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情服饰
第四节 人情服饰
建场初期,干部、工人及其家属有近半数来自关内、大城市公安机关、部队转业。有山东、
河南、河北、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等省市人,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不同,开始较生疏,经
过三十多年来的共同工作,劳动和生活逐步感情融洽,特别是老职工下一代,语言、风俗与当
地人无异,现在除少数长者尚有外乡语音,大部分海伦农场人语音相一致,说话东北口音,待
人热情有礼貌,具有粗犷、豪爽性格。人们的服饰在50年代和60年代除总场机关干部,穿着比
较整洁的中山外装外,各生产队干部工人家属衣着简朴,冬季穿对襟盘扣棉袄,狗皮大哈(即
不吊面的白板羊皮大衣)或棉大衣,夏天是家做中式衣服,农田鞋和农村服饰一样。70年代后
期,随着生产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人们穿着服饰日益讲究款式,特别是男女青年,服装
式样新颖不亚于城市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