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工程施工

第四节 工程施工


  
  一、设备发展
  从建场到60年代末,基建工程施工条件很艰苦、运砖、运灰全部人力手推车;上房架子人
工抬、支竿撑;建材加工的制材用人工;制砖瓦用人工;运输用马车。
  1970年以后,工程施工条件逐年改善。先后购置了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制材厂安装了
带锯;元盘锯;砖瓦厂增设了制砖机、推土机;材料运输除配备三台轮式拖拉机外,远程运输
有汽车运送;同时相应配置了小型加工设备。
  二、建筑结构
  1955—1963年,房屋建筑都是土木结构;公路是土路,桥梁是木桥;水利工程的引水干线、
水库堤坝都是土筑结构。
  1964年以后,历年新建房屋均以砖木结构为主。1977—1983年,场部地区建成了7栋高大
厂房、办公室、教学楼、医院楼房;3栋家属住宅楼,场部地区家属房全部实现了砖瓦化;各
生产队公用房都是砖木结构。第一、七生产队建起了俱乐部。公路建设方面,海十公路延长了
5公里,全长40公里是砂石路面,已达到国家三级路面,场区南北主干线公路及场队家属区都
铺设砂子;公路桥涵、淘汰了木桥,全部新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水利工程新建的“引通”骨干
工程已完成,全部是钢筋混凝土建筑。
  三、水暖工程
  1964年,场部迁往三井子地区后,当年利用原糠醛厂的工业锅炉,购置安装了管道、暖气
设备器材,当年实现了场部办公室、招待所、食堂的暖气取暖,供暖面积1 870平方米;汽车
队和职工医院于1972年单设小型锅炉,实行了暖气取暖,供暖面积达2 700平方米。
  1983年,总场锅炉房更新了设备,对邻近单位实行统一供暖,总取暖面积 12 417平方米。
到1985年,场部地区职工家属先后安装土暖气供暖户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