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疗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医疗事业的发展
海伦农场于1954年4月开始开荒建点,场部临时设在海伦县海伦镇北大商场办公,当时在
场部设有卫生所,只有医护人员12人,治疗一般常见病,而在场内各开荒和基建点只配一名卫
生员。
1956年,在总场所在地十三井子建立卫生院,建筑面积329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妇
产科、中医科。在五个分场10个生产队设立9个卫生所,负责职工家属和犯人的医疗工作。
1957年以后,国家从大专院校分配到农场一部分学医的大中专毕业生,加之由部队转业来
场的医护人员,农场卫生院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也逐年增加,卫生队增设
了五官科、化验室、手术室和40张床位的住院处,下设13个卫生所。
1964年卫生院随总场迁至三井子,门诊和住院处都是使用临时房屋。1970年786平方米砖
瓦结构的卫生院建成交付使用,购进一台小型X光机。这时医护人员增至56人。1974年总场成
立卫生科,又增设了卫生防疫点,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卫生防疫工作。
1982年,购进大型X光机,心电图仪器和理疗仪。卫生院医护人员已达78人,这一年将海
伦农场卫生院更名为海伦农场职工医院。技术力量更加雄厚,有主治医师1人,医师2人,医士
12人,药剂师1人,药剂士2人,检验士1人,助产士3名,护士6人,又增设了心电科、理疗科。
1985年新建的2 000平方米二层楼的职工医院落成,医院门诊各科齐全,设备完善,住院
部有住院床位45张,不仅为海伦农场的职工家属防病治病,还接收邻近林、牧场和海伦县双录、
扎音河的社员患者就医。
海伦农场在关押改造罪犯期间,卫生院除担负农场干部、职工家属的防病治病任务外,还
担负对在押犯人的防病治病工作,当时卫生院设有20张床位的病监,收治各分场卫生所不能医
治,需住院治疗的罪犯患者。病监分轻重病室,同时还设有病监灶调剂病犯伙食。
分场或生产队卫生所除做好一般疾病的防治外,还担负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各种流行性疾
病,检查职工家属和犯人的环境及个人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
1962年底,犯人全部调出海伦农场,卫生院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海伦农场干部职工家属搞好
防病治病工作。到1980年卫生院无论是从技术力量上,还是医疗设备上都达到了建院以来的最
好时期。1980年到1985年的6年时间里仅以外科为例,共做外科手术774例。其中阑尾炎、疝气
修补294例,妇女结扎术 212例,腹腔取出游离术6例,剖腹产12例,引流237例,慢性骨髓炎l
例,输卵管妊娠破裂3例,大隐静脉曲张术2例,甲状腺切除术1例。
子宫、胃切除、肝修补等大型手术,都取得预计效果。职工医院对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
多发病和传染病进行了积极的预防和治疗,而且对发生在场区内的地方病,大骨节病等,也
进行了研究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