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章 电力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55年建场时期,大修厂装设了50千瓦发电机组,座机是澳大利亚产双排单动船用柴油机,
功率100马力,于当年投人供电,除保证大修厂生产用电外,只能供场部机关科室照明用电。
  1959年,农场购进一台澳大利亚双缸150马力柴油机,用以装备大修厂,并拨出50马力座
机1台,配套20千瓦发电机1台,在三井子建立了修理所。
  1964年,场部搬迁到三井子后,根据发展需要,新建发电厂1处,厂房面积200平方米,将
原50千瓦发电机组调给三井子,购进4270和4160柴油机为配套动力,以后又购进4135和6135
柴油机更新动力,供三井子地区生产生活用电。到1969年初,全场发展为五个发电点。其中只
有场部,十三井子大修厂是座机为动力发电,其余3处是五队、七队、九队发电,都是用拖拉机
动力输出传动。
  1970—1973年,在来场城市知识青年家长单位的帮助下,第一、二、四、六、七生产队先
后购置了20、24、35、40千瓦发电机,配套东方红发动机为动力,供本队生产生活用电,使农
场自供电发展初步实现了小机群规模。
  1974年2月24日,农场与北安电业局达成引进国网电的协议。1975年2月24日,北安电业局
以北安电子L1975]第19号文件《关于批复海伦农场35千伏送电线路路径的通知》。同年6月12
日,绥化管局下达了《关于申请35千伏送电线路路径的批复》。国网电接人后,对农场工农业
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既保证了农业生产实现非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实施,又为工业生产
设备改造,上高工效项目创造了条件。
  截止1985年,农场场区除育新林场一个单位没通国网电外,全场都实现了以国网电为主,
以自发电为辅的生产和生活用电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