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政治运动
第五节 政治运动
一、肃反运动
海伦农场的肃反工作始于1956年7月,海伦农场总支委员会于7月2日成立了肃反核心领导
小组,下设肃反办公室。工作人员配备19人。当时全场共有干部、工人788人,从清查档案、
群众的揭发检举中发现肃反对象2人,审干对象 4人。清查出反动党团骨干2人,被俘后变节自
首3人;封建会道门一般分子7人;有一般历史问题的82人。这些人员中有党员1人,团员1人。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是建场以来规模比较大涉及面广的一次政治运动。
1957年12月1日,农场党委成立整风领导小组。整风运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
元旦前进行文件学习、思想发动,进行大鸣大放;元旦后开展反右派斗争和组织处理。
12月10日运动在全场铺开,开始由会上提意见发展到写大字报。截止 1958年1月15日,全
场共贴出大字报4 756张,鸣放意见25 237条。经党委审查定性,在221名于部中定为“左派”
的105名,占干部总数的48.16%,“中左派”的51名占23.4%,“中间派”47名占21.58%,
“中右分子”15名占6.88%,“右派分子”3名占1.37%。运动由整风转为反右派斗争。运动中
定性为右派的三人,除一人在运动后期自杀身亡外,其余两人均于1979年给予平反恢复名誉,安
排工作。
三、反右倾斗争
1959年11月10日农场党委印发开展“反右倾”斗争文件发到基层单位。 1960年1月22日至
27日,场党委首先进行了为期6天的党委整风,13名党委委员全部参加。1月22日利用春节期间
进行基层领导“反右倾”整风,有71人参加。分5个小组进行自我检查,互相帮助,经过整风
会议检查过关的党员干部 45人,对“右倾”严重的4名干部进行了2天的大会批判。到2月9日,
基层反右倾历时12天结束。
1960年9月1日,全场中队以上干部集中到总场参加公安内部反右倾和整风工作,经过10天
的整风,本着批判斗争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的原则,对13名不适合作“专政”工作的干部进行
了调整,另行分配工作。
四、五反运动
1963年3月1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开展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
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五反”运动指示。
7月1日至15日召开党委会、中心解决党委领导中的官僚主义、分散主义、铺张浪费、走后
门、多吃多占、生活特殊化等问题。通过学习文件,进行自我检查,互相帮助等形式,最后党
委成员每个人形成书面材料在党委会上通过。从7月5日至9月20日分两批各用一个月的时间将
全场干部集中到总场进行“五反”运动。随着运动的发展,总场派出两个“四清”工作组,对
全场所有单位进行清财物、清账目、清仓库、清工资。
运动揭摆出的问题:一是农业经营粗放造成产量低;二是财务、物资、管理控制不严造成
损失浪费;三是劳动工资管理无计划;四是工业生产管理不善经营亏损。
五、社教运动
1964年2月11日,农场党委部署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工作。从2月20日到3月12日
分两批各10天办了干部训练班,第一批是政工和管教干部,第二批是生产和技术干部。学习班
的内容是学习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
为做到运动生产两不误,在第一期干训班结束的3月1日,总场组成了6个社教工作组,由6
名中层领导各带3名干部,到麦播任务较重的6个生产队发动群众,帮助生产队开展运动。第二
期干训班结束后,抽调第一批工作组部分干部,又组织7个工作组,到二、四、八、九、十、
十二、十三队开展运动。农业生产队的运动第一批于3月末结束,第二批在4月12日结束。
4月1日参加第一批生产队的总场工作组,撤回后转到场直单位开展运动,到5月1日结束。
根据劳改企业的特点,采取基本工人与刑满释放留场就业农工区别进行,统一听报告,统一学
文件,但讨论时就业农工中的四类分子单独组织。
1965年7月,绥化地委社教分团进场、总场机关和基层各单位都进驻了社教工作队,主要
是开大会、做报告、宣传学习讨论“二十三”条。到9月上旬,全场科大队级干部都靠边站了,
停职反省,总场机关和各基层单位的全面工作由社教分团和社教队掌握,10月份转入批斗“
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阶段。1966年5月4日,绥化地区社教团来农场进行了社教运动验收。
社教期间,全场有学毛泽东著作小组178个,95%的干部、工人、家属参加了学习、树立
学“毛著样板”125名,发展新党员58名,团员165名,提拔了13名科大队级干部,给47名刑满
留场就业农工戴“四类分子”帽,为44名就业农工中的四类分子摘帽。
六、“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初期情况
1966年7月,社教分团主持召开会议,传达了黑龙江省公安厅关于劳改系统有关“文化大
革命”紧急会议精神。9月,社教分团悄然离场。并指定了以原社教分团党委副书记张镜和4
名农场干部卞玉玺、王快林、侯玉斌、李占海5人组成临时领导小组主持全场工作。11月6日王
快林传达了黑龙江省公安厅卫之民厅长“关于公安劳改系统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几个问题”
的讲话。从此“文化大革命”在农场开始。首先在农场子弟一中学师生中成立了红卫兵组织。
1967年1月22日总场机关政工科室干部成立了“反到底”造反团。1月30日,机关反到底联合
场内16个观点相同的造反组织夺了海伦农场党政财文大权,成立了“接管委员会”。2月13日
没有被联合参加夺权的25个造反组织联合组成 25方,与先联合并夺权的16方,在全场展开了
大辩论,结果16方失败,宣布“接管委员会”解散。
2.军管组进场
1967年2月14日,公安厅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的军管组进场,对海伦农场进行全面军事管
制。2月25日,成立“海伦农场临时服务组”,在军管组领导下主持全场工作。9月10日全场群
众组织实现大联合,成立了大联合总部,接管了临时服务组。大联合总部成立时,对原场级、
科队级12名干部进行了全场游斗,在此期间各基层单位也揪斗干部共75人。
1968年1月10日,军管组布置在全场深挖“三特一叛”运动,各单位都成立了深挖领导小
组。3月19日在总场附近的回民屯办深挖学匀班,由军管组和造反组织各一人主持学习班事宜,
把场内54名深挖对象集中到这里办班。并且规定不准回家,不准家人探视,不准与外人接触。
唆使学员整学员进行刑讯逼供。学习班到9月末结束,被严重拷打的11人,经不起折磨而自
杀的干部1人。深挖一无所获,受迫害的在1977年全部给予平反,恢复名誉。
1968年4月25日,经省公安厅军管会批准成立海伦农场革命委员会。由军管组组长肖殿举
任主任,军管组副组长马斌孝、季长福和农场的李占海、姜华任副主任。革委会下设三个组:
政工组、生产组、办事组。
3.公检法学习班
1968年11月海伦农场军管组和海伦农场革命委员会组织办“公检法”学习班,在原劳改大
队教养人员宿舍。刚开始时有7名学员,学习班内容是肃旧公检法流毒,坦白交待自己的罪行,
写书面检查材料的形式。每人每天打毛柴60捆。纪律是不准回家、不准家人来看望、不准擅
自离开规定的活动范围。同年12月初,又设立了一个严管班,从场内抓进来的10余名所谓现行
反革命分子都进了严管班,这个班设专门人员看守,人身自由全被剥夺。
1969年1月,普通班已经逐渐增加到50多人扩大了肃流毒的面。所谓流毒深的得反复多次
批判,不能轻易过关。公检法学习班长达180余天,直到 1969年5月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