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农业灾害及补偿
第六节 农业灾害及补偿
一、农业灾害及补偿
(一)1987年涝灾
造成67600 亩大豆减产2845吨,减收2276万元,4554亩玉米减产6107吨,减收18.3万元,
307 亩水稻绝产(冻死),减收4 万元。9 月15日初霜,9 月26、27日降雪15.8毫米,形成冻
害,由于秋涝,造成6000吨小麦发霉,国家不收,以较低价格售出,1987年小麦定购任务没有
完成。
1987年,大豆发生灰斑病,农场场发[1987]37号文件要求,结合叶面喷肥加农药防治灰
斑病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配方:每公顷用药量150%多菌灵1.5 公斤加尿素10公斤加稀土0.7
公斤;2 50%多菌灵1.5 公斤加磷酸二氢钾3 公斤加尿素10公斤;350%多菌灵1.5 公斤加尿
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3 公斤;450%甲基托布津1.8 公斤加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3 公斤。
以上配方加入250 ~300 公斤水充分拌匀后喷洒,喷洒时间是大豆花期,并可在上述任何配方
中加入硫酸猛0.7 公斤,同时喷洒。
(二)1988年春涝雹灾、灰斑病、水毁
受涝灾面积31809 亩,因涝流耕28659 亩(到6 月12日因地有明水不能播种有15459 亩弃
耕,已播小麦水淹5100亩,绝产,东方红水库附近8100亩,因水位上升而淹弃)直接经济损失
500余万元。
当年降雨集中、量大、多阵雨、分布不均、东部多于西部,7 月8 ~18日降雨107.5 毫米,
7月8日达到46.9毫米,形成汛情,冲毁引通(肯河)渠道桥2座,节制泄水闸4 座,渠堤2 千米,
损失约3 万元,冲毁各队排水涵洞10座约2 万元,冲毁鱼池15亩,损失鱼1 万余尾。
降雨形成涝灾,受灾面积882 公顷,其中小麦180 公顷,减产4 成,减产粮食18万斤,减
收9 万元;大豆300 公顷,减产4 成,减产大豆32.4万斤,减收27.54 万元;甜菜52公顷,减
产5 成,减产甜菜52万斤,减收6.24万元;油菜350 公顷,减产7 成,减产42万斤,减收42万
元,总计84.78 万元。
雹灾,6 月5 日晚,二队、十一队、十二队遭暴雨冰雹袭击,持续20多分钟,致使1100亩
小麦、2050亩大豆被毁,直接经济损失70余万元。9 月8 日14时45分,由九队向场区东北方向
发生一场罕见的雹灾,长达17分钟,自西向东6 个生产队受灾。(二、八、九、十、十一、十
二队),冰雹外形不整,最大直径5 ~6 厘米。19小时以后(9 月9 日上午10时)调查时,水
沟及垄沟中仍有冰雹结成冰砣,其最大直径50~60厘米,冰砣上的雹粒仍有2.5 厘米,冰砣最
重达10公斤以上。受灾最重的九队有19家20多块玻璃都是大块玻璃)被砸碎,路旁的树被打秃,
田间道上铺满了被打下来的树叶、树枝。油菜稚嫩受害最重,几乎绝产,轻者减产40~60%。
其余受害较重的依次是大豆、白菜、甜菜、玉米。大豆叶及梗全部被打落,20%~30%的荚被
打掉,5%~10%的豆粒炸出。已壮心的白菜被砸烂、甜菜叶梗均被打烂。玉米、向日葵重者
叶片全被打掉,部分植株折断,全场总计受灾面积3025公顷,经济损失193.7 万元,其中油菜
93万元,大豆50万元,玉米8 万元,甜菜33.7万元,白菜7 万元,向日葵、饭豆2 万元。
1988年大豆发生灰斑病,农场以场发[1988]31号文件要求各生产队进行防治:一要查苗,
重点是红丰3 号地块和重迎茬,二是用药、用肥配方与1987年相同。为病虫兼治,可在配方中
加入敌敌畏1.5 公斤或敌百虫1.5 公斤(每公顷用药量)防治大豆食心虫和蚜虫,一次作业,
病虫兼治。
(三)1989年旱灾、虫灾
7 月下旬开始高温无雨,7 月29日~8 月23日,降水0.4 毫米,最高气温摄氏34度,造成
伏旱、秋旱,作物生长严重受阻,减产严重,受灾总面积70892 亩,其中大豆55000 亩,甜叶
菊1050亩,油菜9642亩,玉米5200亩,减幅20%~50%,直接经济损失293.26万元。
虫灾
由于干旱,酿成虫灾,主要是小麦粘虫,大豆草地螟,为防灭虫灾,农场下发[1989]52
号文件,提出防虫措施和具体要求。文件指出,虫灾严重,麦田粘虫在三队、试验站、四队、
七队比较严重,每平方米在100 ~1000头之间,已经严重威胁小麦生长。要求各队抓好麦田粘
虫防灭和大豆草地螟调查。地号天天看,一天查一遍,消灭虫隐患,具体措施:(1)每平方米
20头以上进行灭防。(2)领导亲自抓,技术员负责,有后果的追查。(3)成立以农业副场长刘秉
祥为首的灭防虫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处理灭防虫工作。指挥部指派专人为灭防虫视察员,王绍
强(生产科)负责一、三、六、良种队,赵元方(生产科)负责二、七、八、十二队,耿文明负责
五、九、十、十一队,徐志刚负责测报。指挥部实行值班制。灭防虫指挥部7 月11日发布第一
号令:三、四、五、六、七、良种队是重灾区,要求干部要守岗,尽责,按要求全力灭防;将
危害降到最低;节约用药,发挥药品的最大效用;每天下午4 ~5 时向指挥部汇报灭防虫情况;
要做好灭防虫的总结,指导今后工作。7 月12日发布灭防虫指挥部第二号令:农业技术员三队
李秀君、四队王力、十队马月钦,工作主动,灭防标准高、效果好,通报表扬;七队、试验站
工作无力,通报批评。
(四)1990年虫灾
因1989年发生大面积虫灾,1990年虫灾也比较严重。因此农场成立了以副场长刘秉祥(农
业)、王庆林(财务)为首的灭防虫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处理灭防虫工作,基本要求和1989年
一样,同时提出了新的灭防配方:每公顷用药杀灭菊脂0.4 公斤,敌敌畏0.8 ~1 公斤,敌百
虫1 ~1.5 公斤,乐果1 ~1.2 公斤。
(五)1991年风灾、涝灾、雹灾、虫灾
当年作物长势最好,受灾最重,损失最大。
风灾
5 月18~21日,6 级以上干热风袭击,5 月19~20日8 级以上大风袭击,风速17米/秒,
造成油菜毁种。
涝灾
6 月30日18时~19日4 时8 级以上暴风雨袭击场区,小麦象碾子压的一样,全部贴在地上。
7 月有19天降雨,降雨量261.8 毫米,其中8 ~11日降雨78.2毫米;19~23日降雨83.9毫
米,29~31日降雨39.9毫米,这12天降雨202 毫米,另外7 天降雨59.8毫米。
8 月1 ~16日降雨2036毫米,其中8 月9 日20时30分~22时20分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近两
个小时降雨140 毫米,全场九个队遭暴雨袭击,其中五个队职工家中进水,冲毁桥涵5 座,冲
断路面3.6 公里,农具场和低洼地一片汪洋,连麦穗也看不到,人工割的麦码子被水浸泡,损
失极为惨重,造成油菜减收68万元,大豆减收3878吨,减收387 万元;玉米减收1725吨,减收
69万元;小麦减收8696吨,减收688万元;蔬菜减收40吨,减收8万元,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总计
1220万元。
雹灾
6 月9 日14时冰雹袭击场区,时间5分钟,冰雹个体最大直径达5 厘米;9月13日冰雹再次
袭击场区。两次冰雹成灾面积114589亩,其中绝产17932.5 亩,损失惨重。
虫灾
6 月初发现小麦粘虫,场发[1991]14号文件提出了防灾方案,要克服“虫子不咬年成”
的麻痹思想,做好测报、准备工作,当每平方米1~2 龄粘虫达到在10头以上时,开始防灭,
所用农药配方:每公顷用80%敌敌畏1~1.5公斤或20%杀灭菊脂0.4~0.6 公斤加水250~300
公斤喷施。
(六)1992年雹灾
6 月7 日17时20分,从场区东南方向飘来乌云,挟带冰雹,历时十几分钟,地面铺满冰雹,
平均粒度5 ~10毫米,最大雹径20毫米,冰雹积存厚度20~30毫米,二队、十一队、十二队共
有5900亩出土不久的大豆苗受损,豆苗真叶、子叶打光,生长点折断,损失程度80%的有
2880亩;子叶、真叶打坏,生长点受伤,损失程度70%的有1620亩;部分叶片打碎,受损程度
50%的有1400亩。
6 月16日13时30分,由场区东北至西南方向下一场冰雹,历时20分钟,冰雹粒径3 ~12毫
米,冰雹积存厚度18毫米,同时降雨10.6毫米,三队、七队受灾,受灾作物是大豆、甜菜,受
灾大豆有的子叶、真叶被打碎,有的打折了生长点,有的基部折断,受灾甜菜叶片被打碎,受
灾面积37 90 亩,损失程度35%~76%。
6 月28日16时,场区经历一次冰雹袭击。冰雹粒径一般10~20毫米,最大粒径40毫米,冰
雹积存厚度20~30毫米,最大厚度100 毫米,受灾大豆、油菜生长点被打断,叶片被打碎、打
光。受灾小麦严重倒伏,受灾总面积15115亩,其中小麦5335亩,受损程度73%~82%;大豆
8835亩,受损程度42%的750亩,受损程度81%~98%的8085亩;油菜57亩,受损程度85%;水
稻375亩,受损程度85%~100%。
三次雹灾一次比一次凶猛,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历史罕见,造成多种作物减产、绝产,损
失极为惨重,受灾总面积24805 亩,其中接近绝产的6675亩,损失粮豆4800吨,合384 万元。
(七)1993年风灾、冻灾、涝灾
风灾
4 月17日15时,场区遭受龙卷风袭击,持续35分钟,大风使机关大楼铁皮瓦盖被吹落60多
平方米远。良种队800 平方米的仓库、房瓦连同房架子被刮到离房70多米远的农具场,砸坏割
晒机3 台;有24150 亩刚种不久的小麦种子被风刮走或裸露。灾情发生后,农场及时组织了补
种,补种面积21220 亩。这次风灾损失仅小麦一项可达297415元,其中:补种的小麦种141.5
吨,合90560 元,补种作业费113200元,补种后小麦将减产40%,减产损失92655 元。加上房
屋损失,总计损失3 6 万元。
冻灾
5 月22日夜间,最低温度降至摄氏零下4 度,土地表面5 毫米被冻结,四队、五队土地冻
厚达1 0 毫米,有3060亩甜菜、2645亩油菜、2315亩水稻受冻害,作物死亡率60%~90%。抢
救补种,补栽成本17.4万元。晚种、晚栽减产损失29.5万元,合计损失46.9万元。
涝灾
6 月12~17日,场区内连降暴雨,6 天降雨153 毫米,其中四、五、八、十队达190 毫米,
17日下午调查:145775亩耕地被淹,水深36~105 厘米。除二、三、六队外,积水漫过路面,
冲毁桥涵47个,田间路出现29处险情,大水冲进175 间民房,水深15~60厘米。涝灾造成小麦
减产1150.8吨,大豆减产413.9 吨,水稻减产95吨,按每公斤小麦0.70元,大豆1.40元,水稻
0.70元计算,减少收入145.2 万元,桥涵、道路、房屋损失17.6万元,合计损失162.8 万元。
(八)1994年涝灾、雹灾、旱灾、水毁工程
涝灾
1993年雨水大,形成秋涝,雨封地,并且冬天雪大,1994年春天温度升高快,返浆严重,
形成春涝,有13.6万亩耕地不易播种,2.74万亩计划种小麦的地未能播上小麦,4065亩小麦,
超时限播种,减产4 成。
6 月下旬~7 月6 日降水101.1 毫米,最大一次降雨26.3毫米,使3375亩小麦、29625 亩
大豆、240亩甜菜、240亩红小豆、玉米被淹、损失额在100万元。
雹灾
6 月28日20时,一队、三队遭受雹灾,减收大豆594 吨,减收998 万元。
旱灾
4 月上旬~6 月中旬70天里降水41毫米,比上年少44.7毫米,而且是分20次降雨,90%是5
毫米以下的无效降雨,造成麦地裂缝0~15毫米,土地含水12~13%,造成小麦减产,损失300.7
万元。
春涝之后是干旱,70天内无有效降雨,6 月23日之后才有有效降雨,但雨量集中,强度大,
不均匀,场区东部多于西部。7 月1 ~25日共降雨1519毫米,7 月19日一天降雨45.4毫米,集
中降雨形成了汛情,冲毁节制闸3 座,渠中涵2 座,过道交叉涵5 座,渠道4 千米,道路3 千
米,损失25万元,冲毁房屋200 间,约6000平方米,损失30万元。
小麦先是春涝播不上,播期拖后20~25天,一直播到5 月2 日,月播种5 的3200亩,占小
麦总播种面积的6.2%,其产量只有每亩90公斤,播完又不下雨了,干旱使肥料未能充分发挥
作用,小麦下部小码脱落3 ~5 个,减产30%左右,进入7 月,小麦是开花期,又遭受连续高
温、高湿,小麦赤霉病漫延,品质下降,又减收5%~25%,7 月22日一场45.4毫米的暴风雨
后的高温,使乳熟期的小麦功能叶片枯死,小麦全部淹死,千粒重下降30%,一系列磨难使小
麦严重减产,亩产只有140 公斤(正常应是250 ~300 公斤)。
(九)1995年春涝、雹灾、大风暴雨
春涝
1994年秋涝,雨封冻,春雪大,4 月12日降雪13.6毫米,使本以饱和的土很难消化,造成
耕地大面积明水,有12590 亩耕地无法播种,其中小麦5700亩,大豆5200亩,其它作物1690亩。
播期拖后,造成小麦减产4194吨,减收5452200 元,减产大豆1736吨,减收2951200 元,减产
玉米400吨,减收3600000元,减产油菜160吨,减收320000元,减产杂粮132吨,减收211200
元,春涝造成经济损失总计9294600 元。
雹灾
6 月26日13时30分,场区东部八、九、十队等单位遭受雹灾,持续15分钟,夹有暴风雨有
11间民房房盖被刮跑,瓦片油毡飞落满地,部分树林折断,水漫街道,雹子最大直径45厘米,
冰雹积存厚度2 厘米,低洼地一片汪洋,水面漂着残枝碎叶,垄台被冲平,灾害造成大豆减产
293 吨,油菜减产27吨,减收352100元,加上房屋、其它损失,雹灾损失总计55万元。
大风暴雨
7 月5 日15时~17时30分,场区遭受大风暴雨袭击,风力8 ~9 级,2 个半小时雨量达51
毫米,七队最重,全场6648亩小麦受灾,重灾3890亩,绝产1859亩,减收小麦511吨,减收66.43
万元。
(十)1996年旱灾、雹灾、涝灾、风灾
旱灾
1995年,伏旱、秋旱、冬旱,是1996年春夏旱的重要原因,1996年1 月~6 月6 日降水51
毫米,旱灾形成,造成大豆蓟马大量发生,减产小麦6362.5吨,减收954.4万元,减产大豆2200
吨,减收462 万元,减产玉米3750吨,减收412.5 万元,减收甜菜1700吨,减收53.4万元,减
产水稻600 吨,减收84万元,合计减收1966.3万元。
雹灾
6 月25日14时零3 分~14时24分,场区由西北至东南,宽度4.5 公里,纵深16.5公里的区
域内遭遇冰雹袭击,持续时间21分钟,冰雹直径一般1 ~2 厘米,大的3 ~5 厘米,冰雹积存
厚度1 ~3 厘米,严重的4 ~6 厘米,有9 个生产队受灾一、三、五、六、十、良种队受灾严
重,五、十队受灾最重,大豆受灾最重,生长点打断,叶片破碎,小麦茎秆折断,穗码打落,
玉米叶片呈丝条状,甜菜叶呈网状,茎心损伤,灾害损失很大。
涝灾
7 月中旬~8 月上旬,降雨偏多,7 月28日~8 月14日,累计260 小时降雨158 毫米,是
1985年以后麦收期间降雨最多的年份。今年春夏旱灾,已造成部分小麦旱死,如今被水一淹,
生芽、落粒、赤霉病、倒伏、容重下降等现象大面积发生。受灾面积62000亩,受灾程度92.5%,
减产小麦911.23吨,减收1549091元。
这次涝灾发现三、四、七、九队良种龙麦19、克丰6落粒严重,应予更换。
暴风雨
第一次7 月19日11时15分疾风大雨袭击场区东部,持续18分钟,南风风力7 级,有6 个生
产队玉米倒伏。
第二次7月28~29日两天,东风5~7 级,降雨33毫米,造成覆膜的玉米15%、不覆膜的85%
倒伏。
这次风灾发现,覆膜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增强。
(十一)1997年风灾、涝灾、水毁工程
风灾
第一次7 月20日15时10分,6 ~7 级大风,104 毫米降雨。
第二次7 月23日22时05分~24日2 时7 ~8 级大风,降雨46.2毫米。
大风造成小麦、玉米倒伏,成灾地块减产四成。
8 月2 日23时50分,场区三、八、十、十二队遭风灾,风力7 ~8 级,降雨98毫米,大豆
减产778吨,减收202.2 万元。
涝灾
当年夏旱,7 月~8 月风雨大,7 月降雨186.7 毫米,8 月1 ~10日降雨194.7 毫米,集
中、大量降雨形成汛情,冲毁节制分水闸3座,倒虹吸1 座,跌水4 处,渠下涵5 座,过道涵6
座,损失约27万元。
(十二)1998年冻灾、雹灾(水灾)、暴风雨、根腐病,水毁工程
冻灾
第一次5 月10日,夜里最低温度达摄氏-10.5度,地表形成1.5 ~2 厘米冻层,早播大豆
出苗在20%~25%,101公顷玉米80%~90%冻死。
第二次5 月22日,夜间最低温度达摄氏-4 度,此时正是玉米、大豆、甜菜出苗,水稻移
栽期,成灾严重,781 公顷作物受灾,其中大豆436 公顷,甜菜136 公顷,水稻120 公顷,玉
米30公顷。
第三次5 月26日,夜间最低温度达摄氏-2 度,稻田温度摄氏-5 度,造成65公顷水稻完
全死亡(头一两天栽的),直接损失150 万元。
三次冻灾,受灾面积7385公顷,毁种675 公顷,水稻冻死后,无苗重栽,绝产110 垧,受
灾严重程度依次是大豆、甜菜、玉米、水稻、小麦。
雹灾(水灾)
6月18日11时54分,场区上空由西向东横跨18公里,纵深26公里的强大降雨带,暴雨降至8
分钟时出现冰雹,至12分钟时,冰雹密度和个体增大(0.4 ~2.5 厘米)至21分钟时明显减弱,
至24分钟时停止,但仍暴雨如注,到15时25分,雨量减小,15时31分降雨停止,在3 小时37分
钟内降雨61毫米,雨停后,平地一片汪洋,低洼沟塘急流奔涌,无情地冲刷土地,冲毁农田防
护设施,14个农业单位12个遭受严重水灾,4 个单位遭受严重雹灾,损失约265 万元。
9 月25日13时12分,场区西南上空乌云加重,三、五、良种队初见冰雹,并伴随大风快速
向东推进,经六、七、八队后,冰雹减弱后停止,持续时间28分钟,冰雹个体直径0.5~2 厘米,
此时大豆已成熟,冰雹过后,大地一片金黄,被炸开的豆粒撒满大地,受灾地块损失30~50%,
重灾地块损失70%~80%,仔细看,被炸开的豆荚卷曲,似在无奈的顿足、惨不忍睹,割倒的
大豆也无幸免。
灾后调查。六队6号地130公顷、7号地60公顷、8号地40公顷、4号地100公顷,损失50%~
70%;七队1号地75公顷、3号地80公顷、2号地96公顷损失30%~49%;良种队1号地25公顷、
6号地78公顷、3号地38公顷,五队4号地123公顷、5号地35公顷、3号地38公顷,五队4号地123
公顷、5号地35公顷、3号地60公顷,三队15号地158公顷,17~18号地93公顷,六队3号地12公
顷,七队5 号地64公顷损失10%~29%,总损失约156万元。
暴风雨
7 月29日4 时50分~8 时30分,三场急风暴雨袭击全场,风力6 ~7 级,降水462 毫米,
暴风雨造成178 公顷小麦、493 公顷玉米倒伏。
根腐病
6 月连续降雨,甜菜根腐病大面积发生,豆茬高于麦茬,甜菜30~40%连根烂掉。
水毁工程
6 月中旬降雨192.3 毫米,6 月16~18日降雨92.4毫米,6 月18日一天降雨50.2毫米,大
雨形成汛情,致使水利工程损失惨重,冲毁建筑物30座,损失35万元,渠道5000米,田间道3500
米,损失6.5 万元,鱼池3 个,损失6 万元,总计水毁工程损失47.5万元。
1998年成立了防汛指挥部
(十三)1999年春涝、夏旱、暴风雨
头年雨封冻、冬雪大,形成不下雨也春涝,5 月末仍有21786 亩耕地明水一片,无法播种,
面临绝产,小麦4 月20日前播上的,可预产500 斤,按450 斤算,春涝减产4357.2吨,减收488
万元,播期拖后的31206 亩(晚播20~30天),减产1404吨,减收158 万元(亩产按360 斤算)。
5 ~6 月中旬天旱,降雨仅43毫米,形成旱灾,成灾面积18600 亩,减产1473.3吨,减收
165 万元。
6 月下旬遭受狂风暴雨,小麦倒伏13896 亩,减产1089.3吨,减收122 万元。
(十四)2000年旱灾、雹灾
旱灾
5 月上旬至6 月中旬,高温多风少雨,形成旱灾,成灾面积10935 公顷,占耕地的99%,
进入5 月开始枯水,降雨仅13.2毫米,6 月1 ~23日滴水未降,白天31~34摄氏度,最高35摄
氏度,5 月比历年平均温度高3 摄氏度,6 月1 ~23日比历年平均温度高3.6 摄氏度,降水5
月~6 月23日比历年平均值少87.5毫米,土壤湿度6 月23日测得:0 ~20厘米土层平均湿度仅
12.6%,已成为干土,干土深度达22厘米,麦类中下部5 ~6 片叶枯死,上部1 ~2 片叶边缘
干枯,叶片卷曲,穗以提前拉齐株高仅25~32厘米4750公顷,麦类减产7 ~8 成,部分地块9
成,410 公顷亚麻,株高仅15~22厘米,减产7 ~8 成,大豆、玉米、芸豆不起身,底部叶片
脱落,生存叶片瘦黄,和历年同类作物相比,株高低50%~60%,5508公顷大豆、96公顷玉米、
106 公顷芸豆减产4 ~5 成,水稻65公顷减产3 ~4 成,为抗旱,每天有60台车中耕,150 台
车拉水灌田,1600人锄草。
2000年成立了抗旱指挥部,下设综合组、生产指挥组、设备保障组、资金保证组、宣传组,
实行领导负责包片制,场长赵景富、书记陈林刚负全责,副书记倪金珠负责二、八队和林场,
副场长袁春风负责九、十、十一队和农建队,副场长于忠负责四、五、六队,副场长张魁负责
良种队、工会主席沈福负责一、三队,副场长曹宝山负责七、十二队,全面指挥和检查抗旱工
作。
雹灾
7 月28日14时20分~35分,场区、十一队、二队遭受冰雹袭击,冰雹个体直径1 ~2 厘米,
大的3厘米,受害面积1063公顷,成灾减产30%~90%的面积638公顷,其中小麦损失60%~90%
的面积258公顷,大豆减产30%~60%的面积380公顷,大豆40%~65%的生长点和20%~30%
的豆荚被打落,叶片击碎率40%~60%,生长叶片大部残缺。
二、农业灾害补偿
农场风险互助办公室是在1996年4 月20日组建的,工作人员2 人,副主任张仁江和科员张
继军,办公地点在办公楼二楼计财科北屋,主要开展业务为全场种植业风险互助、奶牛风险互
助、农机具风险互助和商业保险。风险互助业务垦区是1993年开始试办,农场当时没建独立机
构和专人负责,由生产科和计财科代办。
(一)奶牛保险
成母奶牛按市场平均价格60%做为保险金额。在2000年以前是6000元,个人投保,按保险
金额的5%交投保费300 元。为鼓励养奶牛,农场为养牛户承担投保费的60%即180 元,个人
投保只交120 元即可,奶牛发生意外,经确认后,可得保险金额的70%赔付款,即4200元。
(二)农机具保险
2000年以前农场对农机具实行统一保险,分基本险和附加险两种。基本保险就是按机具价
格的2%交投保费,发生意外(必须是意外)时(意外指火灾、相撞、倾覆、自然灾害和不可
抗拒的外因,不含丢失),按损失部分的重置价(市场价)100%赔付。附加保险就是基本保
险的附加保附,是指对投保的同一台机具在发生非人为原因造成倒缸、抱瓦事故时,按基本保
险赔付的一种保险。
(三)种植业风险互助保险
这是风险办的主要工作。种植业风险互助保险的原则是:取之于面,用之于点,丰年积累,
欠年补偿。赔付方式是:保户按每亩5 元交投保费(为鼓励参保,场方为保户交纳2 元,投保
者实际每亩交3 元),保险金额以大豆为例是1050元,发生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造成减产或绝
产的,按前五年的平均单产为基数,损失在30%以内的不予赔付,损失在30%以上部分,每增
加一个百分点赔付105 元,每公顷最多(绝产)赔付735 元。
作物受灾损失率由风险办会同生产科、保户和有关单位现场勘察之后确认。
1996年种植业风险互助保险面积10067 公顷,其中小麦4467公顷,大豆3600公顷,其它作
物2 000 公顷。1996年自然灾害严重,全场农作物先后遭受了旱灾、雹灾、风灾、涝灾袭击,
全年累计受灾面积5787.7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0%。干旱是最重的灾害,造成小麦3144公顷
受灾,减产率在30~50%。
干旱主要原因是上年秋季少雨,全冬无雪,春播时土地已很干燥,加上春季持续干旱,5
月5 日~6 月6 日虽有3 次降雨,但雨量每次仅有1.5 ~2.2 毫米,均为无效降雨,使土地更
加干旱。6 月4 日对麦类地号测得土壤含水量0 ~10厘米是12.7%,10~20厘米是16.8%,20
~30厘米是18.5%,造成小麦中下部3 ~4 片叶全部枯死,上部叶片明显变黄,植株矮小。干
旱使大豆大面积遭受蓟蚂危害,病害加重,玉米生长缓慢,大豆、玉米因干旱减产率在10~25%。
雹灾
6 月25日14时零3 分遭受冰雹袭击持续21分钟,当时测得冰雹厚度2 ~3 厘米,重灾区达
到4 ~6 厘米,冰雹个体直径在1 ~2 厘米,大的有3 ~5 厘米,冰雹走向是由西北向东南,
宽度4.5 公里,纵深16.5公里,波及十个生产队7200公顷耕地,受灾严重的是一、三、五、六、
良种队,其中十队最重,冰雹造成大豆2050公顷减产30%~80%,小麦410 公顷减产30%~40%,
玉米184 公顷减产30%~35%,此次冰雹成灾面积之大,减产程度之高,是海伦农场多年不见
的。
1996年因自然灾害减产的赔付金额是35万元。
1997年种植业风险互助保险总面积11056 公顷,其中水稻240 公顷,玉米589 公顷,小麦
4470公顷,大豆5757公顷,
1997年海伦农场农作物受灾较轻,可以说是个丰收年。全年发生两次风灾。
第一次风灾发生在6 月20日15时10分,风力6 ~8 级,并夹杂降雨。
第二次风灾发生在7 月23日22时5 分至24日2 时,风力7 ~9 级,并伴随阶段性大雨天气。
两次大风累计成灾750公顷,其中小麦减产30%~50%的有701.7公顷,大豆减产30%~40%
的有30公顷,玉米减产30%~40%的有18.3公顷。
1997年因自然灾害减产的赔付金额是80万元。
1998年种植业风险互助保险面积是11822.3 公顷,其中水稻226.8 公顷,小麦4010.5公顷,
玉米3 37.3公顷,大豆6884.7公顷,甜菜195 公顷,月苋草128 公顷。
1998年农作物丰收的年份,虽然全年发生了冻、雹、病等自然灾害,但成灾面积(减产30%
以上),只有693.9 公顷,仅占全场耕地的6%。
冻害发生在5 月10日、5月22日、5月26日,三次冻害的地表温度分别是摄氏零下105度、4
度和2 度,成灾面积189.7 公顷,其中甜菜毁种76.5公顷,水稻绝产69公顷,30.2公顷玉米毁
种10公顷。
病害
由于6 月中旬连续降雨,甜菜根腐病大面积发生,减产60%~80%的有35公顷。
冰雹发生在9 月25日13时12分,雹云由西向东北方向移动,场区六、七、八、良种队受灾,
面积有1105公顷,成灾面积469.2 公顷,大豆正值黄熟期,豆荚被冰雹击开,豆粒落地,一片
金黄,令人痛心。
1998年因自然灾害减产的赔付金额是25万元。
1999年种植业风险互助保险面积总计是11036 公顷,其中水稻199.6 公顷,小麦5294.3公
顷,玉米58公顷,大豆5135.1公顷,甜菜329 公顷,其它作物20公顷。
1999年经受了严重的春涝、夏旱、旱冻等多种自然灾害,全场农作物受灾面积8735公顷,
成灾面积6162.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5.8%。
小麦成灾面积3889.7公顷,占麦类总面积的73.5%,其减产原因一是由于上年秋雨大,冬
季降雪多和小麦播前多次降雨,使小麦地块内涝严重,播期滞后20~35天,造成小麦春化不足,
分化过程加快,小麦穗粒减少而减产。二是5 月中旬~6 月中旬的干旱,使小麦生长缓慢,部
分植株死亡,保苗株数减少,草荒严重而减产。三是7 月中旬~8 月上旬连续降雨(7 月11日
~8 月9 日,30天中有25天降雨,降雨量比历年多60%),造成小麦早衰,生育期缩短,病害
加重,千粒重降低,最终导致小麦平均每公顷产量2020.4公斤,减产37%。
大豆因遭受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减产达30%以上的面积是1899.4公顷,占大豆
总播种面积的37%,年终大豆平均每公顷产量1990.5公斤,减产11%,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
一是5 月中旬~6 月中旬持续干旱造成的大豆根部包囊线虫和蓟蚂的大面积发生,使大豆中底
部叶片脱落,植株生长受阻;二是7 月中旬~8 月上旬多次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达267.3 毫
米,比历年同期多60%,造成部分大豆地长时间有明水,使结荚部位明显提高,荚数及荚粒数
明显减少。三是9 月16~18日,场区连续出现霜冻,地面最低温度零下3 摄氏度,由于今年的
积温同历年比低90度,使大豆生育期后移,霜冻出现时,大豆植株还是绿的,但全被冻死,致
使大豆70%以上出现了严重的青豆,大豆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也明显下降。
油菜因干旱和风灾而减产,373 公顷油菜平均每公顷产量795 公斤,减产60%,风灾发生
在7 月16日14时20分,风力7 ~8 级,造成油菜大部分倒伏而减产。
1999年因自然灾害而减产的赔付金额是119963.8元。
2000年再次遭受干旱的袭击,全部农作物都身受其害,受灾最重的是小麦,其次是亚麻等
经济作物,总计成灾面积5150公顷(减产30%以上),其中小麦4000公顷,大麦60公顷,芸豆
106 公顷,大豆610 公顷,其它作物374 公顷。干旱的过程是5 月上旬降雨明显减少,中下旬
已发展成灾害,月上旬气6 温明显升高,风力也加大至4 ~6 级,干旱进一步加重,麦类和亚
麻地表龟裂,缝隙在1 ~5 厘米,深度达30~60厘米,麦类植株的中下部5 ~6 片叶子枯死,
上部生存的1 ~2 片叶子也已枯干,白天高温时,叶片卷曲。麦穗提前8 ~10天拉齐。垄上作
物植株矮小,底部叶片脱落,地表3 ~10厘米被中耕起来的干土块覆盖,大豆开花提前,从降
雨量和温度对比看,5月份降雨16.8毫米。6月1 ~23日有3 次降雨,但降雨量仅有0.5 ~1.5
毫米,都为无效降雨,降雨比历年同期少87.5毫米,但温度比历年同期高3 摄氏度。土壤含水
量0 ~10厘米是11.9%,10~20厘米是14.8%,干土层深达18~22厘米。
2000年因自然灾害减产的赔付金额是406616.6元。
种植业风险互助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受灾农户给予了理赔,但它保费低、保额小,在遭
受较大自然灾害时,不能为农户分担太多的风险,因此,种地户参保的积极性不高,风险办因
资金不足,运作也十分困难,种地户呼唤《农业保险法》早日出台,希望将农业灾害置于法律
的保护之下。