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建场头两年,农场粮油由海伦县供应。1957年,总场设小型面粉加工厂,只负担场部地区
的口粮供应。各分场都自行磨制口粮,而食油每年用大豆去海伦县油厂加工供应。
  1962年,建成200平方米的粮食加工车间,购进3台165粉碾和5台中统碾,自力更生装制了
两架箩升降机,利用2台m1—54座机发电做动力,日产面粉 15.5吨,基本满足了全场的口粮供
应。从此,海伦农场正式吃上了自产的面粉。
  1964年,建起了600平方米粮食仓库,30个土木结构的圆粮仓,1 000平方米水泥晒场,年
贮粮能力2 000吨。随农场生产生活的需要,1970年建成600平方米3层的面粉生产楼,因设备
和资金匮乏没有组装。1974年才开始进设备,抽调各方面技术工人,在加工厂技术副场长程良
德的指导下,历经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组装任务。于年末正式投入生产,日产面粉20吨,初
步实现了面粉加工流水作业的自动化生产线。
  1979年,经过学习外地经验,再度对面粉加工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购进4台FMS—300型
磨粉机(齐齐哈尔市、张家口市产各两台),配套电机是17千瓦4台,22千瓦4台,购置费5.2万
元。改装后日加工生产能力60吨,不仅生产效率提高3倍,而且出粉品质、品率都相应提高。
同年,对豆油人力笨榨加工进行改造。由农机具修造厂老技术员任平为首,组织机械榨的攻关
试制,当年从设计到制造完成榨油机的制造,所有零配件全部由农机修造厂自制。年末试车成
功,开始生产,出油率9—10%。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1983年,因自制榨油机故障多,出油
率低,再次予以改造,购进了上海产200型螺旋榨油机,班次处理黄豆10吨,出油率11.5—12%,
年生产豆油115吨。
  截止1985年,粮油加工厂区面积3公顷,建筑面积5 130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4 497平方
米,职工90名。其中:化验师2名、技术员2名,生产工人71名。生产规模:制粉车间班生产面
粉20吨,年生产豆油115吨。除满足全场粮油供应和牲畜饲料加工外,并对外承揽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