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职工家庭农场

第二编 经济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职工家庭农场



一、双层经营体制

1985年,海伦农场划归黑龙江省司法厅劳改局管理,对外称黑龙江省第八劳动改造管教支
队。按劳改局指示,农场开始兴办家庭农场,将土地承包、农机具转让给个人。

1986年,农场划归农场总局管理,因农场体制转换,人事变动和领导不力,撤销家庭农场
收归生产队统一管理,俗称翻烧饼。

1987年,绥化管局连续下文件催办家庭农场。1987年12月25日,场长田丰率工作组进驻七
队,开始兴办家庭农场的试点工作,1988年1 月1 日,在七队召开现场会,正式宣布兴办家庭
农场,实行双层经营体制。

1988年又是一个大灾年,当年全场上交粮不足1 万吨,家庭农场纷纷挂账,经研究1989年
又将家庭农场收回,机具收回,第二次翻烧饼。

1994年,在管局催促之下,全场再次办家庭农场,这一次无论从观念上、经验上、心理承
受能力上,都强于前两次,因此,尽管灾情不断,家庭农场还是坚持下来,双层经营体制终于
在海伦农场确定下来。

二、职工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做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改革的新事物。兴办之初,并不是所有
的家庭农场主都有办场的资金、办场的经验、办场的素质,他们是各级领导选出来的,有的政
治素质高,有的技术素质高,有的经济实力强,有的管理能力强,几经挫折,在市场经济的大
潮中站稳了脚跟,他们增强了经济实力,增强了市场观念,积累了管理经验,提高了科技水平。
2000年,农场家庭农场类型有: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家庭牧场。有规模大户44个,小独户614
个。家庭农场的规模大户有成套的农机具,承包土地在750 亩以上;小户有少量农机具或没有
农机具,承包土地在750 亩以下(大部分在150 亩左右)。家庭林场和家庭牧场的数量较少。

三、多种经营

生产队兴办家庭农场之后,形成了少数人种多数地,多数人无事可干的局面。习惯了服从
指挥,他们不知道自己明天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他们茫然了,他们下岗了。对此,农
场首先宣传兴办家庭农场的意义,指出这是管理的需要,是生产力的解放,是进步,然后帮助
职工寻找出路,提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很快在生产队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非公有经济专
业户,有小修理部、小卖店、豆腐坊、客货运输、奶牛户、黄牛户、养猪户、养羊户、养禽户、
养蜂户,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户等。生产队和场部的闲散、下岗劳动力经历了一场再认识、再
选择、再就业的大比拼,就业认识和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扭转了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的
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