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农业科研

第九节 农业科研


  
  1956年,在生产科具有大专水平、又有农业科技实践经验的技术员陈乃康提议,并主抓小
区试验,选派农业技术员奚志鹏具体负责,配备10名犯人,进行小区试验,同时每年对全场各
类作物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同年12月5日抽到 25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在思想和劳动改造
方面表现好的犯人,在总场举办了为期—个月的培训班。培训结束后,除总场试验区留用7名外,
全部分配到各生产单位。虽然这些是普及科学种田的开端,但多年来,没有设立农业科研机构。
  1972年,在总结多年总产不稳,单产不高的经验教训中,才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组
建了良种队,选配了强有力的农业科技干部,配了140名技术工人和青年,共有职工159名,耕
地4365亩、林地3148亩、果园125亩、苗圃450亩,同时配备足够的机车和配套农机具。主要任
务: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推广,加快各类作物种子的更新换代,是总局科研试验网点
之一,同时负责省农科院、总局、绥管局有关品种区域试验,化学肥料、植保、耕作栽培等方
面的试验课题。
  1974年,改称试验站,主要科研项目有:引种、留种区域、老品种提纯、复壮、小麦、大
豆、玉米的杂交育种。
  1979—1981年,农业试验站与林科所合并,改称农林试验站。
  1982年,农林分管。农业试验站在10年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多项成果。繁育推广的新品种:
小麦有克全、克坚、克丰1号、克旱6号、8号、克丰2号等15种;大豆有黑河104、黑河3号、黑
交6510—1号、红丰等10种;玉米(杂交种子)有北玉5号等5种;谷子有高杆黄砂谷1种;马铃薯
有克新2号、克新3号2种。科研主要课题是:引进优良品种,进行高倍繁育;结合生产实际进
行肥料正交试验。在不同土地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施用不同肥料实验,取得了良好
成果,推广全场应用;在作物高产试验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果。即:1亩大豆地,创造各种生
长优越条件,达到了亩产250公斤,比同期一般条件下生长的大豆增收一倍以上的成果。
  各年度为农场供应良种量:1975—1979年,小麦1 200吨,大豆40吨,玉米25吨,谷子3吨。
1980—1982年,试验60—70%的产品是良种、纯种,提供全场种子量:小麦250吨,大豆120
吨,玉米20吨,谷子2吨。
多年来经总场农艺师陈乃康,农艺师李兆桧为首的农业科技队伍的不断探索、试验、应用,
并获得国家经委、科委、农牧渔业部、总局、管局奖励和推广的项目有:《药剂拌种防治大豆
垂枯病、潜根蝇的试验》、《大豆攻关亩产500 斤实验方案》、《玉米叶面喷洒锌肥试验》、
《地公磷防治大豆潜根蝇试验》、《小麦施钾肥增产》、《钼肥根外追肥增产》、《枯草多、
NP一55、SL一236 三种禾本科杀草剂的叶面处理试验》、《大豆秋施尿素增产试验》、《大豆
苗后化学除草试验》、《大豆苗带化学除草》、《小麦因土施肥》、《小麦播后苗前追肥》、
《小麦微量元素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