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技术培训
第二节 技术培训
1959年,省公安厅劳改局农业机械学校在海伦农场正式成立。劳改系统开始有计划地分批
分期培训农机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在其影响下,每年除选送学员送机校学习外,每年冬季都
分别组织车长、驾驶员、学员培训班。集中总场,为期一个月,由机务工程师、技术员授课,
统一印发教材,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后参加冬检。并坚持凡机车进修理厂大修,
车组人员全员参加拆卸,清洗部件,修理安装。使农机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直到1968年
“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干扰才终止。
随着农场生产的发展,国产机车的大批增加,农机队伍的新生力量逐年增加,尤其经过政
治运动的干扰和破坏,使农机管理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1975年开始恢复了农机队伍的培训
工作。首先从机务管理工作人手,举办了机务队长、机务技术员学习班;随后举办了为期一个
月的车长、驾驶员学习班;然后集中办全场机车助手、学员培训班。重点学习了机车、农机具
保养、维修技术要求。田间作业标准,同时对机务队伍进行了技术考核。
1976年1月8日,绥化管局在肇源农场举办了首期机务队长、东方红车长培训班。由场生产
主任率领全场机务队长、车长参加了培训学习,学期一个月。重点是总结交流先进机务队、先
进包车组的农机管理、使用、保养、维修经验;学习农机技术和标准化作业;听取了科研所专
家讲授农业耕作、作业栽培知识等。从此农机队伍的培训工作步入正规,坚持每年对车长、驾
驶员、学员分期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农机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实现农机管理标准化创造了
条件。从 1977—1985年,累计培训19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