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五篇 综合经营
第一章 工业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建场初期
1955年建场时,首先建立了农机大修厂,同时为了冬季取暖和房屋维修用砖,基建队在场
部地区西部建窑烧砖,人工扣坯,年产仅几十万块。1956—1957年,先后建了小型粮米加工、
小型被服厂、酱菜厂。1958年初为解决马具皮件,因陋就简办起了制革厂一处,仅用5间草房
作车间,2名技工带2名徒工,自制皮革,加工皮件,满足全场所需。
二、“大跃进”时期
1958年末,农场提出“大办工业”,同时提出以自立更生为主。在短短3年内,各分场办
起大小工厂48个。每个分场都有粮食加工厂、白酒厂、草袋草绳厂、被服厂、木工厂,实现了
小型工业遍地开花。同时开展“双革”运动(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原来各分场的粮米加工均
系人畜力的碾磨加工,现改为电石磨,白酒厂改为吊车上料,木工厂改装电锯等,当时确为场
办工业壮大了声势。
同时,农场也办了几个较大型的工业项目。糠醛厂1961年9月试车成功,生产11天,产出
糠醛756公斤(含醛量94%)。制糖厂,1959年生产红糖10吨,糖稀88吨。造纸厂,1959年生产
纸板14吨。到1962年,由于原材料供应不上,资金匮乏,相继停产。
三、农场局时期
1973年农机修造厂搬迁到场部三井子地区,与三井子修理所合并,新建 1 200多平方米主
修车间,安装了桥式吊车,左右两翼分设机械加工、专业修理车间,另设铸造、木工车间,增
添了新型设备,具备了修理、加工、制造能力。
1974年成立了综合加工厂。经营范围有食品加工、制革、制酒、酱菜、冰棍、
理发、被服、修鞋等8个车间,有职工63人,设备除冰棍车间有冷冻机、冰棍机配套设备
外,其它车间都是手工操作。其特点是规模小、投资少,除满足本场自给生产外,有少数外销。
1975年,建成24门轮窑砖瓦厂,购进配套制砖机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1977年,粮油加工厂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同年建成制材厂。
四、管理体制
建场以来,农场工业管理始终按专业分工实行对口管理。如:农机修造厂隶属农机科;粮
油加工厂隶属粮食科;砖瓦厂、制材厂隶属基建科。1958年成立工业办公室,1959年成立工业
供销科,1960年成立工业科,1961年成立联合加工厂,曾统管、分管反复多次,直到1972年后
全场工业、交通、供电、综合加工统一由场工业科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