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机作业标准化
第三节 农机作业标准化
农机作业标准受制于机车、农机具技术状态标准。而建场初期投入使用的机车,农机具全
是系统内开荒建点统一调配的进口机车和农机具,因当时缺少部件,农业机械根本达不到技术
状态要求的标准。因此,多年来虽然农机作业项目逐年增多,农机队伍的熟练技术操作水平不
断提高,也没有制定出农机各项作业标准。农机作业标准化是通过实践逐步建立的。
一、机车、农机具检修标准
1976年冬检开始后,农机科即制定并贯彻实施了机车、农机具检修标准。凡参加检修的机
车、农机具,须经农机科逐台检查验收,发给合格证,不合标准的立即返工重修。作业前,农
机科深入各队检查,无验收合格的不准投入作业。以后,这种验查制度年年坚持,到1981年,
农机科在几年的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广泛征求全场机务工人意见,制定颁发了《海伦农场
农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在全场实施。标准中除各种机车(包括汽车、拖车)外,对五种主要农机
具、播种机、重轻耙、联结器、镇压器、喷药机具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标准。如播种机的技术状
态标准规定的“三平三准确”(即机架平、起落方轴平、开沟器平;单杯流量准、开沟器间距
准、台间结合准),诸如各项部件按技术状态标准印刷成表,逐项检查验收,防止漏项。
二、田间作业标准
田间作业标准化是农业增产的关键。每年各农业生产阶段都召开生产队长、机务队长及技
术员会议,强调作业标准。深入田间检查,召开现场会。从 1976年开始,每年进行两次以上
田间作业标准化大练兵、大比武。评选出标准操作手,标准化作业车组推广田间作业标准化。
整地作业标准:
翻地:确保翻深合乎地号设计要求,做到开堑直、扣垡严、不漏茬、无堑沟。
耙地:确保整平耙细,在耕层内无隐坷垃,地表无大于5厘米土块,达到上松下实。
播种作业标准:
驾驶员:坚持梭形播种,要达到播行直,速度稳定,台间结合不超2厘米,往复结合不超
过3厘米,确保播种不重不漏。
播种手:一要“二会三检查”。会计算下种量、排肥量;坚持早、午、晚三检查。确保单
杯流量误差排种不超1%,排肥不超4%。开沟器间距误差不得超1厘米。二要坚持作业高标准,
不堵排种排肥口,不断条,不漏播,枕地起落及时,不出扑克地、篮球场。三要坚持播种定
责任定记号,苗期检查对出现问题责任者要扣工资和奖金。
中耕灭草作业标准:
中耕机要配齐双翼尺和单翼尺,保证消灭垄沟和垄帮上杂草。做到开车不压苗,铲趟不豁
垄,覆土调节合乎中耕作业要求。苗带药剂除草要会计算药量和对水量,会调整喷头剂量和喷
幅,车速恒定,作业适时,确保耢、喷、蒙、压一次完成。
收获作业标准:
割晒要坚持“三度一线”。割茬高度标准为15—18厘米,确保不塌地、通风好;放铺标准
为60度,确保宽度合适,拾禾连续;铺子厚度标准为15厘米,确保易晒抗雨。
拾禾、联合收获作业标准是不漏穗,脱粒净,分离清选净,秸棵不裹粮。收获机不漏粮、
不跑粮,脱后每穗不超1个粒,综合损失率不得超过2%。联合收割机检修要达到验收标准,作
业中坚持勤检查、勤调整、认真做好作业记录,更换地号改变收获品种时,要在原地号清理干
净,确保留种不混,合理控制好作业的速度。
1981年,第六生产队认真执行了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各项规定,当年小麦播种面积8115亩,
亩产平均203.5公斤,是建场以来第一个实现小麦亩产超200公斤的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