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畜牧科研重点课题的成果检验

第五节 畜牧科研重点课题的成果检验


  
  1978年初,畜牧科研组对繁育改良确定的重点项目是:“猪的高产多活攻关”、“猪的经
济杂交组合”、“生猪快速育肥实验”、“绵羊百羊超百羔”、“仔猪营养代谢病防治”、“
仔猪白痢病防治”、“幼猪副伤寒嗜繁体研制和效果观察”等。场将各科研课题分别落实到一、
二、七、九生产队,科技人员分工负责,亲临一线指导进行研究实验。一年来的结果如下:
  一、母猪高产多活攻关项目
这个项目的指标是:母猪平均窝产仔成活10头,双月窝重300 斤。这个任务首先落实到二、
八、一生产队,随后全场各生产队进行攻关试验。二队于1978年1 月首先组成14头母猪的“高
产多活”攻关群试验,青年女饲养员张艳,按技术攻关的各项要求科学的实施,在技术人员指
导下,经过2 个月零15天的奋战,共育活仔猪141 头,率先超额1 头完成了平均窝活10头的攻
关指标。继张艳后,二队先组成了7 个母猪冬产攻关群,共分娩105 窝,产仔1 008 头,死亡
157 头,成活85l 头,平均窝成活率81%,刷新了历史冬产仔最高记录。上半年一队的文立杰、
八队的常全胜饲养员也完成了窝成活10头攻关指标。但各队在攻关群中,仔猪断乳双月窝重都
没达到300 斤的攻关指标。通过实验观察,对断乳重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母猪质量差,体重
体尺小,仔猪出生后双月重低;二是产后泌乳力不高,加上固定乳头,早期补料等工作开展的
不合理,造成仔猪增重迟缓。
  二、猪的快速育肥攻关项目
  绥化管局下达的快速育肥指标是6个月出栏,毛重150斤。1978年4月4日,第二生产队组成
120头幼猪的“快速育肥”攻关群,担任管局下达指标的攻关。相继又组成4个攻关群770头幼
猪,分别定出攻关指标,开展了全队攻关大会战,按照《快速育肥技术方案》实施。方案对各
月龄猪的日粮组合、饲料标准、昼夜喂饲次数的规定执行。4—6月份,平均体重80斤的猪群,
每头日增重0.94斤,6月中旬以后增重缓慢,80—90斤体重的猪群,平均日增重0.36斤。增重
缓慢的原因是:6月中旬以后,粮油加工厂停产,造成豆饼、米糠中断,饲料单一,只喂玉米,
猪食量大减,增重缓慢,所以各攻关群均未预期出栏。
  七、进行《青粗料型育肥试验》,于1978年3月4日结束,以115头秋产仔猪平均21斤体重
组成的试验群,进行青粗料型育肥,5个月育成103头肥猪,平均体重132斤,平均日增重0.74
斤。育肥期平均每头猪日给混合精饲料2.1斤,肉料比1:3:7,与其他生产队比较,育肥100
头肥猪可节省饲料4 000斤。七队的试验证明,以优质的青饲料代替部分精料,收到良好效果。
  经过畜牧科技攻关,第二生产队和第六生产队1978—1982年,连续5年仔猪成活率平均94%;
双月断乳平均达25.4斤,最高达33斤左右。实现上缴国家生猪任务连年超额50%的可喜局面。
  三、百羊超百羔攻关实验
这个攻关项目落实到第二、九生产队,1978年两个队都完成了攻关指标。二队164 只母羊,
育成羔羊200 只。九队142 只母羊,育成羔羊148 只,都超额完成攻关指标。主要经验是:按
技术要求,认真做好配种、保胎、接羔、育羔。母羊分娩期实行单栏产羔、暖室接羔、冷舍育
羔。严格昼夜班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入冬落雪后对病弱母羊搞好补料扶壮、对所有母
羊在妊娠期保持中等以上膘度。认真按照科学养畜技术要求做好放牧、舍饲、疫病防治、常年
保持圈舍卫生和产期管理。第九生产队连续两年实现百羊超百羔;第二生产队1978—1981年连
续4 年保持百羊超百羔,荣获总局、管局先进集体。
  由于加强畜牧科研,全场各畜群的饲养管理,繁殖改良,基本走向科学养畜的轨道,增加
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成本,1977年减亏25万元,1978年实现了减亏 70%的奋斗目标。
   历年主要牲畜繁殖表
表4-2


   历年主要牲畜繁殖表
续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