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病毒性疫病防治
第一节 病毒性疫病防治
马传贫:1974—1976年,第九生产队发生马传贫疫病,后蔓延到5个生产队,3年间共发病
47匹,占发病的2.37%。1977—1979年,连续3年注射马传贫疫苗。又于1980—1985年,连续6
年检疫,检出疫马56匹,占发病的 4.68%,死亡和处置38匹,占发病死亡的67.85%。
奶牛口蹄疫:1961年,一队发生奶牛口蹄疫46头,随即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一是疫区
封闭;二是病畜和可疑病畜进行膈离;三是采取对症治疗。结果 46头病畜中淘汰2头,治愈44
头。1981—1985年,对全场奶牛、黄牛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再未发生牛口蹄疫。
猪口蹄疫:1979年11月,在第3生产队发生猪口蹄疫,患畜39口。立即采取综合性防治措
施。首先封闭疫区,随后立即紧急扑杀病畜,随后对畜舍彻底消毒,基本控制了疫病的蔓延。
1981—1984年,坚持3年进行口蹄疫病防治注射,后未发生。
猪瘟:1955—1978年连续23年发生猪瘟病,累计发病6804口,死6188口,死亡率达90.94%。
原因是职工家属每年从农村购进猪仔,虽常年大力宣传教育无效,导致猪瘟连续发生。1978年
以后,场内满足家属养猪的仔猪供应,并实行兽医逐户检查登记,按时注射防疫针,1978年后
从未发生猪瘟。
鸡瘟:1958—1979年,连续22年发生鸡瘟。虽每年兽医都逐户进行家禽登记,按时送医到
户注射疫苗,但家属认为注射方法简单,都留下疫苗拒绝兽医注射,强调个人自行注射,实质
怕影响家禽产蛋,造成鸡瘟年年防,年年发生。后经多年的教训,被家属所接受。加之1979年
后,农场大搞精神文明建设,实行家禽圈养而未发生鸡瘟:累计发生鸡瘟5 526只,死亡4 064
只,病亡率占 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