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节日

第二章 风俗习惯

第一节 节日


    
  全场人口来自全国的10省、9个市、41个县,民族习俗不一,由于长期共同工作和生活,
各族职工群众在风俗习惯上基本一致。
  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主要节日,人们普遍重视,农场职工和家属也和全国一样,把春
节做为最喜庆、最盛大的节日,一进腊月(农历十二月)门,家家户户拆洗被褥、窗帘、苫单,
清扫室院内外卫生,赶制衣着,“腊八”一过,各家在忙杀年猪,商店和市场,年货齐全,琳
琅满目,男女老少争相选购年货,虽然距春节尚有 20多天,但每日鞭炮声不断,礼花齐放,
全场呈现出迎新春的喜庆气氛。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所谓“过小年”,一直到大年三十,
家家户户忙个不停,正如当地农谚所说:二十三蒸豆包、蒸年糕,留到过年,这叫喜庆有余;
二十四剪窗花、写完对联写福字;二十五刷墙扫房、掸尘土;二十六化冻肉;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买好鱼肉蔬菜装好酒,冻饺子包半宿;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贴完对联挂旗支灯笼杆,
小子放鞭炮,姑娘梳洗打扮换新装,从早忙到晚,全家欢乐过新年,普遍在三十的晚上不睡
觉,这叫“守岁”,合家边吃糖果边看电视,打扑克一直到电视或广播中播放翌年的钟声,标
志着新的一年开始,这时家家户户红灯高悬,鞭炮齐鸣,以示庆祝。由此可见,人们辞旧迎新
的盛况。
  每年的大年初一,无论是男女老少,见面都互致祝贺,问声过年好!晚辈要给长辈拜年,
场内每年都要组织几个秧歌队,初一开始到总场和各队巡回演出,临近乡村秧歌队也来农场进
行慰问演出,一直到正月初五才结束。
  灯节,正月十五是灯节,亦称元宵节,为了喜庆家家吃元宵放鞭炮,晚上红灯高挂,总场
工会每年组织赛灯会,各单位职工学生制做的各种彩灯,送总场参赛,白天在会场展赛,晚间
各单位职工学生结队点上各样花灯,扭着秧歌步在大街上表演。
  三月清明节的习俗,每逢清明节,都到死者坟前扫墓祭奠,以示对亲人的悼念。近年来,
实行火葬后,此习俗有所收敛。
  端午节,每当节日前一天,家家都采集艾蒿,用五色纸制做葫芦,五月初五早晨,到野外
踏青,在屋门和院门上都插艾蒿和葫芦以示吉庆,有的还用花布制做葫芦给小孩佩戴在衣襟上,
虽然按传统端午节吃粽子,由于农场不产粘米,只有个体商贩贩卖,有时买不到,大部分家
庭都煮鸡蛋吃,以示吉利。
  中秋节习俗,每年中秋节前一个月,农场食品厂即昼夜加班,赶制各种月饼,供应节日需
要,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都吃月饼,相传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团结,各家准备丰盛饭菜饮
酒赏月,以示合家团圆、生活幸福。
  除此以外,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
国际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都举行庆祝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