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水井建设

第五节 水井建设


  
  建场时期,全场只有7眼人工挖建的木壁井筒的水井,深度在20—30米之间。1960年以后,
各生产队都有两眼以上水井,由于人工井深度不够,多系地表水、水质差。1963年,由省公
安厅调进一台牵引式冲井机,组建打井队,职工40名。前三口井一口因钢管卡住报废,另两口
因水质不好不能用。第四次在海北办事处打成一眼深达140多米的深井,虽然水色是浅茶色,
但无异味,延续至今仍使用。1965年井队调往长水河农场。
  1970年,自筹资金购进一台钻井机,在基建科领导下,由技术员徐杰彬负责,组织专业打
井队,在没有地下水源资料,成井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们边查探水源,边打井,边根据地下各
土、石层的取样分析,终于找出虽水源没达到理想水量,但水质清澈可食用的水层,到1985年,
全场水井已达到70眼,基本能满足全场生产生活用水。随着水井大量增加,水井建设已由过
去露天井,建成有井房、有电井泵、贮水池。各生产队都有电机井,场部地区人口集中,有7
眼电机井。在居民集中区设有过滤池、贮水池、自动放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