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许国兰
好媳妇许国兰
10余年来,在海伦农场全场职工群众中,传颂着心灵美的好媳妇许国兰的事迹。她36岁,
辽宁省凌原县人,1975年经人介绍与海伦农场粮油加工厂徐国伟相识,见面后并订了婚约。
1976年春节前徐国伟专程去许国兰家看望,过完春节后回场。不久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负伤,伤情
严重,经农场护送到哈尔滨省医院抢救,并及时电告许国兰。她闻讯后,从辽宁乘火车赶往哈
尔滨到医院看望,当她一进病房,见徐国伟面无血色,紧皱双眉,痛苦地闭目仰卧在病床上。
心情沉重地不顾旁人劝阻她休息一会,便走到床前,强行克制自己,眼含热泪轻柔地呼唤:“
国伟!国伟!我来看你来啦!”徐国伟睁开朦胧的眼睛,凝视着站在床前的许国兰,泪水缓缓的
流淌,难过地把视线移开,痛苦地抽泣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许国兰在农场领导的劝阻下坐
在椅子上,并请主治医师介绍徐国伟的伤情及治疗情况,当听到医生介绍说:“经抢救脱离生
命危险,但腰锥骨折治不好。”时许国兰面对这突然发生的情况惊呆了,她手扶着椅子,尽量
克制自己,从表情上看,她思想斗争异常激烈。她在想不久前的恩爱相处,亦在想今后和未来,
面对现实,何去何从,对她这个年轻农村姑娘打击太大了。她默默地站在那里想啊、想啊……
本来他俩之间相处一年多,互敬互爱已订婚,但没办结婚登记手续,如许国兰借故回辽宁,
从此断绝关系,任何人也提不出什么来,而许国兰根据医生介绍和徐国伟痛苦表情,她明白
了,强忍内心的痛苦,用手帕抹掉泪水,毅然地向农场领导和在场的医护人员说:“国伟是为
了工作而身受重伤的,生死攸关,我决定留下来侍候他,一是对他精神上安慰,二是还可减轻
农场负担。我如果离她而去,给他带来的将是什么?精神上的创伤比肉体上的创伤痛苦十倍,
叫他怎么活下去?再说,没发生事故前,他对我一片真心,我对他一片诚意,彼此真心相爱。
今天国伟伤势这么严重,即便像医生说的那样,我怎能忘记过去的爱情,见难思迁是没人性、
不道德的行为,如果那样做,将欠下一笔无法偿还的良心账……,那将是一个肉体完好而思想、
灵魂坏透了的废人。”就这样,她不顾旅途的劳累,谢绝了农场和医护人员劝阻她休息,甘
愿在精神上、物质上、生活上照顾徐国伟,将成为国伟战胜死亡、早日康复的坚强支柱。在场
人员都为她的行动所感动。
作为一个未婚的农村青年姑娘,为爱情忠贞不渝,她勇敢地打开处女的羞涩和拘谨,对下
肢全部瘫痪、大小便失禁的徐国伟接屎接尿,为使其早日康复为其选购营养可口的饭菜和水果,
当他对伤情和个人前途丧失信心而流露出悲观情绪时,许国兰给予劝慰和鼓励。几个月如一
日不分昼夜地耐心侍奉,胜过已婚的妻子。
在许国兰的精心护理下,徐国伟伤势基本痊愈,但两腿肌肉萎缩,能坐而不能立,更不能
行走,下身全部瘫痪。当许国兰陪同将徐国伟护送到农场后,在单位领导和欢迎与慰问的职工
面前,她毅然向其单位领导表示:“我决心和徐国伟结婚,因他不能行走,请领导代为办理结
婚登记手续,从今天起,我俩就算夫妻了,虽然他是因工致残,生活不能自理,领导也不用派
人护理,他的生活一切由我承担,到什么时候我也不变心,决不反悔!”并对徐国伟亲切地说:
“你放心吧!我决不会亏待你的”。徐国伟被她的决定而感动的脸部颤动,泪水滚滚而流,激动
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许国兰忙用手帕轻轻地为他擦泪,温情地安慰他说:“你知道我的心了
吧!你要振作起来,勇敢地活下去,我俩像从前一样,永远生活在一起,白头偕老”。在场领导和
职工们无不为这农村姑娘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及心灵美的行动所感动。于是单位领导为
他们安排了住房,办理了结婚手续,购买了生活用品,组成了家庭。
1976—1985年,在这漫长的10年时间里,人们都亲眼目睹许国兰每天起早贪黑、日以继夜
地挑水、劈柴、洗衣、做饭、种园田……不但每件重的家务全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还要为徐
国伟接屎接尿,按时服药。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说,老人长年有病,亲生儿子侍
候还有不耐烦的了。而许国兰的耐心和贤惠,是当今社会所少有的。同时,他为了减轻国家负
担,为徐国伟增加营养,养猪、养鸡、养兔,除将肉蛋为徐国伟调剂生活外,多余的出售,以
增加家庭收入,补助生活。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过去一些人认为许国兰只是抱有同情心而与
徐国伟结合,全场职工群众无不称赞。许国兰当选为精神文明先进典型,多次参加劳模会、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代表会,她的事迹曾刊登在《农垦报》上。她谦逊和蔼、平易近人、邻里和睦。
当人们当面赞扬她时,她说:“一个人穿上华丽的外衣,说上几句漂亮话都很容易,但究竟
心里想的是什么?那就不好说了。只有看到他的行动,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我认为,一个人
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遇事多想别人、少想自己、老老实实地做人,要遇难不移、秉正心
直,才是一个最完美的人。”
多么美的心灵,多么美的语言,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她的动人事迹,鼓舞教育了全场职
工,她不愧是党教育出来的好青年,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