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干部队伍
第四节 干部队伍
1954年10月黑龙江省公安厅调铁力劳改支队队长范万昌来海伦负责海伦农场的筹建工作,
他只身来到海伦后,通过与海伦县协商,调给3名干部协助其工作,这4名干部的到来,即拉开
了海伦农场开发的序幕。
1955年2月4日,黑龙江省公安厅公劳字第18号命令:“将北安拖拉机站与海伦监狱建制撤
消,组成海伦农场。”此时海伦农场已有干部140人。这期间干部的构成主要来源于部队的转
业干部,从各大城市调入的公安干部,还有一部分是从附近县乡调来的原土改时期的干部。
到1962年,干部已经达到342人,这一年劳改罪犯只剩下534人,而就业农工增加到1 676
人,干部主要还是以转业官兵和公安干警为主,文化程度偏低。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农场各级领导干部受到冲击,大部分干部靠边站,尤其是
1968年1月10日在农场开展的深挖“三特一叛”运动,并且分别于3月19日和11月份办了两个学
习班,一个叫深挖学习班,关押审查干部48人。另一个学习班是“公检法”学习班,先后进这
个学习班的干部63人。
这一年的4月25日经省公安厅军管会批准成立海伦农场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由23人组
成,其中有现役军人4名,造反组织头头4人。其余的是原农场一般干部和工人学生代表。1968
年全场有干部362人。
1972年绥化分局成立,这一时期,在下乡知识青年中提拔了一部分干部,因此干部队伍的
知识和年龄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干部数达到527人。
1976年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干部达到550人,到1983年末,农场在册干部495人,由
于这期间农场组织了一部分干部在职进修或代培、上业余大学等形式,一部分干部经过进修学
习获得大中专学历,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干部取得了专业技术职称。
1984年9月农场划归黑龙江省司法厅劳改局领导,移交干部519人。
1985年末农场又重新归回绥化管理局领导,移交干部427人,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7人,初
级职称216人。
农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981人,到1985年末24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
老同志全部离休。
1982年4月农场成立老干部工作指导委员会。1984年6月份成立老干部科,正式配备2名专
职干部负责老干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