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肥料 1955—1964年建场初期的10年中农田施肥以农家肥、厩肥、土肥为主。 1965 —1977年,
国产化肥计划供应,施用化肥的科学技术和经验不断传人农场,开始仅用化肥混放土肥一起制
成颗粒肥,用于小麦、大豆,一直延用到1977年。1978年国产肥大量供应,进口化肥也多种类
敞开销售,农场开始接受,并学习外场施化肥的增产经验,逐年增加化肥施用量。实践证明施
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起到一定作用。从而把施用化肥作为农业生
产中的重要程序。1978—1983年6 年累计施用化肥22 546吨,比1955—1977年的23年累计施用
化肥10436 吨增加1.2 倍。
经过几年的实践,不断在施肥方法上逐年改进,具体方法是:
一、因土施肥
小麦因土施肥增产经验,是场农艺师陈乃康自1978年经过3 年多的探索、实验成功的。1980
年小麦栽培面积105 510 亩,亩产194 公斤,比1979年增产 48 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78年增
6.7 %。
1984年在总局13项科技推广中名列首位,荣获总局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具体作法是:
(一)制定因土施肥指标。
1978年秋季,他踏察了全场100 多个地号,逐块地取土样化验。场区耕地土壤主要是淋浴
黑土和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6 —10%,全场平均为8.61%。全 NO.9 —0.42%,平均0.34%;
全P 为0.15—0.25%,平均0.2 %;速效N5.5—8.6mg /100g土,平均6.86mg;速效P1—5mg
/100g土,平均3.04mg。1980 年根据各个地号土壤速效N 、P 的含量,定出了四级配肥标准,
按地号因土施肥。配肥标准列表如下:
因土配肥标准表
表2-3
(二)因土补偿施肥具体做法。
农场在1978、1979两年秋天,对全场所有耕地都进行一次全面土壤化验,并将结果通知各
生产队,以此作为因土施肥的主要依据。各生产队根据每个地号土壤含速效N、P的数量,再确
定施肥等级,根据需要施人土壤的N、P数量折算成每亩施用商品肥料的数量,进行定量施肥。
如表:
定量施肥表
表2-4
(三)因土施肥的效果
农场主要栽培的品种克旱8号、6号。克旱8号占63%,克旱6号占36%。
小麦施肥与产量的关系列表如下:
小麦施肥与产量的关系表
表2-5
二、种 肥
把原来的种子、化肥同箱混合下地,改为分箱播施,以达到施量均匀。
三、结合施肥
按施肥标准,采取三分之二深施底肥,三分之一平施种肥和叶面追肥。
四、施用微肥
农场从1982—1984年连续3年用飞机喷洒稀土、30烷醇、磷酸二氢钾,增产效果显著。
历年施用化肥数量表
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