亩以上。
三、林业资源
现有林地面积3.64万亩。其中自然林L 06万亩,人工林2.52万亩,果树 150亩,苗圃450
亩。森林覆盖率7.8 %。早期营造的人工林1.5 万亩已长大成林。现活立木总蓄积量13.51 万
立方米。场区林业资源一是加强农防林的保护,结合耕地改造营造水土保持林建设;二是随着
精神文明建设逐年营造绿化林和低洼地带营造薪炭林;三是有计划地把黄土岗、陡坡地退耕还
林;四是不宜垦荒地营造人工林和两河营造护岸林。既扩大林地面积,又达到调节生态平衡及
增强农田防护之目的。
四、天然草场资源
场区天然草场分布在两河河谷平原,坡耕地脚下的水线、塔头沟地带。这些地区低洼,水
分充足,土质肥沃,饲草发芽早,发育快,营养丰富,牲畜喜食。经调查场区内11块草原,总
面积7.69万亩,可利用面积为6.66万亩。经化验各类草种营养成分及牲畜适口性列表如下:
草种成分及牲畜适口性
表1—3
五、野生草药、食用菌、山野菜及野生动物资源。场区东临小兴安岭西南边缘余脉,县属
通肯河林场,场属育新林场,林木茂盛,中间夹有山沟草地;南北两河河谷滩地;坡耕地脚下
的水线沟、荒草旬、塔头沟、灌木丛都是野生草药、各类食用菌、山野菜的盛产地。这些地区
土质肥沃,水分充足,适应生长。经调查野生草药有赤勺、百合、大力子、野薄荷、透骨草、
大活、白鲜皮、马勃、贯金、苦参、地榆、升麻、狼毒、老芦、车前子、么英、大蓟、小蓟、
五味子、平贝、刺五加等五十多种;有油蘑、黄蘑、榛蘑、猴头、木耳等食用菌;有蕨菜、黄
花菜等山野菜;林区和边缘草原有黑熊、鹿、狍、貉、狐狸、狼、山狸等野生动物;还有荆条、
柳条等编织原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